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政治网 > 政治教学 > 教学论文 >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论文(3篇)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论文(3篇)
来源查字典政治网| 2016-06-30 发表| 政治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

第一篇: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一、以人为本,构建一元主导、尊重差异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制度的变革首先需要理念的变革,理念的变革往往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性强、对于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保障意义的教育活动,肩负着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责任,其必须具有确定不移的主导性价值。教师在课堂上应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主导意识形态,而不是随意传播其他类型的意识形态,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元主导性。但是在社会生活日益复杂化、多样化的变迁过程中,如果只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元主导,而忽视人的差异性以及多样化需求,则容易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导致意识形态漂浮,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弱化在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由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迫切需要坚持一元主导并尊重差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指导理念正是适应这一变化提出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科学的教育理念的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不是一个个被动的、等待被特定政治理念塑造的人,而是一个个有着生存需要、发展需要等多方面需求的人,由此,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只将学生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更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不应只关注如何把学生塑造成理想的人,还要关注其现实的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实现这二者的统一,需要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指导。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转变,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互动式教学、交流式教学和谈论式教学等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尝试,让学生不再被动,而是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构建灵活、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机制。实践教学对于引导学生实现知识内化、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教学模式上,也可以有积极的探索,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实践内容与实践形式,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理念等进行体悟与内化。而学生在实践中则发挥主体作用,以充分调动起主动性和参与性。在成绩考核方面,也不应一刀切,可以探索教学管理改革,形成尊重差异的多样化考核形式。通过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多方面的改革,从而形成一元主导、尊重差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

二、构建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席卷全球,社会日益虚拟化,借助于新媒体传播的各种信息与社会思潮极易影响90后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在网络技术的作用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已经成为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密切互动的立体环境,成为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自组织的信息空间,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短兵相接的重要阵地。这种意识形态的斗争不仅仅局限于虚拟空间,借助于新媒体,各种社会思潮及其所裹挟的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着直接的影响。当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功能弱化的挑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新媒体带来的负面影响应对不力导致的。要应对新媒体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点从现实扩展到虚拟空间,重视无所不在的虚拟空间的信息传播及影响。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思进取、安于现状,满足于照本宣科,仍然囿于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忽视在虚拟空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对虚拟社会中的网络热门话题以及借助于新媒体传播的各种社会思潮不闻不问,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一定程度上导致深受新媒体影响的90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兴趣、认同度降低,最终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大打折扣。对此,我们应在继续做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体阵地,由传统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校园,逐步拓展到新媒体空间,积极争夺新媒体空间的意识形态话语权,注重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构建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具体实践中,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摈弃死板的缺乏参与性和互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开发构建适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在内容建设和形式上都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探索隐性教育模式,拓展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面对学生新媒体利用度高、参与度高的特点,应当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对网络热点问题、社会热门事件进行理性的解读和正确的舆论引导,从而引导校园舆情,构建良好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通过以上多方面的探索,实现现实思想政治教育与虚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从而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为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三、构建教师引导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新媒体是信息传播的载体,巨量信息每时每刻都在借助新媒体存储和传输,信息泛滥与信息过剩成为信息时代新的挑战。正处于价值成长中的大学生面对巨量的,甚至是彼此矛盾和相互冲突的网络信息可能会陷入无所适从的境地。许多借助新媒体传播的不良信息则通过各种形式吸引和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造成负面影响。数量巨大而且来源广泛的信息凭借新媒体直接到达学生身边,造成大学生身边的信息空间发生过载,使学生的注意力极度分散,有限的德育信息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上难度加大。③作为伴随新媒体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受新媒体的影响更大,学生对新媒体的高度依赖容易导致其在某种程度上被新媒体所异化,他们更容易接受借助新媒体传播的信息,而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所传播的信息持怀疑甚至是排斥态度,当然,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说教化与空洞化的积弊所致。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课堂教育是一种外在教育力量,自我教育是学生内在的发展要求,两者具有各自的规律、特点与效用,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面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价值迷失等种种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关注到新媒体所营造的虚拟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拓展问题。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提升传统教学能力的同时,积极提高自身的新媒体素养,通过新媒体加强与大学生的双向、平等交流沟通,在虚拟社会中,注重对学生思想意识与现实行为的正确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大力挖掘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拓展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新媒体的一个显著优势是资源的无限复制性和共享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来为当代90后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新媒体学习空间,扩大学生的学习选择面,增强其学习的自主选择性。当代大学生具有独立意识强、注重个体自身发展等特点,而新媒体技术则迎合了学生的这些心理需求与成长需求,因而学生对新媒体的利用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面对新媒体所营造的虚拟空间、虚拟舆论场,基于传播力决定影响力,首发权决定主导权的规律,为应对舆论情势,引导网络舆情,教师可以利用首发优势,率先发表正确的意见,及时对借助新媒体所传播的各种不良社会思潮进行分析,增强90后大学生对新媒体上流传的不同社会思潮的鉴别能力,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抵制各种不良信息和社会思潮;还应积极地在学生中培养意见领袖舆论代表,进一步调动90后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要不断提升其媒介素养,使学生既能合理利用新媒体,又不受新媒体环境中各种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自我教育。

