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政治网 > 政治教学 > 教学参考 > 思想品德素质的生成

思想品德素质的生成
来源查字典政治网| 2013-01-22 发表| 政治教学分类:教学参考

政治教学

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关于人的思想品德素质的生成问题是一个涉及人类科学、生理科学、心理科学、基因科学的复杂问题。

第一节 思想品德素质

思想品德素质是人所有素质中最重要的一种素质,它决定着做人的尊严、价值和成就。良好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关键在青少年时期。

一、思想品德的内涵

思想品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在一定的思想体系指导下,根据社会规定的道德准则行动时,表现在其身上的某些稳定的特征和倾向。思想品德是一个完整的概念,但就其内涵而言,包含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三个方面。

思想品质。所谓思想,是头脑的机能,感觉即外部世界的映象,是存在于我们之内的,是由物对我们感觉器官的作用引起的,它是社会存在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思想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上的思想概念是指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广义上的思想概念指人们对事物的感性和理性的认识,也包括人们的情感、兴趣、意志等心理状态,它泛指一切精神状态,也被称为“观念”。

思想品质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要素。它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就思想内容而言主要有四个层次:关于对自然现象的认识的科学观点、技术观点;关于对社会现象的认识的政治观点,如政治观、法律观、伦理道德观、人生价值和理想观念等;关于对自然和社会现象部分共同领域、交叉领域的思想认识,如对克隆人、安乐死等现象的认识;反映时代精神的哲学思维等。这四个层次是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的整体,但其中各个层次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思想品质在思想品德结构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1)思想品质是思想品德的核心要素。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制约着心理,决定心理的方向和内容;二是思想支配行为,不受思想支配的行为是很少见的。因此,思想品质在思想品德的结构中,既有联结作用,也有转化功能,从而使思想品德给人以整体的认识。(2)“思想”是思想品德的社会内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人的思想品德也只能是社会关系的产物。这是因为:一方面,思想受制于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决定了思想的社会性;另一方面,思想又反映了社会关系,思想中所蕴含的理性的观念形态,一直是思想品德的社会内容。(3)“思想”是思想品德的方向。我们所研究的思想品德不是虚无缥缈的理念,而是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概念。因此,只有坚持“思想”中的现实性,才能使思想品德的发展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进步方向。

政治品质。所谓政治品质,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各种政治关系的行为习惯或习性,是一定阶级或社会的政治观念和原则转化为人们的内心信念和意志,并在其言行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特征和一贯倾向。

作为一个科学的范畴,思想政治品质有着自身特定的规定。首先,政治品质是一个社会性、时代性、阶级性很强的概念。不同时代、不同阶级或社会,都会确立不同的政治原则和行为规范,要求本阶级或本社会的成员遵守和实行,在阶级社会中,每个人也会从自己的具体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出发,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接受各种有关的教育,在一定的实际生活中程度不同地接受和掌握这些政治原则和行为规范,从而成为自己处理政治关系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其次,政治品质还是自觉的政治信念和意志的凝结。政治行为是在一定的政治信念和意志的支配下发生的,由一贯的政治行为表明的政治品质,是个体长期的探索、选择、锻炼、修养的结果,而这一系列过程都有自觉的信念和意志活动参与。

政治品质是思想品德的重要内涵。之所以强调政治品质,一方面是缘于人与政治之间的密切联系。人类是群居的动物,而且只有在共同生活之中才能独立存在。人类的群居生活必然产生必要的管理,涉及有关社会的权力和利益的分配等,因而人类社会形成了一定的政治关系。政治直接决定并支持着人类的生活和发展以及人类的相互关系。早在二千多年前,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就明确指出,人类的本质是一个政治动物。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已组织为政治共同体,国家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组织形式。当今世界共有194个主权国家和约20个地区。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生活在国家之中,因而人们都与政治有千丝万缕、挥之不去的联系,任何人都不能超脱政治。另一方面是因为政治品质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政治品质影响一个人处理社会生活中各种政治关系的方式,决定他的政治行为。

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指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观念和行为中的体现,是一个人在一贯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稳定性特征和倾向,是社会道德规范的个体化或者说是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道德原则与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的凝结与体现。道德品质是在对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有明确认识的自觉意识基础上,凭借意志的力量自主选择之后形成的行为习惯。

