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政治网 > 政治教学 > 教学参考 > 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

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
来源查字典政治网| 2013-01-22 发表| 政治教学分类:教学参考

政治教学

教育进入21世纪,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已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更离不开教育的一个重要主体──高素质的教师。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最终都要通过教师的实践得以实现,这已经是世界各国的共识。因此,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

第一节 促进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认识

一、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一)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关于什么是教师专业化,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观点。

观点之一:教师专业化有两层含义。一从动态的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二从静态的角度来看,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一种专业,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得到社会承认这一发展结果。教师专业化的标准主要包括教师自身素质与客观环境两个方面。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其内外两方面标准都必不可少,仅强调教师自身素质的发展或仅创设良好的外界环境都不可能真正实现教师专业化。只有这两方面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才能为教师专业化创造良好条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观点之二:教师专业化应从两个角度来界定。一个角度是从专业的视角出发考察教师专业化,这种考察分成静态与动态两种方式。静态论者提出教师专业化的指标包括专业知识和能力、专业训练、专业组织、专业伦理、专业自主、专业服务、专业成长。他们以此指标为参照系来评价教师职业是否达到了专业的水平,并提出达成教师专业化的措施。动态论者则把“专业化”看做某一职业逐渐达到专业水平的过程,认为教师专业化必须具备两个标准:教师社会地位的提升和教学能力的提升。另一个角度则是从个人的视角出发考察教师专业化,认为教师专业化是指个人成为教学职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

观点之三:教师专业化发展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组织发展”阶段,关注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以此提高教学工作质量。“组织发展论”有谋求整个专业社会地位提升和强调教师职业的高标准两种取向。二是“专业发展”阶段,既注重教师整体素质以及职前、职后培训,还注重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注重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反思”,加强自身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升教育实践能力。“专业发展论”有实践—反思取向以及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或途径。

尽管三种观点对教师专业化内涵的界定有所不同,但其中不乏有一致的共识。据此,我们可以认为教师专业化这一概念应该从动态和静态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动态角度来说,教师专业化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的实现需要教师自身主动的学习和努力,同时良好外部环境的创设也是教师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条件。例如,积极地为教师提供接受专业职前教育、在职培训的机会和条件,确立严格的教师选拔和任用标准,建立教师专业组织以及形成教师专业规范等。在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其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这两方面因素是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的。而从静态的角度来讲,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真正成为一个专业,教师成为专业人员能得到社会普遍承认。因此,教师专业化不仅是教师培养的过程,而且是教师培养的目标和发展趋势。“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职业的研究性和自主性”是教师专业化的特征和标志,“教育的专业理想和信念”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

(二)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界定

从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来看,研究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界定是多种多样的。以下是相关学者关于教师专业发展观点的综述。叶澜主编:《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第1版,第222—226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霍伊尔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在教学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富兰和哈格里夫斯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既指通过在职教师教育或教师培训而获得的特定方面的发展,也指教师在目标意识、教学技能和与同事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全面的进步。

格拉特霍恩认为,教师发展即“教师由于经验增加和对其教学系统审视而获得的专业成长”。

佩里认为,“就其中性意义上来说,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中的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对所任教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宽和深化以及对自己在课堂上为何这样做的原因意识的强化。就其最积极意义上来说,教师专业发展包含着更多的内容,它意味着教师已经成长为一个超出技能的范围而有艺术化的表现,成为一个把工作提升为专业的人,把专业技能转化为权威的人”。

利特尔明确指出,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其一是教师掌握教育复杂性的过程,这些研究主要关注特定的教学法或课程革新的实施,同时也探究教师是如何学会教学的,是如何获得知识和走向专业成熟的,以及如何长期保持对工作的投入等。其二是侧重研究影响教师动机和学习机会的组织和职业条件。

我国台湾学者罗清水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乃是教师为提升专业水准与专业表现而经自我抉择所进行的各项活动与学习的历程,以其促进专业成长,改进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能”。

