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政治网 > 政治教学 > 教学设计 > 七年级政治上册全册教案
以下是查字典政治网为您推荐的七年级政治上册全册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政治上册全册
自主选择权
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包括有权自主
选择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有权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
服务方式;决定购买或不购买;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
选。
公
平
交
易
权
消费者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
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
为。
求
偿
权
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
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
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受
尊
重
权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其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得到尊重的权利。
培养学生搜集集料能力。
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便于学生更清楚、更透彻的理解和掌握消费者享有的各项权利。
学以致用
实例分析 (1)请你判断:以下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什么权利?
1、爱美的小花在某美容店烫离子发是,导致头发大片脱落。
2、小玲去买苹果,回家才发现买回的五斤苹果实际只有四斤二两。新课标 第一 网
3、大宝在小卖部买到一瓶没有生产日期的饮料。
4、某酒店用猪肉招待一些回族顾客。
5、五一路上的几个新疆小商贩缠着小明不让走,非要他买他们的葡萄干,小明不愿买,他们就用污言秽语辱骂小明。
(2)以案说法:
王红两岁的儿子一直食用三鹿牌奶粉,不幸的是前一段时间儿子患上了病,医院确诊为肾结石。 因食用三聚氰胺超标的三鹿奶粉所致。随后住院治疗花去医疗费近万元。王红去找超市要求赔偿她的损失,超市以商品售出概不负责为由不予 理睬。王红叹息道:有谁管呢,自认倒霉吧。
1、王红的想法对吗?为什么?
2、王红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
3、王红可以运用哪些途径维护自己的权利?
4、从这个案例中,你认为作为消费者应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5、要做到和谐消费,国家应给怎样做?请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通过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内容,更好的享受消费者的权利。
寻求途径
学会维权 1、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后寻求解决的途径:
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请求消协调解(12315)
向行政部门申诉
提请仲裁机关仲裁
向人民法院诉讼
注意:如果不成
2、如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消费前,就要练就一双慧眼,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提高消费者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消费时,保持警惕,不给不法经营者可乘之机。
消费后,如果权益被侵害要自觉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
通过交流总结让学生了解社会、学会维权,进而更充分的享受应有的权利。
小结部分 学了本节课后,你有哪些收获?简要谈一谈。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和感悟社会的能力。
板书
陕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六课《平等对待你我他》
第一框 《人与人是平等的》教学案例
一、课标内容
知道人与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平等的。
素质教育目标
(一)、情感体验点
体验人与人是平等的,树立平等的意识,在行动中养成互相尊重。
(二)、能力培养点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解能力。
(三)、知识储备点
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的平等。
二、教学设想
(一)、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人们在人格上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2、难点:树立平等的意识,让学生在日常行动中养成互相尊重
(二)、课型及基本教学思想
课型:新授课
借助图片、老师收集的大量资料,使学生在分析、讨论、合作探究、交流中,明白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表现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树立平等的意识,让学生在日常行动中养成互相尊重,也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媒体平台
(一)、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
学具:钢笔、练习本
(二)、多媒体课件
1、课件构思
以课件的形式展示大量的图片、资料,来反映人们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的平等,自学题、讨论题、讨论的结果,增强教材内容的形象性,感染力,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2、素材储备
(1)、网上搜集大量图片。
(2)、网上收集大量反映人格平等和法律地位平等的资料。
三、教学流程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老师:多媒体出示二十世纪上海外滩公园那块华人和狗不得入内的告示牌图片。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并思考这样一个告示牌给你什么启示?
学生甲:心里不舒服。
学生乙:气愤,欺负人。
学生丙:国家贫穷,受人欺负。
学生丁:人与人之间不平等
过渡: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从大家的回答不难看出同学们对平等有了一定认识,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一课《人与人是平等的》,这种平等首先表现在人格方面的平等。
人与人是平等的(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在观察图片,在思考问题中,自然而然的就轻松进入今天所要探究的内容,并学会如何倾听他人说话。
(二) 探究新课
人格上的平等
老师:多媒体出示资料:重庆市5个小青年在闲逛,大家觉得要搞点新鲜、刺激的游戏。碰见一个蓬头垢面的乞丐,小青年发现对方有些呆头呆脑,便骗乞丐拽到铁路旁的一个小山坡上。有人拿绳子将乞丐的双手反背着捆住,有人拣来烂麻袋将其腰部以上套住随后便是疯狂的殴打,拳头、棍棒全派上了用场。
并思考:这些捉弄乞丐的青年,等待他们的结果将是怎样的呢?在我们身边还有那些弱势群体?我们应该对他们做些什么?
老师:学生分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每一小组要有主持人、小组代表发言人、记录员。
学生:小组交流发言。等待那些小青年的结果是受到法律的制裁,我们身边的弱势群体有残疾人(瞎子 聋子 )、乞丐、老年人、精神病人。
老师:其实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弱势群体:你们在坐的各位同学、妇女、低收入的人、下岗职工(多媒体出示相关的图片和资料)。
学生:什么是弱势群体?
老师:就是处于社会中不利地位的人群总称。
学生:犯罪刑满释放的人在社会中找不到工作,他们属不属弱势群体?
老师:不属于弱势群体,属于人们监管的重点对象。他们更渴望社会的接纳,亲人的关爱,朋友的鼓励!人的一生谁能不走弯路呢?伸出我们团结有爱的手,让他们更快的回归社会,共享幸福美好生活!不要歧视,他们也是我们中的一份子,和我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我们应该接纳他们。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弱势群体?
