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政治网 > 政治教学 > 教学设计 > 高二政治教案: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
(1)意识的含义
(2)意识的作用
◇理解:
(1)意识根源于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方法论意义的哲学依据
(5)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应注意的问题
◇分析:
(1)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2)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并联系现实,说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3)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结合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4)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辩证统一
2、能力目标:
(1)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通过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分清框题中的层次
(4)通过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学习,从理论上提高理解能力,从实践上提高分析能力,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提高对哲学的学习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世界客观性的认识,初步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2)思考人类对世界的各种创造活动,深刻体会意识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二、【重点、难点】:
1、意识的本质
2、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3、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三、【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进一步理解意识的基本概念,认识到人不仅能通过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四、【方法点津】:
(1)读教材,概括出意识的含义、作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意义
(2)深入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3)结合是先有电脑,还是先有人们关于电脑的设计的讨论,说明意识能正地认识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4)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说明应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五、【课文导语】: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人能够通过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也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基本要求,也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要求。
第一框题 意识的本质
一、意识的本质
(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第二十课时)
◇课堂探究:想一想,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生物的反应形式同人的意识是什么关系?
◇探究提示: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是物质的或者化学的反应;生命物质包括植物和动物,都具有对外界刺激做出感应的特性,动物还具有感觉的能力,-但这些反应都属于它们的本能;而人的意识活动则是自觉的,无生命物质、植物和动物的反应有着本质区别。但人的意识活动也要依赖于一定的生理基础,特别是人脑这一高度发达的物质器官。因此,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基础。
教材设置这一栏目,旨在引导我们探究人类意识与非生命物质、植物和动物反应的历史联系,从而说明人的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现象既不是人的头脑主观自生的,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自然界先于意识而存在,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随着运动的发展,大脑越来越发达,大脑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生物的反映由应激性到动物的感觉、心理的发展,为人类意识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课堂探究:(1)谈谈你所熟悉的动物有哪些复杂的心理反应。
(2)上述动物的心理为什么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
◇探究提示:(1)高等动物的心理不仅包括感觉、表象、情感,甚至还有简单的分析和判断。如猴子可以借助木棒获得高处的食物。关于这一点,教材中也有不少事例。
(2)动物心理不能发展为人的意识,其根本原因是它们缺少意识赖以产生的物质器官--人脑。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动物的大脑和单纯的动物心理并不会自发地产生意识。意识是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意识是社会劳动、语言和人脑的必然产物,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又说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是使猿变成人的决定因素,也是人的意识产生的决定因素。
人的劳动同动物活动的根本区别在于制造和使用工具。而在制造和使用工具改造外部世界的劳动中,不仅要求人们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还要有抽象思维这种人类意识的反映形式来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劳动过程中,由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推动了人类意识的发展。
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并随着社会劳动的进步而日趋完善,这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由此可见,人类: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所以,马克思说: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反之,如果脱离社会实践,不参加任何社会活动,就不会形成人的意识。
(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课堂探究:(1)有没有一种高等动物的脑在复杂性上超过人脑?
(2)动物的脑在机能上有没有可能达到人脑的水平?
◇探究提示:(1)高等动物虽然也有一定的心理反应,但是其大脑无论是在重量、构造,还是在机能上,都要比人脑简单。因此,人脑与高等动物的脑有着本质的区别。高等动物的复杂性不会超过人脑。
(2)在脑的机能上,人脑机能包括运动区、感觉区、语言区,能够形成一定网络系统,而动物脑则没有语言区,这是因为动物缺乏社会性的劳动。因此动物脑在机能上不可能达到人脑水平,不会形成意识。
课本设置这一栏目,旨在强调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动物脑比人脑要低级,不会形成意识。
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只是人脑的特有机能,动物的脑不会产生意识。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第一,人脑比动物脑具有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第二,人脑对外界刺激的条件反射不仅包括第一信号系统,而且可以在语言刺激下产生人所特有的第二信号系统。
3.有了人脑,不一定就会产生意识。
人脑只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基础,要产生意识,除了要有人脑,还必须要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实践使客观存在作用于人脑。
◇课堂探究:(1)对动物说梅,能不能使动物止渴?对动物谈虎,能不能使动物色变?
(2)人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映和动物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有什么区别?
◇探究提示:(1)由于动物脑对客观事物只能形成表面的感觉等本能性的反应,而不能像人脑那样抽象出事物更深层次的东西,因此对动物说梅不能让其止渴,对动物谈虎不能使其色变。
(2)人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映,也即意识,既包括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一感觉,也包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抽象思维,而且更重要的是抽象思维。人的意识是人对事物主动的、能动的反映。而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则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条件反射,不具有抽象概括能力。
教材设置这一栏目,目的在于通过动物脑和人脑对事物反映的差别,强调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只能是人脑。
(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第二十一课时)
◇课堂探究:(1)离开了客观对象,能不能产生人类的意识? sp; (2)离开了客观对象,会不会有鬼神观念?