道德品质是一个综合性范畴,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等基本要素组成。道德认识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前提,是形成道德品质的最基本条件。道德情感在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中具有评价作用、调节作用和信息作用,道德情感比道德认识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它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一旦形成,就会积极地影响和调节人们的道德行为,使行为者能够有所为和有所不为。道德意志能够依据某种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果断地确立道德行为的方向和方法。没有道德意志的作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就不会转化为道德行为,更不可能形成和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意志对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培养具有决定性意义。道德信念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集中体现,它使人们不折不扣地完成道德准则的要求,忠诚地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道德信念在人们的道德品质中居于主导地位,是道德品质构成的核心要素,是道德认识最终转化为道德行为并坚持下去的最深层次的依据与保证。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外部状态,表现为道德言论、道德行动和道德习惯。没有道德行为,道德认识、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就失去了实际的道德意义。人们只有依据在一定的道德生活中形成的道德意识去指导自己的道德实践,去践行社会道德的要求,完成道德义务,如此反复,日积月累,才能形成一种道德习惯。

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虽然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但三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是一个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完整统一体。

首先,从社会内容系统看,任何人的思想品德都是一个系统,它是由思想品德方面的认知、情感、意志、信念、行为、习惯等基本要素构成的。思想品质居于核心位置,是深层内容。由内向外依次排列着政治品质、道德品质。政治品质是灵魂、是方向;道德品质是反映道德标准的意识和行为。思想品质是内在的思想基础,是道德行为的内驱力。

其次,从思想品德形成来看,思想品德形成一般是按道德品质──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顺序逐步实现的。当一个人具有了一定的道德品质和政治品质以后,他才有可能接受某种理论思想的系统影响,形成一定的思想品质。而一旦人的思想品质形成以后,又会对其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在社会内容系统中,思想观点,特别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其他各要素具有指导作用,使其他各因素作用方向保持一致、功能相互补充而不致造成功能的内部损耗。反过来,其他因素也给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巩固与发展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提供各种可能性条件。

二、思想品德的内容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思想品德素质的内涵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归纳起来,新时期中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内容应该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四个方面。

政治素质:主要包括正确的立场、观点、态度、信念、理想等要素。

政治观点。政治观点是人们对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全部政治现象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是人们分析、观察政治问题、处理政治关系的基本出发点。政治观点是思想政治观点的核心内容。它决定和影响着人们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素质。政治观点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起主导作用的内容。我国目前对学生进行政治观教育,主要是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国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等。

政治常识。要求中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知识,中国的国情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关知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国际国内政治生活常识。

政治态度。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正确认识和态度;对中国共产党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认识和态度;对人民民主专政的正确认识和态度;对社会主义的正确认识和态度;热爱中华民族,具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具有民族团结意识。热爱祖国,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政治表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国格,为国分忧,替国尽责,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背离和破坏四项基本原则的现象作斗争。

思想素质:主要指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包括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健康的价值观以及现代公民意识(主体意识、群体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信息意识、环保意识、创新意识和法制意识)。思想认识和思想方法提升到最高的层次就是人们通常所讲的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的和根本的观点。它是人们对世界本质、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生存价值等一系列基本观点的总和,是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本质问题探究的思想成果,为人们提供了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立身处世的方法和原则,在思想政治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地位,起奠基的作用,是思想素质的基础。具体分析如下。

科学的世界观。世界观是由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所组成的信念体系。中学阶段是世界观初步形成的时期,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社会观念不断更新,学校教育和社会实际的脱节,往往使当代中学生看问题易带片面性、表面性,针对中学生出现的种种困惑,对他们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尤为重要。帮助学生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学会全面地、辩证地、发展地看待事物,并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分析、理解、处理各种社会问题。

正确的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目的、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主要解决“人为什么活着”和“怎样活着”等问题。它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指导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巨大的精神力量,也是人们道德品质修养的思想基础。因此,进行人生观教育,引导和帮助中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现阶段,我国对青少年进行人生观教育包括人生理想教育、人生目的教育、人生价值和人生态度教育等内容。

健康的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按其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与取舍的观点,它使个人的思想和行为指向一定的目标和方向。健康的价值观,作为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内容,就是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现代公民意识。这是现代社会对新一代劳动者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如下。

