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政治网 > 政治教学 > 教学设计 > 思想品德课教学,呼唤“体验性学习”方式

思想品德课教学,呼唤“体验性学习”方式
来源查字典政治网| 2013-01-22 发表| 政治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政治教学

江西省南康市中英文学校 刘晓阳(邮编:341400)

内容摘要:新课标和新教材的颁布使用,为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体验性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正是对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一种有益探索,体验性学习方式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全程参与和全力体验。它以对人的发展,对生命的关怀为本,以对知识、生活的体验,智慧的开启为目标,要求教师以组织学生“出乎其外”的实践性学习为基本载体,以追求学生获得学习“入乎其内”的深刻体验为教学目标 。

关 键 词:思想品德课 教学 体验性学习 主张 要求

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体验”为核心,对教学提出了“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要求。《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也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依据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广东教育版教材初一年级设置了10个活动建议,初二设置了11个活动建议,初三设置了13个活动建议,三个年级共设置了34个活动建议。这些“活动建议”内容,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合和重要部分,是通过学生的体验活动来完成教学内容的。这就是说,活动体验的内容都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教学内容,活动体验是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形式。“体验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则是“体验性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在“体验性学习”的教学中,教师的着力点不是把书本上的、自已头脑中已有的条条框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时刻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时不仅会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会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 新课标要求和新教材设置的活动建议,呼唤思想品德课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呼唤在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实行体验性学习。

“体验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 中通过教师有意识地情境创设及引导鼓励,激发学生把新的教学内容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并加以内化,体认、内省并感悟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学生内心自主性生长的过程。现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中,由学生个人的自人发起的、自主参与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而学生的参与、经历、操作、探究、感悟等“体验性活动”是主体参与的重要行为体现。正因为如此,新课程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体验性学习”力求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主动学习的氛围,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和自主参与的活动、操作、考察、调查、经历、体验、探究等主体活动,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动手、动口、动脑,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自主探究的王国。

一、体验性学习的主张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健康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的课程。而这一过程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体验是指师生以课堂为舞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创造出让学生有所感受,心灵、情感有所震撼的活动学习情景。“体验性学习”是一种内在的、学生个人情绪、知识上参与的学习过程。

体验性学习以实践论的思想、心理学、教育学的原理为基本理论,强调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全程参与和全力体验。它以对人的发展,对生命的关怀为本,以对知识、生活的体验,智慧的开启为目标,要求教师以组织学生“出乎其外”的实践性学习为基本载体,以追求学生获得学习“入乎其内”的深刻体验为教学目标 。它要求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各种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为他们提供充分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体验的时空,崇尚个性化理解,注重体现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 ,促使学生对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充分的体验。它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的有意义学习、个性化学习、创造性学习,在体验性学习中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体验性学习着眼于“立人”。它以心理学的有关原理为依据,以丰富、积累学生的心理体验过程,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为宗旨。拓宽了以往教学过分看重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狭隘的功利性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终生学习、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它主张:

1、学习是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个性化的体验过程。

体验性学习重视通过组织学习实践来认识事物,即通过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知识学习的全过程,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体验性学习”要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主客体交融性,注重实践性,注重教材内容的灵活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单方面地一相情愿地传授知识,而是通过引领学生学习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可读、可操作的教学媒体,努力使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在体验性学习中,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占据主导地位,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捉,用嘴说,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而且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情景,让学生去内化、提高。

2、学生应在体验中学习、“发现”知识,唤起潜能,获得个性化的感知和感悟。

在体验性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性学习要求学习者发挥主动精神,对自己的学习负主要责任,真正成为教学过程 的主体。体验性学习否定现行教学中那种强迫所有学生无条件接受某一种所谓“标准”的认识,全盘接受、认同老师或他人的结论的做法,否定唯教材是从,唯教师是从,唯考试时的参考答案是从的教学陋习。它强调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力求对学习产生个性化的认识和情感体验,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知识、体验知识、获得与众不同感知效果和情感体验。学生以获得自己正确的个性化的认识、体验为学习目标,实现课堂教学中个性的飞扬。

在学习体验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个体主要通过“活动”、“操作”、“实践”、“考察”、“调查”等体验活动激活已有经验,然后通过想像、移情、神思、感悟等多种心理活动的交融、撞击,产生新的经验。最后,又通过反思使经验内化为自我的感悟,使感悟到的东西成为个性化的知识经验。

3、学习应在自主、合作、探究的体验过程中进行。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只有当学生能够实现自主、能动地去体察知识经验、认识事物并获得自己的感悟,激发起自己个性的情感时,他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体。在体验性学习中,学生必然是学习主体,因为,体验具有直接性,它无需任何中介,体验必然是自我的,他人完全无法替代。体验根植于人的精神世界,而人的精神活动虽然可能受到外部的影响,却总是由个体自我主宰,总是能动的。体验性学习中学生有权对教材、他人的意见,包括教师的观点、结论提出质疑,批判地吸收。同时也在与他人的合作过程之中,以参与者身份共同对学习对象进行合作式探究,在这种探究的过程中,学习者的自我角色、地位、选择、决断等意识,都在追求自我体验的过程中得到锻炼。

