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政治网 > 政治教学 > 教学论文 > 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分析(4篇)

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分析(4篇)
来源查字典政治网| 2016-01-31 发表| 政治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

第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各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在当代背景下,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各种新的理念层出不穷,考验着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学生亦处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阶段,思想波动较大。这些问题都会使得我们的高职教育有效性不明显,即工作做了,但是效果不明显。总的来说,可以将问题总结为以下几方面:

(一)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滞后

现在,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目标的影响下,许多高职教育往往存在偏重于知识、技能教育而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象。例如,思想政治教师的技能培训、专业书籍的储备和教学配套设施的建设等方面的不足;学校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专业课以小班形式授课,而政治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基础课程则普遍以大班形式授课。这些都无形中削弱了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成效。这种做法往往导致学生人文素质贫乏或缺失,最终造成学生独自处理问题能力欠佳、人际关系不良等问题。

(二)不良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

自改革开放以来,东西方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西方国家利用其发达的信息传播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特别是对青少年思想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冲击着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比如,思想政治理论课上低头族频现,说明网络对广大高职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影响日益广泛。

二、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方法

如前所述,高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从侧面反映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上的不足。这是一种挑战,更是一次机遇,我们需要针对问题,不断探索,找到适应当下环境的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为社会培养优秀的高等教育人才。

(一)思想政治教师提升个人素质,增强个人魅力

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原则,它不仅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需求,针对性地教学,同时也对思想政治教师的个人素质有很高要求。为人师表,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在学识、人品上为学生树立榜样。因此,思想政治教师必须要有极强的个人素质,才能保证工作的圆满完成。我们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一要有强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作为思想政治教师,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示范性作用。这种表率作用的影响广泛并且深远。教师的人格魅力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这种作用是任何教科书所无法替代的。用心耕耘,关爱学生,这种付出应该是无私的,不计回报的,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信任感,赢得他们的尊重和爱戴。把思想政治教学由从前的学生不愿意学,听不进去,变为发自内心地接受。例如,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应因学生品行、学习成绩的优劣而有所偏颇,用自己的耐心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让它根植在学生的心中。二要研读专业书籍,提高知识技能。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承者,担负着培育社会人才的重要责任,作为合格的人民教师,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必不可少。可以利用学校内的专业书籍或校内的网络资料库,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内涵。积极同其他授课教师互相交流,借鉴他人,取长补短。多反思,把知识通过反复锤炼,使之更便于授课,同时也在总结中不断提升自己。在教案编写中,要与时俱进,善于总结归纳,针对性地教学,提高实用性,避免过多参考网络免费课件。只有掌握了扎实专业知识才能在教学当中游刃有余,收放自如,根据学生的课堂反映不断调整授课方式方法,提高授课的效果。

(二)学校为思想政治教学提供更多交流平台和培训机会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助于培养新时期所需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国民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面推进。各高职院校在其中应发挥重要作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保障。一要更加重视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岗前培训的陈旧、错误观念,加大思想政治教学设施的投入,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并充分发掘互联网资源优势,提高教学成效。帮助学生屏蔽虚假的、不良的甚至是错误的信息,防止他们趁虚而入,为广大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二要提供更多的教师培训、交流活动。重视高校教师的培训工作,其中不仅包括专业技能培训,还包括教师思想政治、品德涵养培训。其中青年教师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他们的年龄与学生更接近,可以为教学活动带来新鲜活力,与学生存在无可比拟的沟通优势,同时,青年教师对于新的知识掌握速度更快,更好地适应当今快速的文化传播交流的速度,带动其他年长教师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同时年长教师可以利用宝贵的教学经验来增强年轻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年轻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通过这种相互的交流来形成良性循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学应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当前社会发展迅速,新的知识层出不穷,老一套的教育方法有些已经不适应当前的要求了,需要改进,取长补短,探索出一条与时俱进的、高效的教育道路。首先,课堂实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结合。传统的思想教育的灌输式教学,过于僵硬,学生不理解、不愿意听的现象非常普遍,已经明显不适合当前社会的特点。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人们接受的信息量非常大,每个人经历不同,对待事情的看法亦不同。采用辨析式的、讨论式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以趁此机会启发诱导,逐步深化,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充分利用实践课堂,采用学生讲课、模拟联合国、公开课讲课比赛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提高他们学习积极性,主动归纳总结相关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竞争意识等,达到潜移默化效果。其次,思想政治课与院级团委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团委资源,把团委活动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结合,定期组织活动,比如公益志愿者活动,拓展训练,组织辩论赛。通过这些活动,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丰富化、生动化,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青年建设人才。再次,做好学生家庭对接工作。不仅是学校,学生的家庭,同样是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以学校为主导,通过家长与学校的互动,使得学生在家庭当中能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更加完善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我们的教育工作更为顺畅。