主体意识、群体意识。当前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有良好的教育条件和较富裕的生活条件,聪明活泼、好胜争强,但也有娇气、孤独、自私、不合群的倾向。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群体意识,就是要使学生树立主人翁意识,具有社会责任感;同时,也使学生明确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自己的生活、学习和活动都和集体有着联系,应该关心集体、热爱集体、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为集体多做好事。

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造就了现代人的竞争人格,培植了人类的竞争意识。对学生来说,若想在社会中立足,应具备敢于竞争、参与竞争、善于竞争的意识,在参与竞争的过程中,培养自信、自尊和坚忍的品性。但现代社会提倡的是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未来社会已经越来越注重一个人在岗位上是否合群,是否能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等。

信息意识。当今世界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全面渗透于社会的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观念。中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世界中捕捉信息、处理信息,已显得格外重要。首先要有信息意识,从小培养捕捉信息的能力,善于发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寻求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源。其次要学会处理信息,将捕捉到的信息进行组织,将零碎的、不同的方面、不同层次、不同属性的信息组织成系统的,对解决问题有益的信息。

环保意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适宜的自然环境,人是自然资源的索取者,又是自然环境的改造者。自然环境在提供人类生存发展的环境资源时,又遭受了人类的极大破坏。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学生要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努力学习环保知识,自觉养成环保习惯,这是现代公民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创新意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缺乏创新精神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注重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可以激发他们积极思考和树立创新意识,可以最大可能地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

道德素质:道德是一种社会规范,其职能是调节人们在社会生活一切领域中的行为。良好的道德素质,是正确调节个人行为,处理个人与他人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所必需的,是学生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最重要的条件,是学生学会做人的根本。现阶段我国对青少年的道德素质要求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宪法规定的“五爱”为基本,包括家庭伦理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及传统美德。

家庭伦理道德。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中的道德规范,既是整个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定社会道德的具体体现,家庭伦理道德主要包括孝敬父母和关心家人。

社会公德。遵守社会公德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社会公德要求中学生要有责任感和同情心,包括对家庭、对集体、对社会负责任;助人为乐、关心集体;文明守纪,礼貌待人;诚实守信、惜时守时;是非清楚,爱憎分明。

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同职业生活紧密联系的,它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职业行为规范。主要是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的职业道德意识,团结同志,勤恳工作的职业道德行为,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要求。

传统美德。主要内容有尊师敬长爱幼、勤劳俭朴、自尊自爱。尊师就是要尊重老师的劳动,听从老师的正确教导。敬长爱幼,就是要尊重长辈、爱护幼小,这对当前的独生子女来说,尤为重要;勤劳俭朴主要指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勤俭节约,养成艰苦朴素的好作风;自尊自爱就是要珍惜自己的名誉和人格。

民主法制素质:民主法制观点是人们对一定社会的法律制度和社会秩序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包括对法的本质和作用的认识、对现行法律的评价和解读、对法律制定的要求、对人们的行为是否合理的评价等,现代民主政治的机制均确认法制原则。民主政治制度的要素之一是法治政治。因而,法律观点成为政治观点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我国现阶段对学生进行了社会主义法制观点教育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和纪律的教育。

民主法制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民主与法律知识;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民主法律观念:树立公民的民主权利意识,懂得怎样正确行使公民权利;树立公民必须履行基本义务的意识,懂得为什么必须自觉履行公民义务。要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的意识。

民主与法律的运用:主要有遵守国家法律,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国家、集体的利益;依法维护个人权益;同违法犯罪现象作斗争。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素质异常丰富的内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的各个部分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因而对思想品德素质的理解既要从总体上把握,也要把总体与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对中学政治教育的任务。

明确上述关于思想品德的内涵及主要内容,这对于理解和把握我国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及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教材的编写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初中和高中德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论依据,有助于明确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四个必修模块在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助于理解根据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

【思想品德素质的生成】相关文章:

北京师范大学版《思想品德》七年级出版说明

品味生活

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竞争与合作”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

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备课及教学设计

思想品德教材改革给我新的体验和洗礼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教案材料

最新政治政治教学文章
热门政治政治教学文章
精品推广
教学参考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