四、不断加强新媒体机制与传统机制的融合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实时性、交互性、模拟性、开放性、自由性、匿名性、人性化等特点,代表着媒体的未来发展方向,更符合社会大众,特别是高校90后大学生个性化、自由化发展的需求,因此受到90后大学生的欢迎和追捧,这点从当代青年学生被称为网络一族微博达人等称谓中可见一斑。新媒体环境正在塑造具有独特精神面貌的新一代大学生,新媒体也在重塑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由此,我们需要向虚拟空间拓展思想政治工作,要利用新媒体构建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和新机制。但是,在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我们决不可顾此失彼,不可以否认传统教育形式存在的价值。尽管传统教育形式存在诸多缺陷,但是其直观性、现场感、情感性等特点在人们的现实思想交流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在课堂上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讲授,以及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与谈心,通过召开班会、进行集体大讨论、组织学生进行社会科学实践活动等,都能有效地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可以很好地弥补借助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虚拟性较强、现实性不足的不足。此外,人际传播也具有新媒体所无法替代的优势,人际传播能够使传播者与被传播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具有真实性、可感受性、可信度高等特点,以便更有效地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此,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新媒体机制与传统机制的融合。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对新媒体的使用,提高自身的新媒体素养,提升虚拟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仍需要认识到传统媒体的优点,以及人际传播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新媒体利用与传统教育形式的融合,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方式与新媒体时代新型传播方式的结合,多管齐下,发挥不同信息传播方式各自的优点,促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与新媒体时代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的结合。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个新的、现实与虚拟交织的环境,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紧密结合变化了的思想政治工作内化生态,将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到虚拟空间,并注重拓展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创新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形式、载体与平台建设等,从而创新新媒体条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新媒体条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与有效性.

作者:黄一玲 单位:西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第二篇: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用新媒体的优势

新媒体的优势在于,它改变了传统大众传媒传播的单向性。传统媒体在传播信息过程中,传播信息一方与接收信息一方之间的沟通、交流、互动比较困难,而新媒体传播具有良好的交互性,沟通、交流和反馈即时,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体载体从传统的单向传递变为交换传递,从平面传递变为立体传递。当代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思想活跃,对新技术、新事物十分敏感和关注,尤其能够快速接受新技术、新事物。而新媒体正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技术、新事物,其发展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途径的需要。鉴于大学生对新媒体的热衷,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者应积极使用新媒体技术,充分将其与各种网络终端相结合,构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度载体,如手机3G、4G网络、博客、微博、微信、虚拟主题网站、手机报、手机APP、BBS、MSN、QQ等数字社区。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在于:能够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生兴趣和引起学生重视。新媒体在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时,方便快捷、互动性强,能够及时了解大学生接收信息时的相关反馈,并及时加以引导和教育;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变点到点为点到面,在解答一个学生问题的同时,通过信息、资源共享,在平台中解决一批有相同情况学生的问题,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通过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实现全程融入、全员覆盖、全面渗透。另外,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和载体及时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政治制度、社会现象、思想观念、新闻热点问题,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民族、社会的发展变化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新媒体对大学生进行及时教育、引导,对某些认识有偏差的学生进行及时纠偏。

