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政治网 > 政治教学 > 教学设计 >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复习教案7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复习教案7
来源查字典政治网| 2015-12-21 发表| 政治教学分类:教学设计

政治教学

以下是查字典政治网为您推荐的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复习教案7,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复习教案7

1.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是多方面的,社会、学校、家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关爱也是很充分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未成年人人身受伤害、身心受伤害的事件还是时有发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习惯与能力。所以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除了家庭、学校、社会等给予特殊的保护之外,更需要未成年人自身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依法保护自已。

2.在实际生活中,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就应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觉抵制社会不良影响,自觉与社会各方面的保护相配合,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保护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3.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很大。面对不良的社会风气和不良的行为习惯,作为未成年人,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注意培养自己对真与假、是与非、美与丑的分析和辨别能力;其次要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集体活动,自觉把自已置于正面教育的氛围中,不进末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

4.未成年人除了要自觉抵制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不良诱惑之外,还要学会依法进行自我保护。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求我们在面临险境、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冷静、沉着、机智,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方法,以保护生命为第一原则。其次,依法进行自我保护,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面对不法侵害,忍让和报复这两个极端行为都是不可取的,我们可以直接与侵权者进行交涉,也可以向有关管理部门控告。我们还可以诉诸法律,也就是打官司。最后要注意的是,未成年人在进行自我保护的时候,不得以自我保护为借口,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以及其他公民合法的权利和自由。

例题分析

1、星期一早上6:40,张明同学骑自行车上学,在胡同拐弯处,一快速行驶的摩托车将其撞倒在地并逃跑。趴在地上的张明看到肇事者戴着红色头盔向北逃去,车牌号为B*461。他向路人借手机拨打了120救护,拨打l10报警。后来张明被送到医院,得到及时治疗,很快返校上学。警方根据张明提供的有效线索,很快抓获了肇事者,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张明的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2)假若你遇到肇事车辆把别人撞倒后逃逸,你会怎么做?

点拨:本题以张明同学上学途中遇到的意外伤害为背景,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给学生以亲近感。面对这种情况,许多人茫然失措,不知如何是好,不能采取正确有效的方式。而张明同学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即我们青少年在面对生活中的意外伤害和不法侵害时,一定要冷静,机智,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办法。第(2) 题引导我们青少年要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除了要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外,还要依法同各种违法行为作斗争。要掌握一些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方法和技巧。

参考答案:(1)①要冷静,靠智慧;要灵活,会求救;②记住犯罪人的生理特征、穿着;③了解凶手去向,及时报案;④降低损失。自我保护。(2)自觉救人、报警、保护现场;记住罪犯的特征或提供线索,主动协助办案人员等等。

2、材料: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最亲近的人长期不在旁边,或没有尽到监护的职责,这些孩子客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伤害。2007年3月12日,全国人代会期间,宿迁市人大代表在谈到留守儿童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心。

(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为青少年设置了哪几道防护线?

(2)作为求成年人的你,怎样防止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和人身伤害?

答题指导:本题旨在教育学生学会自我防护,体现教育立意和能力立意的思想。本题以材料为背景,第(1)题考查学生对我国末成年人保护法中对未成年人设置的四道保护线的了解,重在考查学生对书本上基础知识的掌握。第(2)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能力,学会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答题时学生要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全面分析问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参考答案:(1)有三道防护线: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2)①保持高度警惕(或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时刻不忘自我保护)。②用智慧保护自己,努力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A.遇险情冷静思考,有能力制服时要敢于面对。B.处于弱势时。要善于选取脱身方法,如呼救法周旋法恐吓法C.万不得已,两害相权取其轻;D、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ll0报警电话等)。③运用法律武器维 护自己的合法权益(A.求助一些能够提供法律服务和帮的机构,如法律服务所等;B、了解维权选径,如:打官司)。④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拒绝不良诱惑。⑤谨慎交友,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第二十三课 不以规矩 难成方圆

拓展分析

1.社会生活需要秩序来维持,离开了一定的规则秩序的约束,社会就会陷入混乱。社会是由许多成员共同组成的,只有自觉遵守规则。遵守社会秩序,才能维护个人的利益和社会利益。无数的事实表明: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所以遵守公共秩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2.社会公共秩序包括社会生活秩序、公共场所秩序和交通秩序等。我国的刑法、治安管理处判条例等法规就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遵守公共秩序的理本规则,也是人们同违反公共秩序行为作斗争的有力武器。

3.社会公共秩序是人类共同生活的需要,小到社区,大到全社会,所有的公共场所都有大家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纪律。遵守社会公共秩序要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要自觉树立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和意识,自觉遵守公共场所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谁扰乱了公共秩序,危害了社会、危害了他人、最终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4.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首先要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质,强化公民的诚信意识。其次维护公共秩序要加强法治,依法惩治那些不守规则,不守秩序的行为。再次,维护社会公共秩序还必须将法治和德治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惩处扰乱、破坏社会公共秩序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意识,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例题分析

材料一:2007年5月25日,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节目讲述了5月15日发生在广东电白三中的一个案例:八年级学生吴某在校内用刀连捅6名同学。其中两死四伤。

据中央电视台记者访查,死者之一王某,号称大哥,经常结集一伙同学向别的同学强行索要保护费,少则l0元,多则上百元(索钱来买香烟,上网吧)。凡不交或交不足者,均免不了一顿拳脚相加。受害的同学有的忍气承声,有的为逃避挨打直至辍学,也有的向校方反映情况而得不到回应。吴某原本也是受害者:王某等常逼他交保护费,曾被打得多处受伤,又不愿将实情告诉父母。事发当日,王某等再次逼吴某支出200元保护费,而吴某只交了50元时,王某等再次大打出手。因吴早已恨之入骨,于是发生了上述惨案。

材料二:2006年11月20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加强中小学生管理工作电话会议,国务委员陈至立在会上强调指出,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学校管理,建设和谐校园,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发展。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材料一个所发生的案件可避免吗?怎样才能避免类似案件的发生?

(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在创建和谐校园活动中, 你准备做些什么?

点拨:此题为开放性较强的开放性试题,由两则材料构成,考生解答此题需认真阅读材料,明确材料主旨,回归教材。第(1)题,材料中惨剧的发生是可以避免的,在回答此问时考生只要围绕青少年本身要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主动与父母沟通、关爱生命;社会要给予未成年人特殊的关注,法律给予未成年人必要的约束等知识回答即可。第(2)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1)①可避免。②就青少年而言,一方面,要重视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要主动与家长、老师沟通,珍爱生命,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就家庭、学校、社会而言,要更多地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依法教育未成年人,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2)①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树立文明有礼的待人作风。②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营造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而努力。发扬互助合作的精神,和同学们和睦相处。③对校园出现的各种不良行为敢于检举,并善于斗争,为创建和维护和谐校园作贡献。

【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复习教案7】相关文章:

人教版初三年级第一课 古 代 社 会 教案

自我认识的途径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生活需要友情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备课及教学设计

八年级政治第九课、第十课复习教案

情绪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第六课 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关于七年级思想品德新教材使用的几点体会

北京师范大学版《思想品德》七年级出版说明

最新政治政治教学文章
热门政治政治教学文章
精品推广
教学设计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