国内也有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可以理解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综上所述,“教师专业发展”这一概念归纳起来有两种基本观点:一是指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二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即教师教育)。作为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多侧面、多等级层次的发展过程;作为教师教育过程,教师专业发展也具有多种层次。两种基本理解及其相应各个侧面、层次的次级理解的不同组合,形成了对“教师专业发展”丰富多彩的诠释。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内在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处于不断的流变和革新的过程。依据教师专业结构,教师专业发展有观念、知识、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自我专业发展需要等不同侧面;根据教师专业结构发展水平,教师专业发展可有不同等级。教师的发展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教师作为常人的发展;另一个层次是教师作为从事教育这一特殊职业的专业人员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是指后者,即教师通过接受专业训练和自身主动学习,逐步成为一名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过程。也就是说,一个人从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在职教育,都需要不断学习与研究,并逐步走向专业成熟的境界。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两个概念就广义而言,两者是相通的。均用以指加强教师专业性的过程。但是,若将二者对照使用,则可以从个体与群体、内在与外在两个维度加以区分。教师专业化主要是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专业性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则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提升。从教师专业化到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化概念的衍变、分化,重心逐渐向教师专业发展倾斜的过程。

二、促进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着一系列的基本因素,而教师则是其中的一个主导因素。教师在教育中的作用正如有的学者所说的,教育的品质是教师品质的反映。在一定意义上说,素质教育是一种以“素质”培养“素质”,以“灵魂”塑造“灵魂”的过程。这必然要求教师是一个具有专业素质的社会群体。正如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教师的专业素质具有发展性,素质可以提高,也可以塑造,提升素质是一个永无止境的修炼过程。社会实践对人所提出的发展需求与人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是人的素质发展的动力。因此,教师要提升专业素质要求他要具有对提升专业素质的强烈而持续不断的动机,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毅力。而这一切又源于对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科学认识。也就是说,中学政治教师要更好地肩负起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时代使命,就必须深刻认识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促进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落实中学政治教育的灵魂地位的根本保证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未来世界各国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说是国民综合素质的竞争,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提高人才整体素质的问题。美国政府多次召开“历史性步骤”会议,制订一系列教育改革纲领性文件,以培养具有适应21世纪竞争能力的人才。日本提出了提高全民素质的发展计划。要在竞争的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切实提高国民素质,而国民素质的提高又必须依靠教育。缘于此,为应对国际的外部压力和激烈竞争的需要,我国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置教育于战略发展的重要地位。如江泽民所说,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就教育而言,当代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加速更新。因而,我国在教育模式上进行改革,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对策。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的实质内涵在于以现代化的教育观念、教育制度和教育条件造就适应现代化要求的人才。在素质教育中,中学政治教育居于灵魂和统帅的地位。这是因为:一方面,思想政治素质在人的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没有好的品德、思想政治观念也不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也就难以大有作为。另一方面是面对目前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培养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质的人才的问题变得越来越迫切。从国际环境来说,国际资本的外部压力仍未消除,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很明显,我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远未终结,有进一步加快的趋势,国际间的合作、竞争与冲突交织在一起,呈复杂态势;从国内环境来说,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之中,世界各国在社会转型中在所难免的三大难题,即政治动荡、社会失序、道德失范也正不同程度地困扰着我们。此外,我国在实施渐进式改革推进的正确抉择的同时,其产生的“副产品”──一系列深层次的体制和机制的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且日益凸显,亟待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处在这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如何发挥教育机构主流文化教育的优势,提高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极其迫切的意义。完全可以这样说,社会的发展赋予中学政治教育以高期望值。

中学政治课作为学校德育的主导渠道,承载着极其艰巨的教育和教学任务。在现行课程的框架之下,它是基础教育综合程度最高的一门课程,涵盖着心理健康、道德品质、法律常识、社会主义建设常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文化常识、哲学常识教育等教学内容,完成这门学科的教育有其特殊的难度。素质教育,特别是中学政治教育决不是各项教学规则和各种教学内容的自动实现,而是一个极其艰巨的整体工程。它有赖于一支受过严格训练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负责实施,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素质教育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因为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以自身健全的人格力量去塑造学生的心灵;只有学识丰富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对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只有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探索。总之,一句话,只有具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力地推动素质教育,才能使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取得实效性。江泽民在1996年教师节庆祝会上明确指出:“要把造就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内容、方法和技术,善于从事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作为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来抓。”这既指明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也阐述了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

值得指出的是,目前,我国中学政治教师队伍的现状同素质教育的要求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在八十年代,我们曾出现过中学政治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队伍不稳的状况,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虽已取得显著成效,队伍的数量不足及队伍不够稳定的矛盾有所缓解,但是在质量上仍亟待提高。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教师的知识结构同现代教师的要求差距较明显,教师知识更新的状况跟不上知识的发展;师德状况也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对教师队伍的管理也尚未理顺各种关系;教师的待遇和地位也有待进一步改善;等等。无疑,中学政治教师队伍存在的种种薄弱环节表明:现有的教师素质适应不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因而,提升教师素质是刻不容缓的任务。