学生:关心、关爱、尽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不要歧视他们。
老师:同学们说的太好了,我们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在行动中,真正的去关爱他们,帮助他们。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分析该案列,弄清人与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我还特别设计了弱势群体这一特殊人群,让学生仔细思考,分析,总结他们在人格上也是平等的,从而帮助学生树立平等的意识,在日常行动中养成互相尊重,也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结:人格是人与生俱来的,始于出生,终于死亡。人格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意识的主体,都有做人的尊严,都不容轻视、歧视、嘲笑。它不是国家这种外力赋予的,而是一种内在、生而有之的权利!这种权利受国家法律保护。
课后反思:这一课教学内容体现了本课课标内容的主要要求。人格上和法律上的平等是比较抽象的,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我以具体事例为载体,以大量图片为辅,以大家关注的弱势群体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围绕这一主题充分展开讨论,来理解本节课的内容,教学效果较好。
陕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六课《平等对待你我他》
第二框 《平等待人》教案
教学课题 平等待人
课标原文
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珊瑚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依 据
课 标
原 文
要 求
确 定
的 三
维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懂得人格平等的涵义;理解平等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管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差异和不平等,培养认识社会,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人人具有天赋的平等权利,人与人之间的歧视与压迫是不公正不合理的,而不尊重他人、歧视他人是不道德的;树立人格平等的观念,培养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意识和态度。
根 据
课 标
原 文
和 三
维 目
标 设
定 的
主 要
课 堂
教 学
用 题 1、什么是平等?
2、法律地位平等的表现:
3、为什么要做到平等待人?
4、人格无高低(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5、平等待人的体现(怎样做到平等待人?)
教 学
重 点
认识人格的平等及如何做到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教 学
难 点
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
主要教
法学法 列举法、问答法、归纳法等
教 学
准 备 计算机、投影仪、PPT课件
教学进程设计
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已故美国总统林肯有一次外出,路边有一个身穿破衣烂衫的黑人老乞丐对其行鞠躬礼。林肯总统一丝不苟地脱帽对其回礼。随员对总统的举止表示不解。林肯总统说:即使是一个乞丐,我也不愿意他认为我是一个不懂礼貌的人。因为无论贵为总统或是贱如乞丐,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
有人说皇帝和鞋匠的灵魂都是用同样的模型塑造的,结合这个故事,说说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正因为平等是如此的可贵,所以,为了实现和维护平等,人们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斗争和不懈努力。
讲授新课 第一环节:
(1)这几位同学向《心声》节目反映了什么问题?小文、小凯、小兰和阿峰中哪个同学受到了什么对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他们应该受到这样的对待吗?为什么?
(2)如何评价这样的待人态度?这样待人会产生什么后果?
(3)我们班有类似的现象吗?为了改变这类现象,我们可以作什么努力?
第二步:小组发言人在班级交流小组讨论结果。
第三步:各组把意见在全班交流后教师归纳。
(活动2)假如社会失去平等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上的不平等制度及其危害,人类追求平等的努力和斗争,懂得平等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请学生设想假如整个社会不能保障平等,人们缺乏人格平等观念,社会将会怎样?然而以恰当的方式呈现教科书的材料及补充材料。
组织学生讨论:世界上这些不平等制度和歧视造成了什么危害?你如何评价人们争取平等的努力和斗争?
老师归纳:今天,平等已经是全世界公认的共同价值,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从多方促进社会平等,保障人民在法律上的平等地位。(出示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的图片)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事先布置学生收集关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事例或法律条文。
(活动3)小甲的疑问
活动目的:使学生弄清楚人生而平等和人作为不同个体间的贫富、生理、名誉、地位等差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人生而平等主要集中表现在人格和法律上。
社会上有的同学出身富贵,有的同学却生活拮据,有的人体力超群,有的却体弱多病,有的出生在首都北京,有的人却出生在偏僻的小山村,人与人之间的差别那么大,为什么老师还会说,人生而就是平等的呢?
你能帮助小甲回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发言,老师归纳总结。
(活动4)来自民工子女的声音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做到平等待人,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人格的尊重,要有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
读书期间,无锡当地的同学对老师和他们本地的同学都很有礼貌,对老师也很尊重,可是每当与我们民工的孩子发生矛盾时,他们总会骂我们 乡巴佬、外地人。他们的父母也总是不让他们和我们一起玩,说我们外地民工的孩子都是坏孩子。老师还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大声地宣布哪些同学是外地人,需要交借读费,哪些同学是本地人,不需要交钱。
无锡当地的同学对老师和他们本地的同学都很有礼貌,对老师也很尊重,可是每当与我们民工的孩子发生矛盾时,他们总会骂我们乡巴佬、外地人。请你根据这点谈谈无锡当地的这些同学有没有形成人格平等的观念,为什么?
请你对外地民工的孩子都是坏孩子这句话谈谈自己的看法。
如果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位外地民工的孩子,你会怎样与他(她)相处?为什么?