三、结语

党和国家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空前重视,并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寄予厚望。因此,高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提高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人才。

第二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想法

1大学生思想观念上存在的问题

在任何一个社会里,大学生都是思维活跃、富于创新的高智力群体。但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学生对各种思想道德文化的接受和选择有了更广阔的空间。社会上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多样性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呈现多元性,对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带来了许多影响。

一是外来文化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外国经济文化悄然而入。当代大学生是接受新事物最迅速的群体,处于传统与当代、民族性与开放性的支点上,首当其冲受到影响。外来文化中西方文化的影响占据主导地位,无论是欧美影视大片还是爵士音乐,情人节、圣诞节、麦当劳、肯德基等大众文化产品已经根植于大学生头脑中。外来文化以其强有力的包装、宣传、媒体推手等形式,打造出来的新、亮、奇等文化产品对大学生形成一波又一波的冲击和诱惑。在肯定西方文化、西方思潮部分积极影响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西方思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这一影响渗透过程中,大学生也受到西方多元文化的影响,甚至有许多大学生以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理念作为一种时尚和前卫的象征,金钱至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极端的个人主义思想在许多学生中蔓延,严重地影响了青年学生科学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陈旧、单调,缺乏时代活力。

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完成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以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可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单纯依赖课堂纯理论教学、开会传达文件、学习理论报告、撰写心得体会等传统模式,沿袭中小学的被动式教育。没有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主接受思想和观念源动力,缺乏交互式的交流和探讨。由于方法陈旧老化,缺乏吸引力,不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兴趣,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和内在需求,采取千篇一律的说教式硬性灌输;没有紧紧扣住学生心理,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现象等为切入点,贴近实际,梳理分析、疏导心理、正确引导,去积极探索需求式全新教育模式;忽视校园文化、公益活动,社区义工、社会实践、网络传播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和新方法。从而造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没有发挥应有的实效。致使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树立缺乏应有的思想基础。

三是网络文化的影响。

网络的全球性和开放性使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及政党的政治价值观念融于其中,形形色色的政治思潮,良不齐的政治思想,政治信息相互交织,形成了纷繁复杂的网络政治环境,这大大增加了大学生的判断难度,甚至影响了他们政治观念是非评价标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在不知不觉中以渗透的方式影响大学生的政治倾向、价值取向、道德品质和文化素质。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正确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质,是非常重要和紧迫的,要通过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实现之。

2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举措

第一,应对外来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对策。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等交织在一起,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价值观的正确发展与否关系着社会的动向。因此,应对这些问题应采取有效及时的措施。一是通过流行文化的渗透,在学生中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念。当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西方流行文化,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判断西方流行文化现象中的善恶、美丑、利害,潜移默化的在学生中树立一种主流的文化价值观。二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重点的时代精神,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使全体大学生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

第二,改进在校大学生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权威式的硬性灌输,流于形式,效果与期望南辕北辙,徒劳费力。对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只是一味的讲大道理,灌输空洞泛味的政治理论,从而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没有深挖根源,探究其症结所在,那么这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感召力、生命力之所在。因此,必须改进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一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式交互化。教师应结合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主观意识强烈等特点,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引导大学生在辨析中思考,在辨析中主张,培养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和自信心,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的基本立场、观念和方法;二是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使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贴近社会现实。诸如可以请一些已经在工作岗位上的医德高尚,有口皆碑、事业有成的毕业生与在校大学生进行座谈交流,贴近生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以增强说服力。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形象性、感染力和时代气息,激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和热情。三是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减少盲目性,对学生疑惑的热点、难点问题不要采取回避的态度,要积极主动地给予正面解释,减少这些问题给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第三,应对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影响的对策。

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拓宽了大学生的文化视野,显示了现代科技的魅力。由于网络信息纷繁复杂,难以甄别与控制,使得大学生极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因此,应采取有效对策控制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一是应开设网络道德课,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把课堂教学和塑造大学生网络道德人格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参与网络空间活动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二是了提高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通过疏导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伦理教育,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自律意识和正确的网络观,使之能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合理使用网络资源,文明上网: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有害信息自觉抵制的意识和能力。

