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政治网 > 政治教学 > 教学参考 > 政治课运用材料分析法的误区及对策

政治课运用材料分析法的误区及对策
来源查字典政治网| 2013-01-22 发表| 政治教学分类:教学参考

政治教学

[内容提要]材料分析教学法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法,它的运用既有理论依据,也有现实意义。但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却存在不少的误区,如对材料外延的缩小化,材料准备上的随意化,课堂教学方法的单一化,材料运用模式固定化。因此,对教师的继续学习,认真教学,教法创新,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教学法 运用 误区 对策

材料分析教学法主要是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典型材料的分析,使师生双方互动起来,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来完成教学目标。它要求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藉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材料分析教学法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综合能力培养,而且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符合政治学科的特点,可以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

材料分析教学法符合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教育学依据。也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是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化。可以改变传统政治课教学的“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轻知识的消化过程和学生的能力培养”的现状。材料分析法符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近些年的高考,特别强调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相应地出现了“以问题为中心、以材料为载体”的命题特点。那么,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坚持材料分析教学法,肯定能做到“磨刀不误砍柴功”。

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运用材料分析教学法时常常会出现一些误区,如果不注意克服,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1.材料外延的缩小化

在我们的教学中,一提到材料,大家想到的最多的便是事例、案例,而且还有人专门总结出了案例教学法。的确,“事实胜于雄辩”,在一些学科(如法律、经济类学科)的教学中,事例和案例运用非常重要。但在材料分析教学法中,如果把材料的外延缩小化,会人为地缩小教学资源的范围,不利于我们的教学活动的开展。

材料分析教学法中的材料有十分丰富的内容。从材料的载体上讲,包括文字材料、图像材料、声音材料、以及由它们共同组成的多媒体材料。从具体内容上讲,可以是文字、图片、漫画、音乐、相声小品、视频声像等。单就文字而言,也包括故事、案例、名人名言、科学原理、成语典故、俗语、文献、教材中的小字、自己加工的文字等等。从材料的来源讲,有的是就地取材──来源于教材,这种材料,虽大多属于文字材料,但要用好,也要用适度,不可全用,也不可不用;更多的材料来源于教材之外,这些材料不但符合政治课“与时俱进”的特征,而且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实在的意义,学生对这种材料的兴趣往往又大于来源于教材上的材料,因此,教师特别应用好。做到适时、适度地补充。

明确了材料所包括的内容以后,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是要多运用材料,灵活运用材料。二是对我们平常积累材料提出了更广泛的要求,坚持做一个有心人,该记的记一记,该写的写一写。只有做好了量的积累,我们的教学才能游刃有余。这就是所谓的“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2.材料准备的随意化

其实,就是在传统的教学中,运用材料也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但是有的教师随意地运用材料,没有准备地运用材料也是常见的。

材料分析教学法中材料的必须具备科学性、准确性、针对性的特点。表述不清的材料、针对性不强的材料、甚至于包含错误内容的材料,会从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可信度,影响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兴趣。我们不难想象,学生面对一个材料时,连最基本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情节)都不准确,他们的感受是什么。他们可能会说,我的老师怎么这么粗心,他们也可能会说,老师也不过如此──“不学无术”。我们也不难想象,当老师在教学中运用一个材料时,师生分析、讨论、总结,最终结果却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得到一个十分别扭的结论,甚至还会出现不能“自圆其说”的境地时,大家此时的感受是什么。因此,这可谓材料分析教学法之大忌。

这同样对我们平时积累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一个细心的人,切不可粗枝大叶,不求甚解。当然,关键是对我们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树立“课前辛苦一点,课堂才能轻松一些”的观念。必须做到多想、多查、多问、多交流,有的时候甚至还必须发挥集体的力量和团队精神。最后,实在做不到有科学性、准确性、针对性的材料,要“三思而后用”。对那些可以通过自己加工而不会影响效果的材料,还是可以加工后再用的,如非科学原理的材料、非名人名言的材料、非成语典故的材料,否则,干脆就不用。

