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政治网 > 政治教学 > 政治教学 > 思想品德教研:中国目录学思想研究

思想品德教研:中国目录学思想研究
来源查字典政治网| 2015-12-29 发表| 政治教学分类:政治教学

政治教学

目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目录学思想是在中华文化漫长岁月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书目不仅揭示与报导一代文献的状况,而且反映一代文化学术的盛衰,专科目录更是该学科发展史的一个缩影,对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都起重要的作用。研究目录思想史是为了总结和继承我国传统目录学的优秀遗产,开拓目录学研究的新领域,发展各种目录思想对目录工作的指导作用,促进目录学的发展。

1. 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中国古代目录学思想

1.1 中国目录学思想产生的思想渊源

西汉的刘向、刘歆是我国书目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是我国最早的目录学家,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为儒家思想。汉代的社会思潮为经学,经学是解释和阐述儒家经典的学问,分成许多派别,各家各派严守师法,家法,为了争得官学地位,各派之间进行学术争论。当时的儒家学者作了大量的历史文献研究和理论准备工作,各派在对儒家经典的解释过程中和在整理、校订、阐释经书的过程中都论述了对经书的看法,对古代人物的评价,表明自己的学术观点和政治观点,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以适应当权者的统治需要。这样,在儒学发展的同时,掀起了搜集、整理图书的热潮。成帝时,派刘向等将宫中藏书分门别类整理校订,其子刘歆也帮助校理,每书校毕,条其篇目,撮其旨意,录而奏之,编出《别录》我国最早的官府藏书目录。刘向编制《别录》的原因,我认为,在汉代由于文化的发展,使得书积如丘山,书多散亡。身为光禄大夫的刘向受命于皇上校订整理图书,且将整理结果供皇帝阅读,是职责使其然。在完成这一任务的同时,刘向的目的有二:一是整理图书,从中分辩学术派别及各派思想,二是发展儒家思想。

1.2 中国目录学思想的形成

在儒家思想的指导下,在经学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刘向在整理图书时,为揭示图书内容,撰写叙录。叙录的内容包括着录书名篇目,叙述校勘经过,介绍着者的生平、思想,说明书名的含义,着书的原委与书的性质,辨别书的真伪,评论思想或史实的是非,剖析学术源,确定书的价值,编出中国第一部目录《别录》。从《别录》中可以看出刘向在评论阐述学术思想、学术源流时是站在经学立场上进行评论的。刘向死后,刘歆子承父业,继续进行校书事业,在《别录》的基础上,分门别类,编成《七略》中国最早的图书分类法。分类体系虽然是按当时学科和图书情况建成的,但体现独尊儒术的思想,所收文献分为6大类:第一大类为六艺略,所收文献是当时学术上和政治上的经典着作;第二类为诸子略,把诸子之学分为九流十家,包括哲学、政治、法律、经济、自然科学方面的学派;第三类为诗赋略,收录文学作品;第四类为兵书略,收录军事学书籍;第五类术数略包括数学、天文、历法、占卜、星象等书籍;第六类为方技略,收医药与巫术书籍。《别录》、《七略》形成中国最早的目录学分类思想,保存了历史古籍,清理了皇家藏书,剖析了学术派别,促进了学术的发展。

1.3 中国古代目录思想的发展

刘向、刘歆对我国目录学有开创之功,随后各代在此基础上继承性发展了中国目录学思想。东汉的班固十分赞赏刘向目录思想,在《七略》基础上编着《汉书 艺文志》,开创史志目录的先例。魏晋南北朝时,荀勖依刘向《别录》整理宫中图书,编着《中经新簿》,开创了中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和史部在目录分类体系中的独立设置。到南宋时,郑樵对目录学又有新的发展,他的学术思想为会通,求是和创新,其目录学思想主要表现在《通志》的《校仇略》,《艺文略》,《图谱略》中,提出欲明书者,在于明类例,形成详明图书类例。清代朝廷编纂《四库全书总目》,在目录体例、提要撰写、文献考订方面有独特成就,在文献分类方面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对后来的目录学以颇大影响,为今人查考古代文献提供方便,一些学者把阅读该书视为读书治学的门径。章学诚是中国古代目录学思想集大成者,他的哲学思想是道不离器,学术观点是六经皆史,他的《校仇通义》是目录学理论专着。章学诚继承和发扬刘向、刘歆、郑樵的目录学思想,用辨章学术,考镜源流高度概括中国古典目录学的精华,他提出撰写类叙和提要、编制索引、采用互着和别裁等方法,提高目录学的价值,推动了目录学的理论研究。