(二)中学政治教师的职业特点和社会角色,要求其专业素质必须不断提升

众所周知,人的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而形成的人的主体性品质。因而人的素质包括三个方面的规定性,即人的身心的潜能、人的对象性关系和人的社会交往。由于人的对象性关系和社会交往的多样化和复杂性,且其发展的程度也有很大的差别,因而现实人的素质具有层次性,也即有高低层次的区别。人的理想素质的形成就是要求人的潜能充分发展、人的对象性关系全面形成和人的社会关系的高度发展。然而,现实的人往往不可能同步达到理想素质的要求。同时,素质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是个体性与群体性的辩证统一。不同社会群体的素质也有所差别。缘于此,素质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的,教师素质则是与教师的职业活动相联系的。教师通过掌握知识和参与教育教学实践与世界发生各种对象性关系,参加与教学相关的各种社会活动,进行正常而丰富的人际关系交往,从而形成和发展他的素质,即形成教师履行职责,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必须具备的内外品质的总和。

关于教师的职业特点是一个不容易概括的难题,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其界定。但是有一点是肯定无疑的,即教师的职业是使别人变得聪明和充满智慧的职业,这是世界上其他一切职业都不能与它相比拟的特点。正因为如此,人们对教师怀着无限的崇敬,社会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严格地说,教师职业还是社会伦理道德制度的有机构成部分。教育作为传递人类生产经验、社会生活经验和社会伦理道德的社会活动,必然包含着社会关于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为人师表”是对教师的职业要求。表面上,教师的活动涉及的基本关系极其简单,主要是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作用,但它却是以缩影的方式反映或预演着社会与人的各种相互作用的关系。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并不是个人孤立的社会行为,而是社会要求在学校的代表者,扮演着社会所期望和赋予的多种角色。美国心理家索里和特尔福德曾深刻地分析过教师所扮演的八种不同角色和作用,即家长的代理人、知识的传播者、团体的领导人、模范公民、治疗学家、朋友与知己、替罪羊、侦探与纪律执行者等。潘菽:《教育心理学》(中译本),第1版,第83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我国有些教育专家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对现代优秀教师的角色期待也提出了如下的要求。一是朋友、知己、榜样的角色。它包含公正、公平,开朗、幽默,关心爱护学生,理解、尊重和信赖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不歧视后进生等,是学生承认的平等的同志式的可以交心而又高于自己的朋友,是学生可以信赖和信服的表率。二是专家、学者、权威的角色。它包含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学科能力结构、教育教学的技术和艺术等,是历史文化的传播者,学生求知的促进者、合作者。三是医生、向导、人师角色。它包括洞悉学生心理,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能帮助学生扫除心理障碍等,成为学生的保健医生,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适合其个性特长的职业理想,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成为学生选择道路的引路人,以高尚的教育伦理、宽容广阔的胸怀、多才多艺的谋略、热情深厚的爱去塑造学生的人格。上述对教师角色的分析恐怕还难以完全涵盖教师角色的全部内容,但仍极具启迪意义,有助于我们理解教师职业特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可以说,教师的活动具有高度的包容性和整合性。因为社会影响人的任何被认为有价值的方法几乎都会体现在教师影响学生的活动中,师生之间明显地存在着一种为其他任何职业活动所不具备的“全息”式的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衡量,要求教师“全知全能”的确不为过。当然,对于这个“全”不能简单地从量的规定性去理解(客观地说,面对当今世界上已发展为拥有数千门学科,任何个人在这知识海洋面前,其浅薄和无知几乎是无限的,要达到量上的“全”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教师职业能力的“全”指的是结构性和整体性。与此同时,教师的活动由于受社会、环境、对象(学生)诸变量的影响,教师的职业能力要求和结构又具有动态性的特点,因而其职业能力是一个具有多维度的立体结构,包括自学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社交能力等。简言之,教师的职业和社会角色要求教师必须是一个高素质的社会群体。中学政治教师作为学校德育主导渠道课程的施教者,社会赋予其神圣的使命。中学政治课本质上是一门德育课,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品德教育的课程,同其他课程相比有其特殊性,它要实现“知识、能力、觉悟”这一“三位一体”的教学任务,不仅需要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还需要他们在情感上认同,解决“信”与“不信”的矛盾,以及在实践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解决“知”与“行”的矛盾。也就是说,该门课程作为公民品德教育课,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的知、情、意、信、行得以和谐统一地培养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既能够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又能够对学生炼之以意,笃之以信,导之以行。能够真正达到这些要求的教师理所当然是素质极高的教师。简言之,中学政治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应该是自律性要求极高的社会群体。