第二环节:讨论交流 形成概念
1.尊重平等的人格
(1)每个人都具有天赋平等的人格:
每个人都具有同等的生命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就是平等的内涵。每个人作为社会的成员,都具有在道德与法律上同所有其他人同等的地位。(2)平等的人格应该得到同样的尊重:
每个人的人格是平等的,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同等的尊重。尊重他人意味着尊重对方平等的人格,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要求,是每个人应有的对待他人的态度和方式。不因为人们之间所存在的先天的或后天的差异而显示不同的态度。这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正直的人应具备的待人之道,体现了一个人的可贵品质。
(3)平等待人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
2.平等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1)平等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美好理想之一
(2)平等是落后和愚昧的表现
近现代以前人类社会曾经出现过的各种不平等制度、各种歧视,并且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如在古代罗马奴隶制度社会,中国封建社会中的男尊女卑,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教会与封建主贵族享有特权,假借上帝之名剥夺人们的生命、自由、平等。等等,人们为争取平等进行了长期的努力和斗争。
(3)平等在社会进步中的实现
3.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
(1)现实中存在着差异和不平等
(2)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的原因
人们在天赋上存在容貌、智力、体力的差异和出生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异等,还有后天的个人主观努力程度不同、社会分工不同、机遇不同等,这些差异造成种种差别,表现为贫富差别、城乡差别、地域差别等等,这些差别可能造成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另外种族、文化语言、本地人和外地人的差异等也会成为歧视的原因。
(3)对待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的正确态度。
一是抹煞差别,追求结果的均等。二是强调差别,以此划分人的等级。三是承认差别,但不以差别否认人的平等。只有第三种态度的人必然会在对待他人时尊重平等的人格,做到平等待人,这样的人才是具有高尚品德的人。
4.消除歧视,平等待人
(1)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人格的尊重
歧视态度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平等意识,忽视、不懂得人与人之间存在根本性的共同点-人格,以天赋、地位、贫富、身份等划分人的不同等级。
(2)要有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3)摒除崇拜金钱权力的陈腐观念
(4)认清歧视的错误和危害,努力消除歧视
歧视的错误在于没有认识到每个人人格的平等,其危害在于,不但损害了他人平等的权利和尊严,而且损害了自己的尊严,降低了自己的人格,阻碍了人们的和谐交往,妨害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环节: 习得展示与检验
(活动5)校园风景线
活动目的:在学生明白了平等的意义之后,引导他们学会辨别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一些歧视现象,引导他们学会在实践中努力消除歧视,营造平等、尊重、真诚的人际关系。
活动过程:
学校合唱团又要招聘新成员了。公布的条件是:
1、唱歌好。
2、长相漂亮。
3、身高160厘米以上。
4、学习成绩中等以上。
5、家庭有经济能力置办演出服装。
组织学生采取角色扮演的形式,可设计一个现场场景,一个扮演招收者,几个扮演报名者;报名者被各种不合理的条件拒之门外。
组织学生讨论:你赞成以上公布的条件吗?为什么?你认为合适的条件应该是什么?
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对社会中弱势群体所面临的歧视现象进行调查、收集资料,并在下节课上交流调查的结果以及个人的感想、态度和做法。
(四)阅读反思 认知感悟
(1)文章从哪些方面体现出陶行知尊重、平等对待人力车夫?
(2)文章中令你感动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
(3)你从陶行知的言行中领悟出了什么道理?
分析:通过陶行知的故事让学生从中领悟陶行知尊重劳动人民、真诚平等待人,以自己的行动改变社会的不平等的高尚品德和情操。
(五)检测反馈 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让我们把忧愁,烦恼留给过去,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境,朝气蓬勃,携手走向美好的明天。
板书设计 平等待人
一、 平等待人是对他人及自己人格的尊重
二、 每个人在人格都是平带的
1、 不能自卑
2、 不能自傲
三、 要平等待人,就不能
1、 凌弱欺生
2、 故意将他人排斥在集体之外
陕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六课《诚信使你我走得更近》
第三框 《人格尊严不容侵犯》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人格最严不容侵犯
课标原文
陶冶情操,保持乐观心态,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
依 据
课 标
原 文
要 求确 定的 三维 教学 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自尊心,自觉地尊重他人,增强捍卫自身人格尊严的意识
2、能力:
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知识:
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主要内容
根 据
课 标
原 文
和 三
维 目
标 设
定 的
主 要
课 堂
教 学
用 题 1、什么是人格尊严?人格尊严的主要内容?
2、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那些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3、肖像和肖像权的含义、侵犯肖像权的主要表现?
4、法律保护公民名誉权
5名誉和名誉权的含义、侵犯名誉权的主要表现?
6、荣誉、荣誉权的含义:、侵犯荣誉权的主要表现?
8、姓名和姓名权的含义、侵犯姓名权的主要表现?
教 学
重 点
维护人格尊严
教 学
难 点
维护人格尊严
主要教
法学法 列举法、问答法、归纳法等
教 学
准 备 计算机、投影仪、PPT课件
教学进程设计
导入新课 典型案例导入
郝女士到药店去买药,没有发现自己要买的药,准备离去时,营业员诬陷她拿了药没付款,并当众搜身,结果什么也美搜到。最后,郝女士所在的城区消协经过调查后,认为消费者反映情况属实。通过协商达成协议:该超市一次性赔偿消费者交通费、精神损失费共计500元。
思考问题:该药店的营业员的行为是否违法?
教学设计 1、学生自行解决教学用题1与教学用题2: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3学生自行作答全班抽查统一答案。
2、自学讲述解决教学用题3: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3学生收集整理信息,思考问题,同桌交流答案全班抽查统一答题思路教师补充。
3、讨论交流点拨解决教学用题4、5、6: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4、5、6 学生收集整理信息,思考问题四人小组,合作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全班集体讨论教师总结点拨。
4、点拨交流总结解决教学用题7、8: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7、8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阅读指点迷津,总结全文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公民的人格尊严,明确了侵犯公民的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的行为都属于违法行为,都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那么,当我们的人格尊严受到非法侵犯时,我们应该用什么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板书设计 人格尊严不容侵犯
一、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
二、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
三、法律保护公民的荣誉权
四、法律保护公民的姓名权
补充正文 1、维护人格平等就要维护人格尊严
(1)、什么是人格尊严?