3结语

总之,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刻不容缓,任重而道远。我们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推动社会进步的栋梁之才。

第三篇: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1思想认识不足

企业经济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企业员工的思想也在变化,一些员工缺乏主人公意识,把自身利益放在首位,把自己的付出与工资的多少联系在一起,在工作上服务意识差,没有把自己当作企业的主人公。另一方面,企业领导平时对员工关心不足,通常情况下,企业的领导人很少深入到基层去了解情况、听取员工的心声,工会基本上只是一个虚设,发挥不了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员工的积极意识。

1.2企业对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我国的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与发达国家的优秀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员工的个人培养上也远远不足。我国大部分企业对员工缺乏耐心和细心,忽略了每个员工都是可以培养的。不能及时注意到员工的思想变化,对员工提出的想法缺乏主动关心、解决的行动,往往问题会变得越来越糟糕,造成企业与员工间的矛盾,消耗企业的人力、财力等。

1.3企业没有对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平台

企业往往只顾形式,强迫员工参与或接受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导致员工产生抵触的心理,思想政治教育也无法深入人心。员工的思想政治素养是在社会中形成的,尤其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最容易形成思想政治价值观,企业对于劳动者思想价值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企业为员工思想价值的形成起着搭建平台的作用。我国对于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缺失比较严重,也没有给员工提供受教育的良好平台,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为企业的发展服务。

2加强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企业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企业对员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使员工解放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2.1加强企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

企业应加强对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训,增强员收稿日期:2015-04-21作者简介:刘洁(1983-),女,河南巩义市人,毕业于黄河科技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助理政工师,就职于许昌新龙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选煤厂。工的思想政治意识,不断拓宽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增强员工的社会责任感,采取脱产进修,通过学习提高员工的整体思想素质;从企业来讲,提高政工人员的待遇,企业要加大对思想政教育的资金投入,优化环境,提供平台,加强员工的自身修养,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身主人翁的意识,以此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2加强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建设

企业为员工提供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这是员工实现主动学习的重要措施,采取现代的教育方法,突出时代性、科学性、灵活性,增强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重视运用启发的教育方式,启发员工的积极性;运用民主方式,实行群众办教育;运用网络方式,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省时;运用研讨方式,开展教与学的共同研讨、互相交流;运用情感方式,依靠真实的感情和语言与员工建立良好的关系;开展形式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企业员工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员工实际,利用大家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3坚持创新理念,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企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进行新探究,以创新为主题。比如带领员工参观红色旅游区,开展红色主题演讲比赛,平时开展劳动技能大赛、球类运动比赛、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使思想政治工作贴近公司改革发展的实际,贴近生产经营的实际,贴近员工思想活动的实际。建立自己的微信公共平台、微博,定期面向全体员工推广企业文化学习内容,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使思想政治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针对公司工作节奏快、劳动强度大的特点举办企业文化知识竞赛,这种具有创新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和亲合力。

3结论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变化,尤其在企业的快速发展中,员工的思想价值观念也在随着改变,积极开展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保持劳动者的先进性有着重要意义,应该坚持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第四篇: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困境

一、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困境素描

(一)无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危机

现代性从根本上讲是由资本推动的,资本的特性就是要不断增殖以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故而资本的逻辑即为不断追求最大限度利益的逻辑。在资本逻辑的强势攻击下,人类生活的世界趋向货币化、功利化。如同马克思所讲,资本在它已经取得统治的地方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人及社会的价值观演变为对利益及功利性进步的顶礼膜拜与极度尊崇,科学主义与资本逻辑已经联合起来扮演了当代社会中的意识形态角色,它们共同执掌了对人生目标的解释权,对整个社会和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施加了进步强制。在对物质财富的热切期盼和对经济利益的狂热追逐中,能否带来增殖、是否有利可图成为思维的出发点及归宿。在资本逻辑盛行的时代背景下,某些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立即放入增殖的箩筐,也不能被当作实际利益或好处的供给者,往往只是某种功利目的的附属物。思想政治教育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价值危机,即在不知不觉之中被当作一种无聊的空谈、无用的约束,地位一落千丈。

