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政治网 > 政治教学 > 教学论文 >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来源查字典政治网| 2016-06-07 发表| 政治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

从50年代末开始,教学改革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各国都根据本国的原有基础将教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首先掀起了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提高科学教育质量、加快培养科学人才为目标的教学改革运动。这一改革很快波及许多国家,并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改革浪潮。进入70年代以后,一些国家在总结前十年教学改革的成败经验的基础上,又将改革引向深入。从80年代开始、美国、前苏联、日本、法国等都先后开展了一次新的教学改革,进入90年代,各国的教学改革仍方兴未艾。目前,世界各国在中学增设劳动技术课、职业课程已成为一大趋势。美国70年代推广生计教育,强调把普通教育同职业教育结合起来。法国在75年的教育改革法案中,强调职业教育,在初中三、四年级必须开设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科目。80年代末,法国更加重视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把教育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提出学校必须“面向生活”、“面向企业”、“面向劳动市常”。我国也加大了教育改革的力度,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是我国当前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努力探索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根据政治课教学的特点,从实践教学的视角来探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的问题。

一、 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就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大胆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就是说,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所有环节之中,使他们在教与学的实践中掌握知识,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列宁从认识论的角度指出:“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们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又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教育是一种特殊的实践形式。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是时代的发展的客观要求。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创新的时代。创新能力是人的重要能力。创新能力又来自哪里?它必然来自教育。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基础。

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与较量,归根结底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与较量。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素质,是摆在我国教育面前重大而又迫切的任务。

思想政治科的实践教学是对传统灌输式教育模式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着重理论灌输轻实践探索、重知识掌握轻知识创新等等倾向。而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则强调教学实践。特别是学生的实践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 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操作要点

中国几十年的教育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也给我们的教育改革带来了极大的难度。思想政治科的实践教学也是对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探索。

第一、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首先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突出“主体参与”

人本观念是以现代人本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认识。它认为,各项活动都应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使每一个被管理者都成为组织管理的参与者,使每一个人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从事学习和工作,从而全身心地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

由此可见,人本观念要求在一切管理活动(包括教学管理)中都必须解决好人的问题,即应解决好人的思想、认识、情感以及知识、技能等问题。用人问题是管理活动的根本着眼点,即任何管理都必须以人为本。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只限定在做作业这一个环节上,而在其他教学环节学生几乎是“无事可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调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和解决的大问题。所以,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应当大胆尝试实践教学,把学生着是教学主体,努力唤醒、激励和鼓励其“主体参与”意识,与教师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树立“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学意识和教学观念。

“主体参与”,是指不仅把学生作为学的主体,而且要看着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发挥其主动性、能动性,达到锻炼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实行灌输式教学,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记和听。而素质教育则把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上,即把学生视为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思想政治科的实践教学,就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出发,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参与,更好的发挥其主体作用。

如我在讲授《联合国》一节时,我代表联合国秘书长,每一个学生代表一个国家,用四十分钟模拟联大的程序召开联合国大会。又如在讲授《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时,由学生扮演一个消费者和一个售货员进行小品表演,然后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小品中二人的权利和义务进行分析,等等。学生情绪高涨,学生不仅把握了的相关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把那些用文字很难表达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更主要的是很好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有效地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充分张扬了他们的鲜明的个性。提高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效性。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二,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

前几年,我国的思想政治课以“升学———应试”为唯一目标,强调学科内的细分化,带有完全的学术化的倾向。这种教学,往往将学生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过分强调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性和结论的唯一性,忽视学生学习知识的应用价值及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知识内容比较陈旧,脱离学生与社会现实需要;重记忆而不重理解,窒息儿童的个性。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则“吃不了”或“吃不消”,造成中学生厌学、辍学,影响了我国全民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思想政治课有不同于其它课程的特点,即理论性强,政策性强,时效性强,针对性强登。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从这意义上说,掌握理论就是掌握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着名的教育家斯卡特金说:“理想的教学主要是讲授基本的、少量的知识,而在这些知识中,支架着科学的联系。”我们认为,他说的“联系”既是知识的内在联系,也是作为知识形态的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而且,后一种联系显得更为重要,因为,这等于给学生一把开启生活之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钥匙。过去的应试教育只满足于学生对观点的死记硬背,以记得牢、会答题,作为衡量以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而实际上,这必然出现那种考试完了,脑子里的死记硬背的东西也就随“分”而去,不留任何痕迹了。从某种角度看,我们过去的那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不成功的。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科教学不能使学生了解理论观点的实质,掌握理论思维及其方法,那么我们的教学就可以说是失败者。过去我们也说理论联系实际,但是那只是教师的事,或者只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实到学生身上。思想政治科实践教学改变了过去的那种做法,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任务由学生来实现和完成,从而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使课堂不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是向社会延伸的。进一步说,就是让学生运用教材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学生在求知、探知和用知中都充满学习的乐趣,达到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增长才干的目的。