二、新媒体技术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传播信息的无屏障性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

通过微博、微信、博客、QQ等新媒体传播信息时,能够跨越国界、地域、文化、意识形态等。这种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存在着信息传播杂乱、无序、真假难辩。一些敌对势力、分裂势力,或者对党、国家和社会怀有仇视心理的敌对人员可能会利用新媒体传播反动、腐朽、分裂国家民族的信息,对大学校园文化进行渗透,对大学生思想进行腐蚀。通过密集的信息轰炸,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大学生长期接收这样的消极、不良信息,加之大学生主观判断和识别能力不够,很容易造成大学生思想混乱、理想信念迷失、道德意识弱化、法律意识淡薄、价值观混乱等问题,影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虚拟性的新媒体使部分大学生产生认知偏差和人格障碍

匿名性和虚拟性是在新媒体交流平台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传播的显著特征。这种匿名性和虚拟性使人在表达自身观点和传播信息时有很大自由度,可以推动和鼓励一部分不善于交流的人群发挥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充分发表个人意见和想法。但部分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确立,社会经验不足,对事物和信息的辨别能力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弱。特别是虚拟环境相对现实环境约束性非常弱,如现实环境中无法实现的愿望,在虚拟环境中很容易实现;在现实环境中不能实施的行为,在虚拟环境中完全可以实施(如暴力网络游戏)。这很容易导致大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获得在现实环境中无法满足的成就感,从而沉溺网络,难以自拔。在虚拟平台上随意发挥自身主动性,把虚拟社会等同于现实社会,不加辨别地把虚假信息等同于真实信息,把虚拟社会的一些规则等同于现实社会的规则。这极易造成学生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产生人格障碍、交流交往障碍、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弱化等现象,遇到问题、困难和挑战,往往容易逃避现实,且人际交往困难,进而诱发心理疾患,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产生偏差。有时因虚拟社会低约束性的影响,部分学生出现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缺失,甚至出现违法犯罪行为。如散布虚假信息、发动信息、利用新媒体从事诈骗等行为。此时,如果高校不能及时、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往往就会让大学生迷失方向,最终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三)新媒体传播内容的多元化一定程度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新媒体在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呈现出分散性、离散性、多维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这些信息传播特征,使信息传播内容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且监管难度较大。面对大量错综复杂的信息,大学生有时很难对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做出准确判断。特别是目前很多新媒体平台都采用商业运行模式,以商业利益为目的,为吸引人们眼球,传播的信息比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传播的信息更有吸引力,但其中不乏各种猎奇、低俗、不健康、虚假的信息。这些信息的大量传播容易造成大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产生偏差,干扰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新媒体传播内容的多元化,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的途径

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及运用新媒体技术传播信息的迅速普及,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发挥新媒体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一)正确认识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因素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任何人都无法回避和漠视互联网新媒体技术对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和改变。目前,新媒体在信息传递等方面已远远超过了传统校园媒体的影响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正确认识新媒体技术带来的变化,充分挖掘新媒体技术优势和特点,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动运用新媒体,建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体系,保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时代的生机和活力,形成新媒体与传统校园媒体相结合的校园媒体体系。通过建立新校园媒体体系,更加有效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服务学生、塑造学生。

(二)整合校园媒体资源,充分发挥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综合效应

高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的发展势必影响到高校,而新媒体技术必将引起校园媒体的变革。在正确认识新媒体技术的基础上,要充分认识到校园新媒体和校园传统媒体并不对立,新媒体的出现并意味着要完全取代传统媒体,传统媒体也不会妨碍新媒体的发展,而应根据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各自的特点,实现两种媒体优势互补,整合校园媒体资源,使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形成合力,发挥综合效应。学校的宣传部门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教育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既要运用传统媒体加强宣传发动,也要重视和充分利用基于网络平台的新媒体技术,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逐步建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配合、相互融合的校园媒体宣传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把校园媒体打造成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主旋律、正能量的重要渠道,并成为学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和阵地,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