(二)无心:思想政治教育的启智危机

科学是现代化疾步前行的又一强大支撑,它所带来的辉煌战绩以及对人类理性价值的确凿论证使科学至上主义深入人心。人们自信满满地将科学奉若神明,委以其解决人世间一切问题的重任,期盼其带领人类文明步入无可限量的未来,到达人生幸福的彼岸。对科学的仰望派生出了对人文及社会科学的无视、忽视或轻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员,逐渐削减了其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成为单纯的政治宣传、意识形态教化的工具。对人文的抛弃或远离的直接后果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的丢弃。无心使其无法抵达人的思想和灵魂深处,无法进行思想启蒙、心灵浸润、心智开启及精神境界的提升;无心使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了对人性及人各种需求的关注,人的尊严与价值、人生的意义、人的德性追求、人的精神归宿均游离于其视野之外,思想政治教育与人心的距离相距甚远,其功效自然大打折扣。近年来,尽管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研究及呼声愈来愈高,但实然与应然之间还有较大距离。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操作中仍在依循传统的惯性运作,重理论的宣传、知识的传授,轻思想的诱导与启迪;重意识形态的灌输,轻对人生终极问题的关注;重任务完成、考试达标等实用目的,轻道德素养、思想境界提升等软性目标。这就使思想政治教育外在于人的心灵,无法赢得受众的亲近。在受众心里,思想政治教育不过是一种令人讨厌的束缚,故无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本无法企及它所要达成的教育目的。

(三)无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危机

现代性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祛魅化或世俗化,即生活视野微观化、小我化,价值追求现实化、实利化。整个社会表现出对金钱、物质、身份、权力、名利等具体的感性东西的热衷与迷恋,而对民族、国家、理想、信仰、德性、生存意义、精神境界等宏观或超越性追求不屑一顾。正如查尔斯泰勒所言:把丰富多彩的、有深度的和有意义的生活空虚化没有为英雄主义、贵族的德性、生活的高级目的或值得为它们而死的事情留有足够的空间没留下任何能够给生活以深刻而又强有力的目的感的东西;激情失落了生活中除了可怜而又可鄙的舒适,没有留下任何渴望。这种倾向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十分深重,因为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思想道德、理想信仰等内容正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核心内容。世俗化倾向使思想政治教育遗失了宏大的社会教育环境,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所传授的内容与现实需求相矛盾,教育的目标与现实严重背离,在社会现实中缺乏说服力,造成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信任危机。思想政治教育是说理的活动,它是以信任为前提的,在缺乏信用基础的社会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每一次活动都必须首先要建构现场的信任关系;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在缺乏信任基础的情况下进行,这种教育效果在开始前已经注定了前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社会现实的脱节或背离,使其难以获得受众的认同接受,自然也就无法成为其思想行为坚实的引导者,窘境自不待言。

二、思想政治教育超越现代性困境的理性视野

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困境,批判仅仅是前提或出发点,寻求解决方案才是最核心的任务。要超越这种现代性困境,必须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张开理性的眼睛,站位于一定原则高度,即坚持整体性视野、历史性视野与世界性视野,才能做到宏观把握、深度透析及长远推进。

(一)坚持整体性视野

造成现代性困境之根源在于人类视野的单一性,即游离于整体性视野之外。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世界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物质与精神、科技与人文、功利与道德、公平与效率等都是紧密相连、不能截然分离的。人们在认识与实践中,绝不能只偏执于一个方面,无视另一个方面,而应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考量,全面、整体地关注与对待它们。现代文明在疾步行进中违背了应有的这种整体性视野,以致坠落于现代性困境当中不能自拔:从极端的主体性原则出发,致使人与自然严重对立,人的生存环境恶化;过度强调自我和个人利益,导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疏离、冷漠和对立,人的生活环境恶化;过分突出人的物欲和肉欲,放逐了人的精神追求,导致人之精神世界的空虚、精神家园的失落,以及社会生活的平面化、庸俗化和单一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无用、无信及无心的现代性困境,正是这种单一极端性思维方式所造成的必然后果。要超越这种困境,必须跳出单一极端性视野,采用整体性视野。整体性视野或思维方式,表征着一种客观公正的立场,一种融合矛盾、消解对立、超越狭隘、追寻和谐的思想智慧。思想政治教育依托这一宏大视野,能引导受众超越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物质主义的生存方式,在人与自然、小我与大我、物欲与精神追求等矛盾之间保持必要张力,实现整体和谐。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和目标指向,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呈现出的德性缺失、心灵空虚、精神迷失、情感萎缩、人性扭曲等精神世界的种种病症,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困境的核心内容,尤其需要依托整体性视野加以矫治。立足于整体性视野的思想政治教育,将会排除物质欲求与精神追求、情感与理性、功利与道德、理想与现实、有限性与无限性之间的对抗和分裂,引导受众贬抑物欲、钱欲、权欲的过度膨胀,适度抬高作为人之根本的精神生活和意义世界;纠正理性崇拜的价值取向,重视并丰富人的情感世界,使精神生活富足丰盈,从而达到消解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困境的目的。