比如,我在讲授国有企业的改革时,带领学生到我县的一个国有企业做实地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在讲授商品的价格时,带领学生到我县最大的农贸市场做市场价格调查,并用所学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市场的价格现象;在讲授依法治国问题时,组织学生到法院旁听案件审理的全过程。等等。

由于我国理论界和广大教师对双基的重视,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教师比较熟悉双基教学的操作程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可以得到很好的落实。我们欠缺的是对基本能力和基本观念态度进行理论与实际操作程序相结合的研究和实践。但是我们也应当防止出现一强调基本能力和基本观念态度,就忽视甚至否定双基教学的偏向。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给学生们不仅提供了一个了解社会的机会,而且为他们还提供了一个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大舞台。不仅重视双基教学,而且很好地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程序相结合。

总之,思想政治课的实践教学顺应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和社会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较好地实现了思想性、教育性和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是当今素质教育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有益的尝试!

在这里,我们应该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杜威极力反对在教学中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反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学,主张解放儿童的思维,以儿童为中心组织教学,发挥儿童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提倡在“做中学”。杜威在他的教学实验中基本上完全尊重儿童自己的意愿,儿童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教师基本上对学生采用放任自流的态度。虽然杜威的教学实验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系统地学习科学知识有所忽视,但杜威的实验成果无论是在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杜威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在教育界影响很大。将“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进一步运用于中学和大学教育就成为今天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立面便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通常采用集体的、满堂灌的讲授式教学。相应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特征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常采用协作式、个别化、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或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合起来进行教学。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是一种隐含的特征。同样一种教学,持不同教学观念的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可能有些人认为,这种教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另一些人可能会认为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判断一种教学是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另一个外显特征便是“谁是学生学习外部活动的控制者和管理者”。如果在教学中学生自己负责控制和管理学习活动,那么这种教学便是以学生为中心的,相反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围绕“学生”进行教学改革,以“是否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

但是,为了以上目标,国家还要进行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是注重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课程。这就要求把课程改革建立在脑科学研究、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开发的着眼点和目标。这里至少要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第一对关系是学

生发展与学科体系、社会需求的关系,即儿童与知识、社会的关系。这三者的关系是动态平衡的关系。以学生发展为本决不是以儿童为中心。学生发展离不开学科体系的教学,同时,学生发展既是根据社会需求又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需求服务。当前,以学生发展为本主要是针对学科本位论而提出的。这里所说的学科本位论的主要表现,一是过分强调本学科的完整性,以致忽视儿童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求;二是只强调本学科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各学科相互配合的整体效应;三是只强调学科课程、学科教学,而忽视活动课程、活动教学的作用。第二对关系是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即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未来教育越来越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将显得越来越重要。第三对关系是智能发展与知识传授的关系,一方面,智能发展有赖于以知识传授为基础;另一方面,知识必须转化、升华为智能,才可能最迅速最有力地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这应当是“知识经济”的正确含义。第四对关系是智能发展与人格发展的关系,两者既有联系,又不等同。总之,学生发展的内涵同素质教育是完全一致的,不仅必须注重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而且必须注重发展的差异性、持续性。个性、潜能、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等等,成为目前课程领域的主流词汇,这对我们树立现代的、科学的课程现是极大的推动。

只有加强中学教育教学的各项配套改革,我们的教学改革才能顺利进行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初探】相关文章:

浅议思想政治课教学

政治课本的阅读方法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点滴

政治课教学中的意境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

浅谈思想政治课的导入

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思想政治课导学式教学模式初探

九年级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的说明

社会性偏差与政治课教学

最新政治政治教学文章
热门政治政治教学文章
精品推广
教学论文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