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政治网 > 政治教学 > 教学设计 > 第二课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第二课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来源查字典政治网| 2013-01-22 发表| 政治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政治教学


第二课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一、教学要求: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包括辛亥革命在内一次又一次探索最终失败,说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2、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选择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3、“三个代表”的含义。 4、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5、“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6、“一国两制”的含义及其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及用辩证方法看问题的能力。

(三)思想觉悟目标。

使学生理解“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表现,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中国不具备走资本主义社会的原因。 2、 中国人民走上由新民主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3、 “三个代表”的含义。 4、 社会主义本质。 5、 “一国两制”的含义及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图示法。

四、教学时数:6

五、教学过程 :

第一节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艰辛的探索

教学目的:通过三大历史事实的学习,让学生懂得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教学重点: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教学方法:讲授法、例证法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在古代社会,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从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君主专政,却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这是为什么?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奋斗的峥嵘岁月和光辉业绩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又是为什么?要了解这些内容,我们就必须要学习第二课的有关内容,通过学习,同学们就会明白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亿万中国人惟一正确选择。

二、新课教学:

1、 百年悲怆。

阅读指导:P38-39第一段

1840年后,中国一步一步论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斗争。中国何处何去何从?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进行了艰苦而漫长的探索,但种种救国尝试都失败了。

2、路在何方

阅读指导:P39页的“路在何方”

问:近代中国有哪些著名的救国历程?

答: 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讨论:太平天国运动、戊戍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

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生产力

戊戌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A、脱离广大劳动人民;B、把成功的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君主身上;C、幻想某些帝国主义大国的同情用支持。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胁迫

屈辱的岁月,悲壮的抗争,艰辛的求索,明确地证实了一个结论: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为什么? (板书)

因为: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谋求强盛;中国的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勾结,极力反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总之,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具备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条件。

3、小结。

三、 课后复习指导。

1、巩固练习:做相关练习。

2、布置作业 :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四、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历史的选择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中国人民走上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必然选择

教学目的:让学生理解中国人民走上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必然选择

教学方法:对比法

教学过程 :

一、课前学习指导。

旧知识复习、引入课:太平天国、戊戍变法和辛亥革命都以失败告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这样?百年抗争的失败,要救国只能走什么路?

二、课内学习指导。

1、日出东方。(板书)

教学思路:马列主义(十月革命)→1919、“五四运动” 焕然一新→1921、中国共产党产生————→1949、新中国成立,28年奋斗中国人民找到了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最锐利思想武器———马列主义。

2、开天辟地(板书)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2)新旧民主革命的区别标准。

提问: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板书)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性质

区别的标准: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历程。

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4)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5)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上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中国人民自己做出的决定性选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三、课后复习指导、巩固练习

四、教学后记:

1.“三大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 “三大革命”是指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其中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统称为民主主义革命或民主革命。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弄清“三大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1)“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两者的区别是领导权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但两者的联系是性质相同,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都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两者的区别是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最广泛、最深刻、最彻底的革命。但两者的联系是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3)“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阅读材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光辉历程

1、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5.4—1949.10.1)

(1)含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分析: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领导力量资产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2)开端:1919年的五四运动

(3)完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4)完成的意义: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中国近代以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活动课: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三个代表”砥柱中流

教学重点: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

教学目的:让学生理解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

教学方法:举例法

教学过程 :

一、课内学习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第一自然段。

提问:中国共产党具有其他任何政党所不具备也不可能具备的先进性。

学生回答,归纳:“三个代表”

2、“三个代表”的科学涵义是什么? (板书)

学生阅读第二至六自然段内容。(提问、解答、归纳。)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三个代表的重要意义(地位)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也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中国人民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4、小结。

三、课后复习指导。

1、巩固练习:

阅读有关“三个代表”论述的文章、报道。

2、讨论: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什么说走上由新民主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是历史必然?

3、 布置作业 :(略)


【第二课 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相关文章:

情趣与志趣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笑迎新生活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第九课教案 —— 初中政治第五册教案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第三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

第七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

珍爱自己的生命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 —— 初中政治第六册教案

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 初中政治第四册教案

丰富多样的情绪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最新政治政治教学文章
热门政治政治教学文章
精品推广
教学设计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