是指公民作为一个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是不容侵犯的一种人身权利。
(2)、人格尊严的主要内容:公民的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不容侵犯。
2、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1)、法律保护公民肖像权;
①、肖像和肖像权的含义:
肖像是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照片、雕塑、影像等,是公民身体特有的缩影或真实写照。
肖像权指公民对自己的肖像享有的拥有、制作和使用的权利。
②、侵犯肖像权的主要表现: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丑化、故意损毁公民的肖像,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都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
(2)、法律保护公民名誉权
①、名誉和名誉权的含义:
名誉是社会公众对公民的品德、声望、信誉的评价。
名誉权是指公民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依法所享有的不受侵犯的权利。
每个公民都是社会中人,其品德、声望、信誉等会受到社会成员的评价,因而公民的名誉或名声代表公民的人格尊严。
②、侵犯名誉权的主要表现:
我国法律规定: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使用暴力或口头、文字等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破坏他人名誉、人格的行为,都是侵犯公民名誉权的行为。
(3)、法律保护公民荣誉权
①、荣誉、荣誉权的含义:
荣誉是国家、社会或组织给予公民的一种正面、积极的评价。
荣誉权是公民获得、保持、利用荣誉,并享受其利益的权利。
②、侵犯荣誉权的主要表现:
在我为,任何组织、个人都不得非法剥夺公民已经获得的荣誉称号、荣誉证书和奖章,也不允许对获得荣誉称号的人进行挖苦、讽刺和打击。(非法剥夺公民已经取得的荣誉称号,或进行挖苦、讽刺和打击属于侵犯公民荣誉权)
(4)、法律保护公民姓名权
①、姓名和姓名权的含义:
姓名指公民的姓氏和名字,是公民固定使用的、使公民个人同第三人区别开来的特定标志。
姓名权是我国每个公民的一项重要的人格权,任何人都有权决定、使用、变更自己的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一种人格权利。
②、侵犯姓名权的主要表现:
公民的姓名经户籍机关登记后,就受到法律的保护。一般情况下,姓名权还包括公民的曾用名、笔名、艺名等。凡干涉、盗用、滥用、冒用公民姓名的,都构成侵权行为。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因为自信者具有追求成功的心理素质,如乐观、好奇、专注等。乐观,使我们对成功充满希望;好奇,促使我们不断奋斗;专注,使我们全力以赴。正是由于自信者乐观、好奇与专注,有目标,注重行动,体验过程,他们可以忽略外界的干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最快最好地到达胜利的终点。
6、如何树立和增强自信?
(1)看到进步与长处。发现自己的长处,是自信的基础。有自信才能有成绩,有成绩就会更自信。
(2)增强信心与实力。实力,是支撑信心的最重要支柱。信心要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实力的增强有助于我们提高自信,才能更加自信地克服各种困难。
(3)做自信的中国人。只有把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我们的自信才有坚如磐石的根基。一个有强烈民族自信心的人,必定会在国际交往中自觉地展示我们中国人的气度和风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绝不会做出有损国格的事情。
陕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同在一片蓝天下》
第一课时:蓝天之下,我们和谐相处(上)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原文:
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宽容和相互帮助。
二、《课程标准解读》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宽容和相互帮助。
2、能力:提高交往能力,以尊重和宽容的方式与人交往。
3、知识:懂得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和宽容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相互尊重,相互宽容和相互帮助。
2、教学难点:交往中宽容的要求。
四、依据《课程标准解读》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用题:
1、P78:看图回答问题:
(1)图片①中的情景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图片②中的情景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P79:请大家阅读教材上李平的事例,思考问题。
李平对尊重 在团队合作中作用的有关观点,给你了哪些启发?
3、P79: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上李大爷的事例,思考下列问题.
(1)尊重像李大爷这样的平凡人,你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了吗?
(2)我们应怎样对待平凡人、普通人?
4、P80:请大家阅读教材关于图书室的事例。思考问题:如果你正好在里面看书,你会怎么做?
5.P80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上关于吴浩的故事,思考问题:
(1)吴浩是怎样处理的,不这样处理会怎么?
(2)当别人伤害了你,你会怎么处理?
6、P80宽容除了要善待他人的不足之外,还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7、P81请大家阅教材上关于李教授的故事,思考下面的问题:李教授的幽默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8、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对我们做人有什么启示?
(2)、要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应该?
五、依据教学用题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我们同处一个星球,我们同在一片蓝天下,我们只有尊重、宽容、帮助,才能使人们心与心靠近,手与手相携;只有求同存异,友善相处,才能共创和谐的生活,让大地充满阳光,让世界充满爱。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学生讨论解决教学用题1:
具体流程:出示图片 根据图片提问 学生讨论回答。
2、自学解决教学用题2:
具体流程:学生阅读材料 思考问题 同桌交流 ,回答问题,
3、解决习题3
具体流程:阅读教材 完成教材要求 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
4、引导学生解决问题4、5
具体流程: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 完成教材要求 学生参与小品表演 根据小品提问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5、讨论交流解决问题6:
具体流程: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问题 教师出示答案。
6、引导学生解决问题7:
具体流程:阅读材料 出示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7、讨论解决问题8:
具体流程:出示问题 小组交流问题 教师引导 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三)总结全课、巩固练习。
具体流程:学生自由发言,谈学习收获 教师总结,出示板书。
六、补充课文正文
1、宽容是有原则的
宽容并不意味着事事都要做出忍让,因为事情有大小之分。对于重大的事情,特别是与集体的利益、国家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相关的事情,要分清是非、敌我、不能含糊,要做出明确的决断。对待生活中的坏人恶人,不能盲目造就。对于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需要 区分有意与无意的。
2、宽容除了要善待他人的不足之外,还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不斤斤计较他人的过失
能容忍不同的观点
原谅他人对自己的误解
原谅他人对你的伤害
发生纠纷时能主动与他人和解
3、关于宽容的名言警句
(1).若无宽恕,生命将被永无止境的仇恨和抱负所控制。(阿萨吉奥利)
(2).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有限。
(鲁迅)
(3).宽宏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伟大的。 (欧文)
(4).愈是睿智的人,愈有宽广的胸襟。 (斯达尔夫人)
(5).忍耐是痛苦的,但他的结果是甜蜜的。 (卢 梭)
(6).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别人宽容的,但谁能说自己不需要宽容呢?