2. 传播文化,宣传科学中国近代目录学思想

2.1 中国近代目录学思想的形成

在中国近代史上,统治集团内分为洋务派和守旧派,两派的斗争是新学与旧学的斗争。当时的社会思潮是西学,洋务派主张西学,学习西方的新思想、新制度,宣传科学,以达到富国强民的目的。鼓吹变法唯新的新学代表王韬编辑一部专载译书的书目《泰西着述考》,对当时中国了解海外起到启蒙作用。随后,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在目录学的分类、着录方面都有创新,从类目设置上可以看出,他的目录学思想主要是宣传西方的文化、科学、教育、制度、工业等。正是在近代目录思想的指导和社会思潮影响下,1906年10月,中国第一个以图书馆命名的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成立了。公共图书馆的出现,使文化平民化、大众化成为现实,这是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内在动力,推动中国社会进步。

2.2 中国近代目录学思想的发展

中国近代目录学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目录学的影响,梁启超的《西学书目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图书分类体系,对所译西学书分类、编目,以崭新的近代学科类别作分类标准,打破传统着录法,在分类方面:分西学、西政、杂类三大类,打破四分法永制,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图书的雏型,为近代西方图书分类法的输入和新的图书分类法的产生开辟了道路。在着录方面:有7个着录项目:撰译日期、撰译人、刻印处、本数、价值、识语、以圈的多少表示书的重要程度,具有导读的功能。着录目的重在方便读者选读,而不是收藏,其目录思想是迎合西学大潮,是近代中国图书分类的第一块里程碑。张之洞的《书目答问》在中国近代目录学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该书为指引学生读书门径而编着,重视收录当世学术名着、中外科技书籍,书后附《别录》,总目与别录配合,由浅入深,从中可窥清代学术流派,具有总结清代学术研究成绩之价值,同时也可见张之洞的目录教育思想和目录治学思想,目录导读思想,目录科学宣传思想。正是由于目录的这种宣传作用,使国人了解国外发展状况,起到促人思变的作用。

3. 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中国现代目录学思想

3.1 国外目录学对我国现代目录学的影响

由于中国近代社会上的许多学者都在放眼世界,到现代又有许多学者留学海外或出国考查,中国现代目录学思想一方面是对我国古代目录思想的继承,更主要的是对西方目录学思想的学习过程,受西方目录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目录学发展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国际上的目录思想和目录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且有不少目录学思想传入到我国。英国目录学家福开森在其《目录学概论》中指出:目录学家应当研究书的版次、特点、出版地、印刷人、印刷时代、字体、图解、版之大小、校勘、装订、藏者、分类、收入何丛书、见于何目录。他注意到书的客观对象,而不是书的内容,指出目录学是书的传记。美国目录学家谢拉是社会认识论的代表,他的目录学思想是书目通信理论,而英国的目录学家布鲁克斯创立的知识基础论,在国际上有较大声誉。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在目录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西方目录学更加侧重目录工作方法和技术的研究,这些都对我国现代目录思想有很大影响。