◇探究提示:(1)从内容上来看,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而不是人脑主观自生的,意识的形成离不开客观事物。因此,离开了客观对象,就不能产生人类意识。
(2)鬼神观念是意识的一种,只不过是错误的意识,也就是说,鬼神观念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歪曲、虚幻的反映。所以,离开了客观对象,不会形成鬼神观念。
教材设置这一栏目,旨在强调客观事物对意识形成的重要性。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事物。
1.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在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
2.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正确的意识是指人脑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错误意识则是歪曲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做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做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3.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才有了意识。
4.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
教材插图说明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离开了客观存在就不会产生意识。
◇课堂练习:关于意识的正确说法是( )
A、意识是人脑的生理基础,是人脑的特有功能 B、人脑会思考,有了人脑就会有意识
C、感觉是事物作用于人脑形成的,思维的内容则是人脑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答案:D
解析:本题仍是在考查意识的含义,但却是从起源、生理基础、内容三个方面!分别设置选项。意识的生理基础是人脑,A项表述正好相反,故不选。要形成意识,除了要有人脑,还要通过社会实践使客观存在作用于人脑,B项表述忽视了实;践和客观事物这两个要件,故不选。意识包括感觉和思维两种形式,感觉是对事i物表面现象的反映,思维则是对本质和规律的反映,二者都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故c项表述错误。只有D项准确揭示了意识的本质,应入选。
第二框题 意识的作用
二、意识的作用
(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第二十二课时)
◇课堂探究:(1)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要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
(2)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探究提示:(1)最蹩脚的建筑师在建筑之前,就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对建筑物的主观构造,形成了计划、草图。而蜜蜂再灵巧,也只是本能地去建筑蜂房,而不会先形成对蜂房的认识而去建筑。
(2)马克思这段话说明:人比动物高明的地方在于: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指导人们顺利开展实践活动。 课本设置这一栏目,旨在强调人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创造性、目的性。从而说明人的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要预先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这与动物纯粹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只有当人们的实践活动需要时,人们才会去主动地反映它。
(3)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既包括感觉,也包括思维,而且更重要的是思维。人的意识,既可以感知外部世界,即反映客观事物外在的具体形象,更可以通过客观事物的表面现象,抽象出其本质性的东西,把握其规律。
(4)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人们可以根据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预见到在哪些情况和条件下,应该出现哪些现象,人类就可以预先提出计划和方案,采取措施,防范不良情况,利用有利情况,造福自身。这些都体现了认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又总是在不断地深化、扩展、推移的。随着人们实践的发展
和认识能力的提高,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科学知识正在迅速增加。人类应当为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而自豪,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教材插图说明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课堂练习: 自然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以认识它。费尔巴哈的这句话主要说明了( )
A.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 D.意识不能脱离客观事物而存在
答案:C 解析:对A项本身应作具体分析。就整个人类来说,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但是就具体的人来说,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至于认识能力有限与否,题干并未涉及,故A项不能入选。如果将B项中的反作用改为能动作用,则B项可以入选,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并不等同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故B项不选。D项本身正确,但题干并未说明此意,故也不选。题干中费尔巴哈的观点只是说明了客观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即客观物质世界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因此C项正确。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第二十三课时)
◇课堂探究:科学家关于电脑的设计理念是从哪里来的?意识在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探究提示:科学家关于电脑的设计理念是从客观事物中来的。因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人的意识能够制造出自然界原本没有的东西。这充分说明了意识的巨大能动作用:一是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二是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世界。
而在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同性质的意识起的作用不同。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1)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是指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2)意识能动作用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意识可以根据客观实际在观念中构建客观上尚未出现的事物,并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使意识反作用于现有的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某种变化,制造出新的事物,促进人们改造世界活动的发展,为人类造福。但是那些错误的思想和意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入歧途。
(3)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们的活动引入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课堂练习: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
A.意识可以改造客观事物 B.意识的能动作用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
C.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D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作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意识作用的理解和运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对物质世界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把实践活动引入歧途。材料强调的是正确意识的作用,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故选D。意识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故A项错误。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错误的意识并不能使事物向正确方向发展,B项错误。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能对客观事物起反作用,故c项错误。
◇课堂探究:有人说: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精神对人的心
理和行为具有极大的影响。结合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探究提示:精神即是一种意识。意识来自于客观事物,没有客观事物就没有意识。人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进行实践,但并不是所有的意识指导下的实践都能取得成功,所以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意识指导的实践是不存在的,没有正确的意识指导的实践,也不会取得成功。因此没有精神又是万万不能的。比如在日常学习中,如果我们都有了坚定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就可以克服学习中的许多困难,取得成功。相反,如果缺乏信心,则往往会一事无成。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积极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意识能够正确地认识世界,二是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前者是指意识通过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别是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实践起指导作用。后者则是指意识只有通过人的实践活动才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能把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理解为它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课堂练习: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 )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C、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D、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主要考核学生的识记能力。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个表现,而突出表现是指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故应选B项。A项是首先表现,不选,c、D两项表述存在明显的错误。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三)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二十四课时)
【高二政治教案: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相关文章:
与“高二政治教案:把握思维的奥妙教案”相关文章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