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政治网 > 学习园地 > 同步练习 > 高二年级政治下册寻觅社会的真谛随堂检测题精编

高二年级政治下册寻觅社会的真谛随堂检测题精编
来源查字典政治网| 2016-05-17 发表| 学习园地分类:同步练习

学习园地

高中政治教育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时期,三观的正确确立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查字典政治网为大家推荐了高二年级政治下册寻觅社会的真谛随堂检测题,请大家仔细阅读,希望你喜欢。

一.选择题

1.(2011天津卷)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2011海南卷)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这首家喻户晓的《娘子军军歌》歌颂了1931年在海南诞生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女子特务连。红色娘子军在中共琼崖特委的领导下,积极发动群众,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先后参加了伏击沙帽岭、火烧文市炮楼等50多场战斗,为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红色娘子军的光辉事迹反映出人民群众

①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源泉

②自己解放自己,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④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决定社会历史的性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2011海南卷)邓小平说: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和精神力量

②马克思主义是革命和建设中的强大精神支柱

③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历史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④先进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4.(2011浙江高考卷)2011年初以来,社会动荡席卷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权更迭和内战。其原因有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不公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等。这表明

①经济状况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设施②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起重要作用

③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发展 ④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5.(2011福建)我国科研人员自行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其最大的创新在于把导航与通信紧密的结合起来,同时具备定位与文字通信功能。北斗的发展和完善将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材料表明

A.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社会发展起积极地推动作用

B.科学研究应树立创新意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C.科学理论能够正确的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D.科学实验是人类思维在认识和改造社会中创造性的表现

6.(2011全国旧课标)该地农牧民种植沙柳资源林,发展沙柳产业,改变落后面貌的事例表明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人民群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主体的作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7.(2011浙江)2011年初以来,社会动荡席卷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权更迭和内战。其原因有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不公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等。这表明

①经济状况影响社会的政治制度和设施②意识形态对社会变化起重要作用

③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发展④生产关系是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8.(2011江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房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其推动作用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

9(2011江苏)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时期是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的阶段。这就要求在该阶段尤其要注重

A.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B.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

C.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D.变革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

10.(2011山东)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该修正案首次将飙车、醉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等严重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这次刑法修改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A.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要求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的变化

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二.非选择题

11.(2011全国新课标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妈祖被誉为海上女神,传说妈祖姓林名默,宋代时出生在湄洲湾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内)。她一生救急扶危,行善济世。妈祖去世后,人们在湄洲岛建庙祭祀。宋元以后,随着闽南海上贸易和渔牧事业的发展,船工渔夫越来越多。妈祖信仰越传越广。妈祖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妈祖庙5000多座(其中中国台湾800多座、港澳地区50多座),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信奉者2亿多人。每逢妈祖出生和升天纪念日,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都隆重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弘扬妈祖信俗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文化交流。近年来,到湄洲来祭祀妈祖的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和海外华裔、华侨越来越多,妈祖文化日益成为凝聚华人、华侨的重要精神纽带。2009年,妈祖信俗被评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运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对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

【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发展,但具有相对独立性。妈祖文化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同时又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妈祖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解析】要求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说明妈祖文化为什么千余年绵延不绝、不断发展。本问知识要求明确,问题指向比较集中,解答时应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把知识和材料结合起来。要从社会意识的相对稳独立性、妈祖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妈祖文化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组织答案。

12.(2009广东卷40)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生活和哲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人民群众在监督生产过程的环境污染控制、参与生活垃圾分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早在本世纪初,广东省人大代表开始就环境生态问题对政府职能部门进行依法监督,这被称这广东现象。2005年省政府提出建设绿色广东的口号,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增强,积极参与绿色广生态广东的建设,2006年全省建成污水处理厂88座,日处理能力达到669万吨,居全国第一,同年广东单位GDP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双双达标。

结合材料,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角度谈谈你对建设生态文明的看法。

答案要点: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全民动员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这表现在人民群众参与环境和生态保护,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这表现在人民群众环保意识大为加强,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依法对排污企业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监督,促进了政府重视生态环境。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广东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全民动员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必将为绿色广东建设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13.(2009重庆卷39.)

材料近年来,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为此,我国政府加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法》,规范取水许可管理,完善水资源综合规划,深化水价改革,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利用世界银行贷款,推动了饮水安全、节水改造等民生水利工程建设。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材料。

答: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水资源利用中的民生问题引起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解决这一问题。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社会意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采取一系列措施,能够有效推动民生水利建设。

14.(天津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20年来,我国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20年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政治体制和文化体制改革也取得可喜的进步。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原理阐述,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10分)

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否定,通过改革推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改革就是改变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使之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上层建筑中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使之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最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全面进步。③20年来,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体现.

15、材料一: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于2010年10月15日在京召开,会议研究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十二五规划指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职业培训和择业观念教育,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材料二:2010年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1)结合材料一,说明加快以关注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哲学依据?(12分)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党和政府根据我国民生现状和社会建设的实际,提出加快以关注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②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为此党和政府提出社会建设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要坚持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点。④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价值判断和选择的最高标准。关注民生,就是坚持一切为了群众,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国家重视教育的理由?(10分)

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②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③发展教育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交融,发展教育,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⑤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也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

16.材料: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而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十二五规划的内容就是要使国富与民强的速度相协调、相一致,在继续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加快居民收入和劳动者报酬水平,遏制并逐步缩小当前的城乡收入差距。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从国富到民富转变的理论依据。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②价值观导向作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从国富向民富转变,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为什么要实现由国强到民富的转变?

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国强为民富提供物质基础,民富又为国家富强提供了动力。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民生问题尤其是城乡差距问题日益突出,必须实现由国强到民富的转变。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着重解决主要矛盾,同时也不要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在大力发展生产实现了国家富强后,民生问题日益突出,就必须坚持民生优先,向民富转变,才能为国强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高二年级政治下册寻觅社会的真谛随堂检测题精编】相关文章:

2014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和必考点预测

2015高考时事政治:APEC三大议题成热点

2015高考政治万能公式汇编

两种方法让你高考政治主观题拿高分

高中政治总结:民主与专政的正确关系

高中政治解题方法

高考政治核心考点:经济常识57个考点与分析

高考政治辨析题解题方法探讨

高中政治主观题解题方法荟萃

高考政治辨析题的类型及解题技巧

最新政治学习园地文章
热门政治学习园地文章
精品推广
同步练习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