(屠格涅夫)
(7).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苏霍姆林斯基)
(8).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孔 丘)
(9).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雨果)
(1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 丘)
(11).天称其高,以无不覆;地称其广,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 (曹 植)
(12).识高则量大。 (程 颢)
(13).忍所不能忍,容所不能容,惟识量过人者能之 (程 颐)
陕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七课《同在一片蓝天下》
第二框 《地球村中,我们友好交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陕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目地球村中,我们友好交往(上)[P84P88]。
二、课标原文:
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有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和体会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多样文化的能力。
3、知识目标: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四、教学重点:
了解异国风情,体会其它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五、教学难点:
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现实,我们在对外交往中要正确面对这一基本现实。
六、课前准备:
1、反映世界各国风俗习惯、礼节和忌讳方面的典型材料。
2、典型国家、地区和民族在音乐、文学、建筑、舞蹈等方面的相关图文材料。
七、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多媒体辅助教学。
八、教学构思:
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背景下,依据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案和知识图片、音乐、录像为载体,以多媒体为教学辅助手段,以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精讲为主要表现形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完成确定的教学目标。
九、教学用题:
1.世界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2.世界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表现是什么?
(1)文学艺术的多样性具体表现是什么?
(2)建筑文化的多样性具体表现是什么?
(3)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礼节和忌讳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4)思维方式的多样性具体表现是什么?
十、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外国名曲欣赏:播放外国名曲片断,如四季歌(日本)、友谊天长地久(苏格兰)、铃儿响叮当(美国)、我的太阳(意大利)、红河谷(加拿大)、等等。
2、教师导入新课:
(1)听了这优美的异国乐曲,你觉得他们有什么特点呢?这些音乐蕴涵了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以及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作为同处地球村的公民,在今天,国与国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越来越紧密。因此,当我们在感受到世界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同时,我们不仅要尊重他人,还要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风俗。那么,在多样而丰富的世界文化大花园里,我们又了解哪些?知道多少呢?
(二)揭示目标,指导自学
1、揭示教学目标和学习重难点。(多媒体投影本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2、指导自学:
(1)、学习内容:学本P84P88 地球村中,我们友好交往中的第一圈和第二圈内容。
(2)、学习时间:15分钟。
(3)、学习要求:
①初读课文,了解学习内容。
②、细读课文,独立完成教学用提
③、小组合作:学生在独立思考过程中没有完成的思考题,通过小组讨论找到答案,如果仍不能解决的请做好记录。
④、在小组交流你所知道的世界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风俗习惯、礼节和忌讳。
(三)巡视导学,培优扶差
1、学生按要求自觉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
2、教师巡视,督查学生完成学习内容,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优秀生,鼓励他们更加认真地自学,指导中差生学习,鼓励他们向优秀生学习,帮助其端正学习态度和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使他们也变得优秀起来。达到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动脑,认真自学,挖掘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动手能力的目的。
3、教师随机点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个性问题,引导学生合作解决自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4、教师信息反馈:
(1)、通过巡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认真学习,及时了解班上学生存在哪些倾向性的疑难问题。
(2)、要求各学习小组长让本小组成员对学习内容进行分工操作,将学习后的疑难问题汇报给老师,教师及时搜集、归纳、分类、整理,做好二次备课,为精讲做准备。
(3)、检测自学效果:教师汇集各学习小组长的问题后,让全班中差生说出部分疑难题目的答案,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疑难问题。引导中等偏上的学生进行评价、更正,为精讲做进一步准备。
(4)投影验证学生自学思考题答案是否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四)合作探究,精讲疑难
1、世界各国的音乐、文学、建筑和舞蹈让我们体会到世界文化具有什么特点?(多样性和丰富性)
2、了解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礼节和忌讳。(材料补充:投影)
①、外国传统节日你了解多少?
圣诞节:11月25日,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是基督教国家最盛大的节日。
复活节:3月22日至4月25日之间(春分过后第一次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纪念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又复活的日子,是仅次于圣诞节的重大节日。
狂欢节:2月中下旬,发源于德国,盛行于巴西。
奔牛节:7月6日至14日,西班牙的传统节日,此时,大街上人、牛共同追逐奔跑。
愚人节:4月1日,人们常常组织家庭聚会,用水仙花和雏菊把房间装饰一新,这一天人们会送假礼品,或祝贺圣诞快乐或新年快乐。如今的愚人节在美国已主要是淘气的男孩子们的节日。
情人节:2月14日,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全球性节日,相爱的男女在此节日之际互赠鲜花、糖果,和各种精美的礼物以此更增进彼此的感情。
万圣节:10月31日,又称鬼节,儿童们纵情玩乐的好时候,是孩子喜欢的节日。
感恩节: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庆祝丰收,感谢上帝的恩赐。
母亲节: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感谢母亲为家庭所付出的一切。
父亲节:6月的第三个星期天,感谢父亲的养育之恩,以及父亲为家庭和社会所做的贡献。
②、风俗习惯:
在印度尼西亚,至少学会唱一首歌,在正式聚会结束时,人们会轮流单独唱歌;在沙特阿拉伯,尽管男人们在打招呼时会亲吻对方,但他们不会当众亲吻妇女;在保加利亚、尼泊尔等一些国家摇头表示称赞,点头表示不同意;在日本不要把菜汤和饭拌在一起吃,因为这是喂猫的;在东南亚一些国家不能随便抚摸小孩子的头顶,坐着不要跷二郎腿;伊斯兰教徒不吃猪肉,在斋月里,日出之后,日出之前不能吃喝。在与外国朋友交往时若不注意当地国家的风俗习惯,会使人误认为对他们不尊重或闹出笑话。
③、礼节和忌讳:
在国际交往中,人们经常通过赠送礼品来表达谢意和祝贺,以增进友谊。给外国友人馈赠礼品要考虑受礼人的民族特点。赠礼要适时,一般当面为好,既要说明寓意、特点与用途,又要说明它是你精心选择的,不要画蛇添足地说什么小意思,实在拿不出手等等,这种过谦的说法会大大减低礼品的分量。(与中国人的习俗不同),在西方国家接受礼物后应即刻表示感谢,并当面打开看,不论其价值大小都应对礼物表示赞赏。
在印度不能送牛制品,因牛在那里是神圣的东西;在日本不能随便送鲜花,因为鲜花只能在求婚、生病或死亡时用,荷花是祭奠用的,礼品包装要精心打理,不能为绿色,不要有狐狸的图案,因为这种动物狡猾、贪婪;去美国人家中做客一般不必备厚礼,带一些小礼品如鲜花、美酒或工艺品即可,如果空手赴宴,则表示你将回请;在阿拉伯国家,不要送古代仕女图,因为阿拉伯人不愿让女子的形象在厅堂高悬。
不同国家对礼品数字、颜色、图案等都有诸多忌讳,如日本、朝鲜对4视为预示厄运的数字,而对3、5、7、9等奇数和108等数颇为青睐,对9及9的倍数尤其偏爱。(但日本人不喜欢9)。许多西方人忌讳13和星期五,碰巧在同一天时,这一天就被西方人称为黑色星期五,不举行任何活动。日本人视绿色为不吉祥,忌讳狐狸和獾等图案。德国人忌讳白色、棕色或黑色的纸包装礼品。阿拉伯人忌讳动物图案,特别是猪的图案。英国人则忌讳孔雀图案,因为在英国孔雀象征不道德的女人。
④、不同国家人们的见面礼仪:
欧洲各国拥抱亲吻
韩国、日本深鞠躬
印度、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双手合十
澳大利亚毛利人行碰鼻礼
中国握手
3、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礼节和忌讳,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世界文化具有什么特点?(多样性和丰富性)。
4、不同国家和地区信封的送达地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思维方式的差异,这又进一步体现了世界文化具有什么特点?(多样性和丰富性)
5、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现实,我们要正视这一现实。因此,我们应该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平等、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共享和平,共谋发展。
(五)当堂训练,目标评估
1、教师出示训练题目,巡视、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批改已完成的部分学生作业。
2、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学生互评作业或送交老师批阅。
3、附课堂作业:
(1)、请将下列文学作品和相应的国家或民族搭配起来:
A、《格林童话》 a、美国
B、《战争与和平》 b、英国
C、《呼啸山庄》 c、俄国(前苏联)
D、《堂吉诃德》 d、法国
E、《巴黎圣母院》 e、西班牙
F、《老人与海》 f、阿拉伯
G、《三个火枪手》 g、古希腊
H、《罗密欧与朱丽叶》 h、丹麦
I、《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i、德国
J、《茶花女》
K、《卖火柴的小女孩》
L、《汤姆叔叔的小屋》
M、《一千零一夜》
N、《伊索寓言》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小结:
1、投影:
音乐、文学
建筑、舞蹈
习俗、礼节
忌讳、思维方式
十一、补充正文: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表现:(1)世界上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习俗。(2)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各具特色的民族节日表现出来。(3)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通过各具特色的文化习俗表现出来。(4)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也有着各自的标志和代表人物。
十二、板书设计: 地球村中 ,我们友好交往
文学艺术的多样性
节日文化的多样性
舞蹈文化的多样性
世界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 建筑文化的多样性
民族风俗习惯的多样性
礼仪文化的多样性
思维方式的多样性
陕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八课《尊重权利,履行义务》
第一框 《我身边的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
一、课标原文
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增强义务观念,自觉履行义务。
2、能力:
通过认识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关系,初步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知识:
知道权利与义务是不可分割的,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三、教学重难点
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关系。
四、教学用题
1、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什么?
2、学习、生活、工作中,如何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3、你打算如何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五、教学过程
导入: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读课文 P93有关王成刚同学一天的活动记录。
请大家分析:
1) 王成刚同学这一天享有了哪些权利?
2) 他履行了哪些义务?
3) 他这一天里有哪些地方处理得比较好?
4) 他有哪些地方处理得不当?为什么?他应该怎么做才好?
5) 你是怎么看待受教育这个权利的?
6) 你还知道哪些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
7) 有些公民的权利同时也是公民的义务,这说明了什 么?(一致性)
过渡:权利和义务在某些时候是合二为一的,对我们来说此种行为既是权利也是义务,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履行义务从而享有自己的权利。而这种权利和义务的合一性,说明了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接下来,请大家了解一个案例,看看在这个案例里,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自11岁时由继母抚养直至成年结婚的李平刚,经继母非亲生母亲,自己不具有赡养义务为由,拒绝赡养因病瘫 痪的继母。2005年初,山东省五莲县人民法院判决李平刚每月给付继母修小兰生活费及必要医疗费用120元。
请大家思考:
(1)法院对李平刚的判决说明了什么?
(2)在家庭中,父母和子女的权利分别有哪些?与之对应的必须履行的义务又分别有哪些?
(3)为什么修小兰在的年老时,有受子女赡养的权利?这说明了什么道理?(公民有些权利,是以自己履行义务而获得的。)
(4)在这个案例里,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公民所享有的权利,是通过公民为社会所尽的义务来确定的,二者相伴相生。)
(5)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体现了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学校、公共场所等)
(6)权利与义务 的对等性说明了什么道理?(在我国,在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任何人不会是只尽义务,不享受权利;任何人也不能只享受权利,不尽义务。)
过渡:再请大家阅读 一个案例,进一步理解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课本P95案例二
思考:(1)法院为什么会做如上调解?
(2)这个案例里,能体现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吗?为什么?(享有权利与他人履行义务是一致的。权利和义务是互相制约的。我尊重、保障他人的权利,是 我对他人的义务;他人保障我的权利,是他人对我的义务;)
(3)揭 示了什么道理?(公民享有的权利,有些是以他人履行义务而获得的。我们必须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用合法方式来保护自己的权利和利益不受侵害。)
(4)你认为王某应该怎么做才对?