(二)坚持历史性视野

现代性不是一个超验的、凌空而降的物件,而是人类文明进程中必经阶段的产物,其产生依托于一定历史背景之下多种要素的聚合或多种合力的作用,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思想政治教育要为现代性困境寻找药方,必须站立于历史性大视野之上。任何事物的存在绝不是同历史相分离、相断裂的抽象存在,如同马克思所讲的: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是从无中发展起来的,也不是空中,也不是从自己设定自己的那种观念的母胎中发展起来的,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发展过程内部和流传下来的、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内部,并且与它们相对立而发展起来的。因此,如果仅将现代性困境局限于一个狭小的时间段,不了解其前世今生,不了解其历史流变,就很难把握困境产生的根源,也无法准确把握困境的本质,对困境的超越又将从何谈起?另外,如果仅就现代性困境来谈论现代性困境,而不是将其置放于其所产生的历史大背景当中,以历史的眼光反思与剖析,我们所把握的事实只能是感官所及的表象,或者只能是思维逻辑的主观推断和诠释,根本无法深入困境内部、切中其要害,那么超越困境只是一种妄想。因为在过去(即使遥远的过去)和现时之间,绝没有完全的断裂、绝对的不连续或互不干扰。以往的经验不断在现实生活中延伸和扩展。历史性大视野一直都是马克思主义坚守的立场、方法和原则,表征着宏阔的姿态,以大尺度、长时段为切入口,从当代向过去追溯,并向未来展望,于历史流变中纵向把握事物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要超越其现代性困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所拓展的历史性视野,在现代性历史流变中审视所遇之当代困境,进而反思历史传统,继而将思考投向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发展走向。惟其如此,我们方能合理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当代困境的本质及其运动趋势,也才能找寻到正确的解决路径及锁钥。

(三)坚持世界性视野

现代性是资本全球扩张的产物,内蕴了世界性及对狭隘地域的突围性。也就是说,现代性并不是局限在特定地域、特定社会、特定民族国家内部的区域性事件,而是运行于全球性的场域之中,关系到全人类的世界历史性大事件。正因如此,考量对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困境的超越,决不能局限于特定民族国家之内,而应坚持世界性视野。遭遇现代性的各个民族国家,由于国情、民情的不同,其面临的问题、所经受的危机千差万别、各具特色,但共性的东西也不可避免。资本逻辑在全世界范围开发和创造出具有普遍形式、普世性质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使得各个民族国家之间无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具有相关性、相似性与趋同性,具有社会进步程度即现代化程度的可比较性。现代性在世界范围制造的同一性境遇,为单个民族国家找寻出路提供了一个共同基础,或者说一个世界性平台。就当下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所遭遇的现代性困境而言,其他民族国家也会或多或少地遭遇到。因此,我们在为思想政治教育探寻超越现代性困境的路径时,要抬眼看世界、放眼观全球。无论是较早遭遇现代性问题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是较晚经受现代性困境的发展中国家,思想家、学者或意识形态评论家,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困境进行过分析与批判,也对超越困境进行了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探索。对于这笔宝贵财富,决不能无视其存在。马克思主义包含了大量关于现代性问题的批判,我们应在理解其精神实质基础上,遵循其思维逻辑,批判地吸收和借鉴世界范围内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困境解救的理论良方。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批判地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在实践当中的有益做法,从而使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超越建立在坚实的根基之上。

三、思想政治教育超越现代性困境之实践路径

整体性、历史性与世界性视野,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超越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把控、一种宏大科学的方法指引。在此基础上,超越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困境还须有切实可行的具体实践路径。