4、教师应重视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并积极参与体验,实现教学相长。

体验,是身心活动与直接经验二者产生的认知、情感和意识。体验往往以经验为基础,但又不停留于已有的经验,而是对以往的、他人的经验产生的一种升华与超越,往往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理念。它是以“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和心理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内容为对象的,是对经验带有感情色彩的回味、反刍、体味”。它具有主体性、创造性与过程性,是一种注入了体验者知识积累、经验积淀、生命意识的情感经验。它还是一种被激活了的经验,是主体心灵与外部世界沟通的一种张力场,由于这种张力场的作用,使得学习活动中的有关各方均在合作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情感的认识和体验,实现师生的教学相长。

5、教学应以学生获得学习体验的快乐,激发求知兴趣,培养良好的情商为目标。

体验也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与个体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体验不仅对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体验性学习通过加强学生对学习、探究过程的体验,通过角色扮演,角色置换,观察、想象等体验性活动,将学生由课本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他们感受生动的问题情境,获得大量生动的直接经验,在身临其境中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同时使之在这种过程中感受到学习体验的快感。

体验性学习是学生主动的体验。教师挖掘教材中利于体验的环境,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感受自己的情感活动,感觉自己就是教材中的一个角色在活动。这样的体验活动不仅学生乐于参加,而且对教材中一些较抽象的理论也能迎刃而解。

体验性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主动学习的乐趣。要求教师把传授的知识融入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中去,尽量使教学过程 像娱乐活动一样吸引人,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成主动,学生学得快乐得以真正实现。

二、体验性学习的要求

体验性学习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它要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设立各种全过程亲身实践、亲身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程序,让全体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感悟、体验思维、体验积累、体验情感、体验合作、体验实践、体验创新、体验挑战、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情商,促进知识的感知和内化,陶冶情感,开启智慧,积累良好的学习、情感体验,树立较强的学习、实践、创新的自信心。并由主渠道延伸到课外生活之中,从而从根本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目前课堂教学“重结论、轻过程,重传授、轻领悟,重知识、轻智慧”等现状,达到促进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目的。它强调:

1、教学重在过程

体验性学习重在对学习过程的参与,及思维方式的学习、实践和思维水平的提高,追求的是过程本身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内心体验。体验性学习的“成果”不一定是具体、有形的成品,而是注重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学习者能否对所学内容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体验性学习强调知识、情感与学习主体互动的学习过程,注重学习者的深入参与,突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双向交流沟通。它注重的不是行为的结果,而是行为过程的本身,经历过程就是获得了参与活动的体验。它不强求学生对知识的整齐划一认识,而是尊重学生认识、感悟的个体差异,使之各有所获。它突出的不是对知识体系的原封不动的储存,而是强调自我对知识的感悟与发现,是一种人本化的教育,它追求的是学习过程的参与,体现的是人的自然性、社会性、自主性的和谐发展,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因为没有这种参与,就不能产生任何体验,更谈不上学习过程的完成。没有体验,感知也不会深刻,更无法内化,只有经过体验,获得感悟,才会有自我的建构。

2、能力重在应用

体验性学习重在应用已有知识、能力、生活经验进行学习并获得体验,是问题感知、问题探究、问题解决型的学习。其目的是在体验中发展运用知识、能力及经验,获取新的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种发现性、探究性学习,重在培养学习者的实践能力。

体验性学习是以学生积极的投入学习过程,追求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情感的理解、体验、感悟为基础的学习方式。既是认知、理解、体验基础上的自我觉醒,是对学习意义的内在追求,是认识的过程,又是知识实践、能力运用的过程。在这种实践、运用中获取知识的本身就是学习能力的锻炼、提升过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力实践机会,加强学生的知识感悟、情感体验,丰富知识与能力的经验积累,提高学习能力,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学习能力得到不断的巩固与升华。

3、学习重在体验

体验性学习十分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学习体验可以通畅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链条,可以增强学生的意识、态度和观念。当今世界的价值观之一是——“态度决定一切”。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意识有利于发展其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人格力量和价值取向等良好个性,提升他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关注的实质是尊重、信任、关爱。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活动的组成部分,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课堂教学要体现“以人为本”,就要关注人,细心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及时给予关爱和激励,树立其信心,发展其个性,这是提升学生生命价值、提升学生学习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

每个人都希望成功,每个人都需要成功,求知的孩子更需要成功的体验。没有什么比强烈的成功更能激起孩子们对学习的兴趣。成功的体验可以给孩子带来愉悦和信心,带来启迪和智慧,带来热情和友善,带来执着和坚毅。

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情感体验、成功体验,善于用有价值的问题,去引导学生多方位的体验,发现其的闪光点,及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赞赏,让学生在激励和赏识中经历美好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感受学习和生活的快乐。

“体验性学习”使学生学习的背景生活化了。反映了学生在社会及生活中的需要,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真正体现出教育的本质功能。对每个学生而言,生活世界是第一位的,知识世界是从生活世界分化出来的,是为生活服务的。“体验性学习”最终使学生走向生活,更好的为社会生活服务,为实现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出了一种思路。

参考资料:《走进新课程》

广东教育版《思想品德》教材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

《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

【思想品德课教学,呼唤“体验性学习”方式】相关文章:

七年级《思想品德》第八课 学会拒绝

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浅议思想政治课教学

“竞争与合作”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体现

第二课 把握学习新节奏

政治课教学迫切需要培养学生学习迁移能力

第四课 人生当自强 复习指导

情景探究教学在教学策略中的应用

政治课教学兵法片谈

最新政治政治教学文章
热门政治政治教学文章
精品推广
教学设计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