师小结:权利与义务在我们每个 人的身边。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时刻,它们伴随着我们成长。权利与义务是不可分割的,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六、板书设计 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我身边的权利 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
正确行使权利
七、补充正文
2、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1) 权利和义务有合一性:在某些条件下,权利也是义务,义务也是权利(如受教育,服兵役,劳动)。
(2) 权利和义务有对等性:法律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享有权利要以履行义务为条件;履行义务,才能享有相应的权利。
(3) 权利和义务的制约性:公民的权利和自由是以保证他人也同样享有这种权利为前提的。我们在享有自己合法权利的时候,他人不得侵犯我们的权利。同样道理,我们也必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
3、学习、生活、工作中,如何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权利和义务有对等性,法律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享有权利要以履行义务为条件;履行义务,才能享有相应的权利。
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法律在赋予公民各项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在我国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无权利的义务。我们既要增强权利的观念,依法行使权利,又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
4.你打算如何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① 树立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②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③尊敬师长,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陕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八课《尊重权利,履行义务》
第二框 《神圣的生命健康权》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原文:
3.3 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二、《课程标准解读》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1、 我国法律对公民的人身权予以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公民的人格权包括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婚姻自主权、隐私权。
2、生命健康权可以分为生命权和健康权。
3、让学生知道我国相关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犯,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予以法律的特殊保护。
(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条明确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益不受侵,第8条规定: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第15条规学校教职员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第16条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 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第17条规定:学校安排未成年学生参加集体活动,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2)我国劳动法第64条规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3)我国婚姻法的第21规定:禁止溺婴、弃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
(4)我国刑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都有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规定。
4、中学生重在预防、免受伤害,学会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一旦受了伤害,要懂得用法律武器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以讨回公道。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四、依据《课程标准解读》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用题:
1、出示两组图片,让学生思考生命健康权的含义?
2、 出示材料 请学生感悟生命健康权对于公民的重要地位?
3、(1)利用酒后驾车引起重大事故的肇事者背叛死刑的案例,给学生带来的思考?(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不容侵犯的,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2)你还能列举哪些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3)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有哪些?
4、(1)请同学们阅读P98小强被电击的思考:法院对该案的判决说明了什么?(2)在校园里有哪些行为会侵犯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利? (3) 法律对公民(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作了哪些特殊规定? (4)未成年人参加勤工俭学算不算童工?(5)王小虎放学后经常到店里帮忙,王小虎的父母的做法违法吗?
5、(1)出示案例,思考未成年人遇到不法侵害该怎么办?(2)未成年人如何依法保护的生命健康权?
五、依据教学用题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利用甘肃舟曲泥石流导入新课)
(二)学生自学教学用题1
教学流程:出示两组图片(一组是交通事故,一组是钓鱼岛船长被非法扣押),让学生思考生命健康权的含义? ( 生命健康权是指公民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它可分为生命权和健康权。)
(三)学生自学,讨论教学用题2
教学流程:出示选择面对病痛的态度和拥有健康两则材料,请学生感悟生命健康权对于公民的重要地位?(生命权是每个人最高的人身权利,健康权包括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权利,健康权是重要的人身权利)
(四)学生自学、老师点拨教学用题3
教学流程:(1)利用酒后驾车引起重大事故的肇事者背叛死刑的案例,给学生带来的思考
(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不容侵犯的,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2)你还能列举哪些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 ( 杀人、殴打他人,排污使他人中毒致残, 恐吓他人使之精神衰弱、精神分裂,建筑物上的搁置物坠落砸死、砸伤他人,饲养的动物咬伤他人等等)
(3)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有哪些?(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
(五)学生自学、老师点拨教学用题4
教学流程:(1)请同学们阅读P98小强被电击的思考:法院对该案的判决说明了什么?(法院对该案的判断说明: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的特殊保护,同时表明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
(2)在校园里有哪些行为会侵犯我们的生命健康权利? 有何建议?( 例如:校门口小商贩向学生出售不合格、没经过质检的食物,学生走出校门就是临街马路,没有警示牌,过往车辆疾驰而过。改进建议如:第一,工商部门应加大管理力度,清理非法经营的商贩。 第二,交通部门应加强交通管理,设立相关减速标志,并画定斑马线,关注学生的生命健康。(3) 法律对公民(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作了哪些特殊规定?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条明确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益不受侵,第8条规定: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第15条规学校教职员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第16条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 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第17条规定:学校安排未成年学生参加集体活动,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我国劳动法第64条规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我国婚姻法的第21规定:禁止溺婴、弃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
(4)未成年人参加勤工俭学算不算童工?(学校、其他教育机构以及职业培训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进行不影响其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的教育实践活动、职业技能培训劳动,不属于使用童工。)
(5)王小虎放学后经常到店里帮忙,王小虎的父母的做法违法吗?(违法)
(六)学生自学、老师点拨教学用题5
教学流程:(1)出示案例,思考未成年人遇到不法侵害该怎么办?(社会青年的行为是违法的,侵犯了小强的人身自由权。因为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犯;把情况向父母和老师报告。拨打110报警。记住歹徒相貌,了解去向,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线索。)
(2)未成年人如何依法保护的生命健康权?(①当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和侵害时,我们一定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一要及时、如实地向公安机关报案,不能让侵害者逍遥法外;二要采用合法手段为自己讨回公道 ,不能以牙还牙、以恶对恶 。②还要加强自我保护,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五、巩固练习,总结全文
1、生命健康权的含义
2、生命健康权由生命权和健康权两部分组成,生命权是每个人最高的人身权利,健康权包括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权利,健康权是重要的人身权利
3、我国宪法和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