(三)积极加强学校的新媒体文化建设,主动占据尚不完善的新媒体阵地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电脑等得到广泛应用,以手机为代表的无线网络终端逐渐成为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和传播的重要载体。高校应加强校园网络新媒体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开发和使用手机APP、微信、微博、QQ群等网络交流平台,有效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加强对网络新媒体信息交流平台的管理、监督和引导,使网络新媒体信息交流平台成为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及时解决学生反映的问题、服务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平台。另外,通过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理社会通过网络传递到校园中的消极信息,杜绝这些信息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牢牢掌握校园新媒体信息传播和宣传的主动权。

(四)引导大学生规范使用校园新媒体,提高大学生媒体素养

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新媒体平台存在开发、虚拟、交互、隐匿等特性。这些特性在传播先进文化、先进理念、服务学生、引导学生、教育教学等过程中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但是,这种特性也容易使一些消极的、不健康、不良、非法的信息得到快速而广泛的传播。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这些信息的广泛、大量的传播容易引起大学生混乱和迷茫,污染校园媒体。因此,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强化学生的法制和道德意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和新媒体素养,让学生明白,在虚拟的网络平台上发表个人观点、传播信息同样要承担法律和道德责任。学校可以开设相关内容的讲座、公选课,普及新媒体知识及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宣传使用新媒体网络平台的道德规范,通过列举一些网络大V触犯法律、接收审判的典型案例,提高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法制意识和道德意识。

四、结语

高校作为文化传承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教育的内容与时俱进,还要关注教育形式的变革。目前,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高校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运用、管理,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变革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作者:王正扬 单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创新

一、新媒体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意义

以网络为主要代表的新媒体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塑造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运用新媒体技术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人类社会信息的传播经历了以人为媒介的口耳相传。

以甲骨、竹简到以纸为媒介的文字信息传播,发展到今天的以网络、手机、微博、微信等数字化媒介为媒介,通过声音、图像、文字等的交互来达到信息传播的历史发展过程。信息传播技术的更新和发展,尤其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内容剧增,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认知与实践方式。推动着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课堂灌输为主的方式。

(二)新媒体的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添加了新的内容。

任何学科的发展都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注入新的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从变化了的实际出发,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变化相适应。新媒体的发展深刻地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外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无疑是深刻而持久的,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也形成了很大的冲击。

(三)新媒体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与发展。

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以课堂教学作为开展教育活动的主要手段,并未真正利用新媒体作为新的教育平台。虽然新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有着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但仍然无法从根本上取代原有的传播媒介,如网络媒介虽然已经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但以期刊、报纸、广播、电视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介依然焕发着生机。新媒体开辟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也不能完全取代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新媒体的发展使庞大的信息人人触手可及,扩大了公众对于信息传播的参与。

(四)新媒体技术的使用开辟了思想政治教育新的视角。

新媒体技术背景下,学生可以得到最新的时事新闻,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些新闻进行评价。学生通过网络新媒体可以随时了解感兴趣的知识,可以了解最新的时事。此外,艺术类大学生还可以通过QQ、微博、微信等一些新媒体技术与志趣相投的人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探讨,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通过新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增加艺术类大学生对于我国发展现状的认识。

二、新媒体对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一)新媒体自身的特征使管理变得更为困难。

随着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发展,信息的传播越来越迅速,传播媒介也越来越多样化。移动电话网络、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上网越来越普遍,从以前的飞信到如今的微博、微信,从以前单一的电脑登录互联网接受各种信息到如今利用手机上网看新闻、上QQ、聊飞信、写微博、摇微信,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自由化、便捷化。信息传播途径的广泛性和即时性使得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变得更加的困难。由于手机网络的发展普及和使用的便利性,手机上网倍受艺术类大学生的青睐,而手机与互联网的互动更具有隐蔽性和不可预见性,这也大大增加了监管的难度。因此,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监管和对信息传播的监管是非常重要的。