3.2 中国现代目录思想的发展

中国现代目录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当属姚名达,他提倡主题目录,精撰解题,排架目录与寻书目录分开,前者按分类,后者按主题。在其《中国目录学史》中批评现代目录学效西方之法,而把中国古代的目录学优点丢失,主张中西兼容,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开创发展中国目录学。余嘉锡在其《目录学发微》中发展了章学诚的观点,认为在目录体例中,篇目、小序、叙录等都是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目录必须具备这些内容,才能发挥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作用。杜定友等受国际影响,具有目录学的纲纪群籍,薄属甲乙之学,注重目录学的检索思想。中国现代早期目录学主要是对国外目录学的学习及中国古代目录学思想总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目录学进入了一个新的研究阶段,在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目录学的基础上,吸取外国目录学的优秀成果,不断丰富目录学的内容,目录学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在吸收外国目录学成果方面,刘国钧最先介绍机读目录,在目录学研究方面,开展目录学对象的讨论,1983年在沈阳召开了全国目录学专题学术讨论会,这些都对开展目录研究起了促进作用。此外还出版了一系列目录学论着,如来新夏的《古典目录学浅说》,罗孟祯的《中国古代目录学简编》,王重民的《中国目录学史论丛》,吕绍虞的《中国目录学史稿》,彭裴章、乔好勤、陈传夫合编的《目录学》,谢灼华的《中国文学目录学》等等。信息时代,国际思潮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在这种社会思潮和国际目录思想影响下,周文骏的文献交流理论,彭裴章的书目情报理论独树一帜,指导我们的目录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我国的目录思想和目录工作为中国和世界文化、科学、教育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4. 对我国目录思想史的思考

4.1 我国目录思想的规律

按时间顺序论述中国的目录思想,我们发现中国目录思想有以下规律性:

1.从内到外:从古代目录思想只注重书的内容到现代的既注重书的内容又注重书的外在形式。2.从片面到全面:从古代的重分类、轻编目到现在的分类编目全面发展。3.从封闭到开放:从古代的目录的主要功能是财产登记发展到现代的方便读者检索查找图书。4.从静止到运动:从古代的目录只能存放在藏书楼内到现代的目录网络传播。5.从独享到共享:从古代的目录只供皇上及私人阅读到现代目录向全社会开放传播。

4.2 我们要反对什么?我们要坚持什么?我们要建立什么?

研究中国目录思想史,目的是总结发展目录理论,提出新的目录观点,用新的目录观点和方法去创新,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研究:

1.中国目录学要坚持继承发扬中国古代目录学思想,注重学术中的人文因素,注重人物的个性化研究,繁荣我国学术思想和学术派别,建成多元化的现代学派。2.目录工作应担负学术传播的重任,使学术研究跨国化,国际化,由古代的辨章学术发展成现代的传播学术。3.建立目录学与新学科相结合思维,提出新的目录观点和分支学科,目录的思维朝立体化方向发展。4.建立目录学在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目录的思维方法在现代各行业中的应用研究,如在软件和网络行业中就运用目录思维方法,创立目录式搜索工具。

我们要反对全盘否定中国古代目录成就,不要数典忘祖。

一个重视理论探索和研究的时代,必是目录工作昌盛的时代,从外国到中国,从古代到现代,无不体现这样的规律,过去如此,现在也不例外。上述提到的一反对、一坚持、三建立的观点,是本人的一些肤浅见解,旨在引起图书馆同仁更多的关注目录学基础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王京山。中国传统目录学辨考与致用的辨证思考。图书与情报,2002(2)

2.彭裴章等。《目录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6

3.图书馆学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4.徐寿芝,傅荣贤。以文献为本位的中国古代目录学研究。图书馆,2002(3)

5.武汉大学、北京大学编。《目录学概论》。北京:中华书局,1982

【思想品德教研:中国目录学思想研究】相关文章:

北京师范大学版《思想品德》七年级出版说明

思想政治课导学式教学模式初探

浅议思想政治课教学

“五段式”教学法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备课及教学设计

案例教学法

八年级思想品德简明教案(上册)

思想品德课教学,呼唤“体验性学习”方式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联系

“竞争与合作”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

最新政治政治教学文章
热门政治政治教学文章
精品推广
政治教学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