4、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作了特殊规定
5、未成年人要学会保护他人和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六、补充课文正文:
1、生命健康权的含义( 生命健康权是指公民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不受非法侵害的权利,它可分为生命权和健康权。)
2、生命健康权对于公民的重要地位(生命权是每个人最高的人身权利,健康权包括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权利,健康权是重要的人身权利)
3、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不容侵犯的,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行为有(杀人、殴打他人,排污使他人中毒致残, 恐吓他人使之精神衰弱、精神分裂,建筑物上的搁置物坠落砸死、砸伤他人,饲养的动物咬伤他人等等。)
4、法律的特殊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
(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条明确规定:国家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益不受侵,第8条规定: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第15条规学校教职员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第16条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 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第17条规定:学校安排未成年学生参加集体活动,防止发生人身安全事故。
(2)我国劳动法第64条规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事的劳动。
(3)我国婚姻法的第21规定:禁止溺婴、弃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
(4)我国刑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都有保护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规定。
5、中学生重在预防、免受伤害,学会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一旦受了伤害,要懂得用法律武器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以讨回公道。(①当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和侵害时,我们一定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一要及时、如实地向公安机关报案,不能让侵害者逍遥法外;二要采用合法手段为自己讨回公道 ,不能以牙还牙、以恶对恶 。②还要加强自我保护,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七、作业
(一)选择题:某公司职员刘某,工作期间被公司脱落的天花板砸伤头部,经医院诊断为脑震荡,须住院观察治疗。公司以刘某不是正式员工为由拒绝支付医疗费,刘某只好将该公司告上法庭。经初级人民法院审理判决,公司内的天花板脱落,公司应负法律责任,公司须支付原告刘某全部医疗费、护理费。据此回答1-2题。 1、法庭做出的判决,理由是公司侵犯了刘某的( )
A 隐私权 B 财产权 C 生命健康权 D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下列与材料内容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公司已构成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故意伤害罪
B 材料体现了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权 C 材料体现了法律保护公民 的健康权 D 材料体现了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直接保护
(二)材料分析:
小王是某校的八年级学生,由于缺乏学习主动性,学习成绩差,父母对他失去了信心,让他辍学回家,跟他们一起去赵某开的私营打火机厂打工。几天后,小张的班主任到家里家访,说服了小张的父母,让小张回校上课。这时同班学习成绩非常优异的同学钱某,因父母给予的压力太大,而在家喝农药自杀,幸好同学王某去他家,及时发现,把他送到医院,才挽回了他的生命。
请回答:
(1) 简要评价材料中父母、老师、王某、钱某 的做法。
(2) 假如你是小王的老师的班主任,你用什么道理说服小王的家长让他返校上学?
(3) 从上述材料中,你的到什么启发?
八:板书
生命健康权的含义和地位
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容侵犯
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
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
中学生学会自我保护,用法律武器维护生命健康权
陕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八课《尊重权利,履行义务》
第三框 《不可侵犯的隐私权》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原文:
课标原文: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的尊重别人的隐私
二、 《课程标准解读》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
2、知道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3、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4、懂得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并自觉尊重他人的隐私。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2、教学难点:懂得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并自觉尊重他人的隐私。
四、依据《课程标准解读》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用题:
1、①快速浏览课本99页第一、二段内容,勾画隐私权的含义。
②看问题(多媒体显示),思考并回答: 请判断下列哪些为隐私?
2、思考并交流:①要不要开门?(多媒体显示)②想一想:何种情况下的搜查没有侵犯公民的个人隐私权?③火眼金睛:你觉得李某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④ 身边的困惑: 学校为防止考试作弊,在教室里安装了监视器,这样做对吗?谈谈你的看法。
3、①学生交流:小琳的烦恼(多媒体显示):你觉得妈妈这样做可以吗?为什么?你在生活中有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吗?②小组讨论:可监控上网与聊天记录的电子家长羊城悄流行(多媒体显示)a:你认为电子家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哪种态度,为什么?
b:那么,如何协调家长的监护权和孩子的隐私权的关系?
③欣赏漫画并讨论回答:你觉得这位小青年这么做可以吗?为什么? 你觉得要尊重他人隐私,我们应该怎么做?④大家一起来关注:你对一米线有什么看法?在现实生活中你有一米线意识吗?
4、畅所欲言:①好想对您说:对父母说:
对同学说:
对朋友说:
②我思我悟:社会、隐私、道德、法律
请你用以上四个词语连成一句话.
③课堂延伸:
你认为学校把学困生的考试分数公布于众,是否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为什么?
五、依据教学用题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进程:
(一)导入:名画欣赏,问题导入本节课。
(二)学生自学解决教学用题1: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1 学生勾画并判断。
(三)自学、交流解决教学用题2: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2,进行阅读材料 学生收集整理信息,思考问题 同桌交流答案 全班抽查统一答题思路。
(四)自学、小组讨论交流、点拨解决教学用题3: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3,进行自学自导 学生收集整理信息,思考问题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学用题3中的②③ 各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点拨。
(五)学生交流、点拨解决教学用题4:
具体流程:出示教学用题4,阅读思考问题 学生收集整理信息 全班交流答案。
(六)巩固练习,总结全课:
具体流程:出示检测练习题 学生思考 学生自由发言,谈学习收获 。
六、补充课文正文
1、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法律有哪些?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我国宪法第四十条规定:公民的通信、通信秘密是受法律保护的,公民享有通信秘密、通信自由的权利,也是公民隐私权的一个方面,私拆信件则是对公民隐私权的侵犯。
2、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表现:
①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②以偷看他人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③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个人隐私。④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
3、尊重隐私:
①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②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③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的隐私。
4、维护公民隐私权的方法:
首先,要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尊重他人隐私;同时,还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其次,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要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①自行与侵权人协商;②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③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④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七、板书设计:
不可侵犯的隐私权
1、隐私权的含义
2、我国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
3、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
4、 自觉尊重他人的隐私。
5、 维护公民隐私权的方法: ①自行与侵权人协商;②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③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④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苦,还有权要求精神损害赔偿。
【七年级政治上册全册教案】相关文章:
与“七年级政治上册全册教案”相关文章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