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政治网 > 政治教学 > 教学论文 > 基于加强高中政治课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究
[摘要]:课堂提问是一项综合性教学艺术,有效提问的艺术就是能够继续提问的艺术;有效的提问比有效的回答还要困难。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问,导入新课;联系实际,设疑问难;平中见奇,置疑导学;设疑讨论,启发思维;设问解疑,提高综合素质。在今天的政治教学中,教师若能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善加指点,有效提问是架起师生互动的桥梁。
[关键词]:政治课堂;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从某种程度上看,课堂教学的艺术也正是提问的艺术,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改革课堂提问的方式。事实上,当课堂提问成为我们关注与研究的焦点时,我们才发现,这种最古老、最常用的教学方式被轻视与忽略了。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教师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课堂上占半数还要强调的提问是缺乏科学的依据与科学设计的;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或不能、不善于提出问题。本文试图从艺术的层面,谈谈政治课堂有效提问值得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精心设问,导入新课
上好政治课,必须重视每节课的开始。这就犹如一部小说,要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必须有精彩的开篇。在教学中,教师的“导”,是为了学生的“入”。要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前状态尽快吸引到课上,教师应当细观察、巧琢磨、精心设问。
例如在讲解《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时,可以先播放歌曲《说句心理话》,然后设问(1)当兵的“我”为什么要想家?(家中的老妈妈已是那个白发,还有一个梦中的她)(2)既然想家为什么还要来当兵?(你不站岗,我不站岗,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3)这告诉我们什么哲学道理?(老妈妈,“我”,她,家,国家之间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哲学上把这种关系叫联系)
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提问,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及早地进入最佳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德国着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兴趣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在任何一个阶段里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注视学生的反应是否自然发生,如果自然发生则被称为是注意的,教学本身就是有兴趣的。如果教师不想办法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就不能达到教学目的。我们认为,精心设问以导入新课,不失为教师可用的一种办法。
二、联系实际,设疑问难
联系实际是政治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学习政治就要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充分联系起来,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比如在讲解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时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1)在我们的学生中出现了一些“早恋”的苗头,这种现象是偶然的吗?(不是,刚刚学过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而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引起的)(2)假如你是老师,你该如何做?怎样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呢?(通过学生回答总结出: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3)假如你是该学生你又该怎么做呢?为什么?(得出结论: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发生这种行为后果的严重性,既学习了课本知识,又进行了思想教育,收到激趣化难的效果。
三、平中见奇,置疑导学
在教学中,有些政治事件若仅就事论事,讲起来就显得枯燥。这就需要教师积极探索,在平淡无奇处置疑,激发兴趣,活跃思维。
例如,在讲“宗教信仰自由”时,教师可以这样置疑:(1)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是公民的私事吗?(2)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共产党员能信教吗?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有的学生从客观效果出发,持基本肯定态度;有的学生持基本否定态度;也有一些学生比较客观,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辩证地去看待问题。这样,把看似枯燥的内容放到一个新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探究,使原来平淡的内容变得生动,突破了传统思维的求同定势,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四、设疑讨论,启发思维
19世纪德国着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基本方法则是一种归纳的或诱导的、分析的、回归的、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一位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位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就是说,教师不仅要传授书本知识,而且要在讲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设疑讨论,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设疑讨论,形式多种多样,教学重点、难点内容都可以问题化。例如,在讲“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时,先设计这样的材料:着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写过一篇《多收了三五斗》的小说。小说中提到:秋后,粮食获得了丰收,农民纷纷把粮食运到市场上去卖,每斗卖5块钱,到第二年6月青黄不接的时候,陈米已经不多,新米又未上市,每斗卖到15块钱。同样的1斗米,价格为什么相差这么多?围绕材料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讨论(1)价格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即价格与价值背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供求不平衡)(2)供求不平衡会引起价格怎样变化?(即说明价格与供求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3)价格的变化有什么特点?(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4)价格为什么只能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价格由价值决定)(5)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不是违背价值规律?(6)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怎样理解等价交换?(不是每次交换都等价,而是一个较长时间的平均数)(7)若价格长期固定不变,合理不合理?(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的影响)(8)稀有物品的价格为什么只涨不跌?(“供”无法波动)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知识框架,有意识地挖掘政治现象、政治事件的内在联系。在阶段性复习时,这种方法效果尤佳。
五、设问解疑,提高综合素质
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十分重要,这也是高考文科综合的要求。所以应在平时的政治课教学中加强与历史、地理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和综合,多角度地构建学生的政治知识体系。比如在讲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1)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情况怎样?(2)中国农业自古以来在水的条件方面一直很不理想与我国所处气候带有什么直接的关系?(3)我国农业发展在自然条件方面有哪些优势和劣势?(4)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是什么?(5)加入WTO后,中国农业发展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6)发展我国农业的根本出路是什么?以上问题看似很多,但层层相扣,具有内在联系。学生必须综合运用政治、历史、地理等多门学科的知识才能分析、解答这些问题。经常进行类似的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势必会逐步提高。
课堂提问的方法还有很多,本文难以一一罗列。如何指点,这里包含一个艺术性的问题。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是否恰当、妥当则是衡量教学改革成败得失的重要标准。当我们力图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在思维情境中学会思维,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探究时,我们不能不把研究重点放在常态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研究上,使有效的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在今天的政治教学中,教师若能重视课堂有效提问,善加指点,一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选]:
1.邵瑞珍、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瞿保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师》
【基于加强高中政治课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究】相关文章:
与“基于加强高中政治课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究”相关文章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