综上所述,无论从人的发展的理想素质的要求,还是从胜任中学政治教师特殊的职业和社会角色的要求,中学政治教师的素质必须大大提升。

(三)促进中学政治教师专业成长,使之成为学生乃至社会真正敬仰的示范群体

中学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表明,中学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主客体是否实现有效的匹配。所谓有效匹配是指教育主体能够给教育客体提供“示范与警示”的作用。困扰我们多年的中学政治教育的失效,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未能充分实现教育主客体的有效匹配。

(四)促进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是中学政治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

中学政治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是升华人生境界、实现人生价值、发展自我的重要途径。

三、基础教育改革为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成长平台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为中学政治教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现专业化的机遇。教育改革、新课程的实施,无疑会促进教师角色的历史性转换。教育改革、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是互动的关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要“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一)教育改革促进中学政治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没有教师就没有教育改革,教师是教育过程的基石。要让教师参与发展教育过程,其出发点是因为教师乃是在学校、在班级碰到实际问题的最大知情者。不能设想我们的教育改革没有教师参加是可以完成的。显然任何教育改革的成败都取决于教师的参与和态度,取决于教师的质量及其专业化水平。或者可以说,教育改革的成功或失败是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一种反映。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教育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程度、教师的教育理解水平、教育修养对教育发展、教育改革的作用是明显的。教师缺乏教育知识,对于教育改革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就无法确切理解与实施。对教育改革的意义和价值就不可能有深切体会,对教育改革就没有参与和推进的能力。当教师面对教育改革感到束手无策时,感到被动与冷落时,往往会转向贬低、排斥、指责以至反对教育改革。从另一视角思考,没有教育改革就不可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育改革涉及教育思想和观念,教育教学模式,教育体系结构,教育管理体制,教育体系,教材、评价和考试制度,教育技术手段等。所有这些,都涉及中学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求有更高水平和更具专业素质的中学政治教师。

(二)教育研究转向教师研究,推进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

20世纪,世界教育研究经历了一种范式的转换,就是从教育研究转向教师研究。研究的焦点致力于三方面:教师的思维研究、教师的知识研究和教师的反思性实践的研究。其核心关注的是教师的专业化,即教师如何在思维、知识、反思性实践诸方面适应范式的全新转换,成为教育的改革者。

世界教育理论产生发展的历程表明,教育理论与教育改革相伴而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现实迫切需要教育理论的支持,也需要教育理论适应客观要求而得到发展。特别是需要教育改革在实践中的操作者──教师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然而,我国从事中学政治教育的教师由于从师范院校的职前培养到职后培训的全过程中至今没有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造成普遍的教育理论缺失。这种缺失,可能暗示着教育改革不能通过教师的操作而落实到课堂教学的层面。

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实践性。教育的实践性是以教师为核心人物的,再好的教育,必须经由教师去实施。一套好的教育方案,只是一个蓝图,只有落实到教育过程中,才能变成鲜活的、富有生机与活力的东西,才能把理想的教育变成现实的教育。这需要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变为教育、教学行为,将专业知识与技能运用于教育过程之中,改善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校本教研促使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是学校文化和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教研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校本教研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参与程度。校本教研立足于学校的实际,强调学校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考虑学校和社区的教研方向既要与国家课程标准保持一致,又要形成学校特色;既要照顾全体学生的发展,又要满足学生个体成长的需求。由于教师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位置无可替代,而且承担着多方面的职责。如课题选择、课程拓展、方法整合、教材补充、教学实验和教学评价等,教师都将作为主体出现。教师是校本教研的核心力量,是校本教研成败的关键。

【中学政治教师专业发展】相关文章:

孝敬父母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政治课教学中的穿插艺术

中学政治教案初一年级第一课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提问的反思

中学政治教案初一年级第一课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点滴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中学政治课改革初探

学生评教应注意的十个问题

政治主观题教学:以变应变

最新政治政治教学文章
热门政治政治教学文章
精品推广
教学参考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