3.教学方法的单一化

我们一说到材料分析法,可能大家很容易把它僵化成一种独立的、甚至是孤立的教学法在课堂中动用。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有的老师以存在包办得太多,特别是讲的得太多,没有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对材料进行很好地挖掘,做到对材料的充分地利用。事实上,在材料分析法中,无论是呈现材料,还是体验材料,未必一定要由教师去完成。因此,材料分析法同其它的教学法一样,都需要同别的教学法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实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的“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目标,也才能真正地体现教师作为一名导演,而不是演员的作用。

政治课的教学法按不同的划分标准来讲是很多的,有目标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等。但不论哪一种教学法,离开了一定的材料,都只能是不同形式的、空洞的说教,成了无本之根,无水之源。而材料分析教学法中的材料离开了其它的教学法,也就失去了它作为教学资源的意义。

为了能够把材料分析法同其它的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认真细致的原则,讲究教学法技巧和艺术。就拿材料分析法和问题式教学法的结合来说,无论是材料的提出,还是对材料的体验,都可以同问题式教学法很好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材料的呈现,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结合材料的难易程度,由学生自己提出来,在体验材料的阶段,更应注意通过问题的形式来让学生参与教学。在这一阶段,问题仍然可以由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提出来。特别注意,问题提出来以后,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对学生要有信心,学生在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时一定要让他们充分思考、发言,不要经常出现对问题过早的提示,甚至于耐不住寂寞,一语道破天机或者过早地进行总结性讲授。当然,也不要让提出的问题不了了之,除非是有意的设计。

4.运用模式的固定化

在运用材料分析法的时候,我们还习惯于只在或者固定在某一个教学环节运用,如在新课导入环节,很多老师都注意到了运用材料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新课学习、复习、巩固、练习、检测等更多的教学环节却不注意运用材料,从而出现了在运用模式上的固定化。

在政治课教学中,以课堂教学为例,如果按照教学内容的展开为目标,材料分析法的运用模式大体上分为两种。

一是教材知识为线索,在不同教学环节适时地、有针对性地运用多个材料,各个材料由知识串起来,使课堂形成一个整体。这也是很多老师已经常用到的一种模式,只要注意前面讲到的问题,也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但也要注意处理好材料和知识点之间的顺序,不要总是知识点在前,材料在后,这样不利于学生的思考,也不利于各种教学法的结合。

另一种模式就是以一个内容较丰富的材料为课堂教学内容展开的平台。这种模式,把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融入到一个材料中去,使整个课堂浑然一体,这样,不仅能够从形式上提高整个课堂教学的艺术水平,而且在实质上能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让他们养成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而这一种能力又恰恰是学生普遍缺乏,又难以培养的一种综合性的能力。

在这一种模式上,有的老师运用得很好。如一位教师在对高二哲学常识《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这一课进行教学设计时,把整个教学内容和2003年2月24日爆发在新疆伽师巴楚地区的地震这一材料很好的结合起来,通过在整个地震中典型人物以及各阶层人民、各级组织的各种表现,不但把这一课的主干知识(人的属性的两大分类、社会属性的主要表现、人性自私论的错误)全部融入材料之中,而且材料在各个教学环节都得到了充分地运用,甚至于包括巩固练习的环节。加上他运用了多样的教学手段,如问题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参与式教学法等,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对材料分析法的运用模式进行分类,并不是说在运用的时候一定要这样用或只能这样用。而是要求我们以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等因素为转移,做到不拘泥于某一种具体的模式,才能实现对这一种教学法的灵活运用。

总之,作为一种教学法,它的成功运用同样是以教师的精心组织和设计为前提的,更是以教师对教学的不断创新为动力的。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坚持实际和实用的原则,不断地探索,就能灵活地运用材料分析教学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资料:

1、《新课程实用课堂教学艺术》,陈旭远 张捷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思想政治课教学法》,王义,李悠久等著,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3、《课堂教学技能》,张学敏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3年第6期,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此论文获重庆市第四届思想政治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

【政治课运用材料分析法的误区及对策】相关文章:

政治课教学兵法片谈

高中政治新课程说课稿模板1

高三政治说课稿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与跨越

政治课堂中的参与式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政治课教学中的穿插艺术

政治课教学过程的三个重要环节

政府的权力: 依法行使

社会性偏差与政治课教学

七年级思想政治课程教材解析(人教版)

最新政治政治教学文章
热门政治政治教学文章
精品推广
教学参考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