(二)新媒体对艺术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构成了挑战。

作为艺术类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必须予以重视。新媒体在信息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新媒体传递的信息内容却是良莠不齐,在传播我国正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其他有益知识信息的同时,有些内容也在宣扬着西方盛行的个人主义、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的价值观念。这些负面观念的扩散严重冲击着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的传统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主流思想理论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对广大艺术类大学生造成了很大的误导,严重干扰了艺术类大学生做出正确的是非判断和价值选择,这对当代艺术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是极为不利的。长此以往,将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事业造成阻碍。

(三)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当前新媒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艺术类大学生对于知识和信息的获取相对容易,自主化学习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艺术类大学生已经不再仅仅依赖于传统的书本和教师的课堂讲授来获取知识和信息。因此,在新媒体广泛使用的背景下,艺术类大学生不再把课堂当做传递信息、获取知识和做人道理的神圣场所,不再迷信教师的权威,转而使用迅速便捷的新媒体来进行知识和信息的获取。这种新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提高自身驾驭新媒体课堂的能力,用学生认可和接受的方式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新媒体缺乏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宣传的氛围。

新媒体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具有极强的功利性,以网络为主要代表的新媒体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不重视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信息所代表的价值倾向,也极少关注对网页所传递的信息的审核。网络媒体为了吸引眼球,往往对于人们争议性比较大、负面的社会事件大加报道,甚至不惜歪曲和夸大事件本身,给人们对社会的认知造成误导。而对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宣传,有的新媒体往往轻描淡写或甚少报道,将一些有助于提升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话题束之高阁。这对于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无疑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新媒体时代下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如今,新媒体的广泛使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针对这些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一味的逃避挑战,而是应该端正态度,以积极的态度去应对挑战,在挑战中寻找并抓住机遇,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一)政府要加大对新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的监管,净化网络环境。

作为社会主要管理者的政府必须要加强对网络的监管和控制,净化网络环境,提升艺术类大学生上网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和文明上网的积极性,提高运用网络新媒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此外,在坚持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也不应该放弃传统模式,应双管齐下,保障艺术类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良好的网络环境是加强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引导艺术类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前提条件。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网络平台的监督和管理,防止不良信息的传播,有利于防范艺术类大学生网络行为偏差。要加大监管力度,对网站和主页的设立要进行严格的审查,对于审查过程中发现的不确定性因素和危害性因素要坚决予以剔除,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和适应新媒体的能力。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的关键。只有他们的自身素质和适应新媒体的能力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鉴于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自身素质,打造一批政治思想坚定、紧跟时代步伐和熟练掌握新媒体运用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要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训力度,积极组织他们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了解和掌握新媒体技术的使用,提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使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必须学会科学地运用大众传媒,引导大众传媒发挥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服务。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可行的惩罚措施和激励机制对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充分运用新媒体的优势创新教育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艺术类大学生心理特征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坚持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的原则,在课堂教育、社会实践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教育方式相互结合,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以满足高校对艺术类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新媒体信息量大、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渗透力强等特点,使得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正确和恰当的运用新媒体技术,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使用新媒体过程中的思想引导和技术引导,对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四)艺术类大学生应提高思想认识,积极主动地利用新媒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而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加强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类大学生的自我学习和提升也是非常必要的。艺术类大学生应该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积极主动地利用新媒体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运用新媒体进行自我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艺术类大学生要改变自己的上网陋习,更多地关注一些积极的主流网站,在其中得到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体系的熏陶.

作者:张伟 单位:华侨大学文学院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论文(3篇)】相关文章:

初三政治教案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八年级思想政治(上册)期末复习提纲

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幽默艺术

多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课说课稿(范例)

政治课堂教学提问与设计

孝敬父母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知识分类与政治课教学策略的优化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点滴

最新政治政治教学文章
热门政治政治教学文章
精品推广
教学论文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