(一)扎根社会现实,倾注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无用、无心的现代性困境,症结在于其同时代大环境的脱节、矛盾。习近平同志多次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就要奔着现实问题和活思想去,突出其时代性和感召力。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取得成效,必须要关注社会现实,解决受众所关心的时代病症以及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人在当今时代所遭遇的畸形发展及其引发的各种精神困境,正好是思想政治教育扎根现实的切入口。因此,超越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困境的另一个杀手锏就是与人文相接轨,倾注人文关怀,彰显人文精神。在追逐实利普遍化的当今时代,精神家园失落成为一个极为显著的时代病症。面对人们心灵的苦痛、精神的空虚焦虑、人生的困惑及价值取向的迷茫,思想政治教育理应承担起精神关怀、心理疏导、心灵抚慰、价值引导等人文关怀任务,拯救公共领域及个人精神世界的空虚、颓废状态,挽救时代病痛。在物质和精神严重失衡的今天,国人的精神处境就有点像一个背着装满财富的行囊却找不到家的精神流浪汉。精神家园的失却,使人们渴望着有一盏引领精神还乡的明灯,渴望得到精神的关怀和抚慰。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精神家园建构的手段,理应承担起打造这盏明灯的神圣使命。思想政治教育不应局限于人的意识形态教化与政治目标和意图引导,而应关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的生存状况和境遇,关切人的尊严、人格、价值、需求及意义追寻。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首先应关注人的生命存在,引导受教育者珍爱生命并寻求生命意义,使其能从容应对生命中的挫折与苦难,获得生命的富足与完善。在此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应强化其人生教育功能,培养受教育者崇高远大的人生理想、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充实丰盈的人生实践以及平和超然的人生心境。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更为核心的内容,在于关注和满足人的精神生活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应激发受教育者对高尚的道德情操、理想的人生境界及完美人格的向往和尊崇,引导其超脱于现实生活中的物欲和功利,追寻崇高、至善、纯美的精神生活。思想政治教育还应引导受教育者不断完善品性、陶冶情操、充实情感、提升精神品位和生命的质量,从而使精神生活充实而厚重、丰盈而圆满、崇高而伟大。

(二)回归教育本质,绽放思想光芒

思想政治教育无心及无信的现代性困境,症结在于思想政治教育定位的偏颇,远离了以思想为对象和场域开展思想教化的本质。故而,超越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困境的切实路径,在于回归教育本质、绽放思想光芒。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但无论哪一种教育都必须依托于思想观念的转变。从本质上讲,思想政治教育是作用于人的思想与心灵的特殊教育活动,它致力于人的思想观念的转变、思维结构的优化、思想境界的提升、思想素养的提高。思想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内核,思想的转变与提升所依靠的决不是强制灌输与蛮力约束,而是一种既强而有力又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即要依靠思想的诱导、浸润、启发、温暖这种软性的力量。思想能以其真理性、真实性说服人、感染人,还能以其丰富内涵开阔人的视野、启迪人的心智、充实人的心灵、提升人的境界,能于无形之中打动人心,能于智慧启迪之中深入人心,能于循循善诱之中俘获人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扬起思想的风帆,使其光芒充分绽放。现代性侵袭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正是缺少了对思想的关注,遗忘了思想的尊贵与强大,才导致其不被受众接受的尴尬局面。比方说,政治性一向被认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性,宣传政治知识、政治规范、政治观念及政治立场,为政治的目的、利益、活动及秩序服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内容。但这些内容的传授不应采取生硬灌输、简单传达和浅层宣传的方式,而应解析政治当中的思想,将政治包裹于思想当中,借助思想力量来达成政治的目的。正如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增强说理性和战斗性,既理直气壮讲大道理、讲正道理、讲实道理,也有理有据批驳和揭露各种错误思想观点,不要光喊政治口号,要深入浅出讲明白,对对在哪儿,错错在哪儿,以理服人,这样才能收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的功效。回归思想教化本质、绽放思想光芒才是超越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困境的有效捷径。帕斯卡尔讲:人是一根能思考的芦苇,他凭借思想获得其身居这个宇宙的全部尊严。正因如此,思想政治教育应将思想作为其教育的核心,立足于受众思想的转变、思想境界及思维能力的提升,突出教育内容的思想性,强调教授者与受众之间的思想互动、思想交流,从而拉近思想政治教育与受众之间心的距离,打动其心、赢获其信。

(三)立足实际成效,高扬创新精神

要超越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现代性困境,关键环节在于处理受众与教育之间的疏离状态,增强其吸引力、亲和力及感召力,使受众发自内心地愿意与其亲近,心甘情愿去接受所传达的东西。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干瘪、模式刻板、方法陈旧、冲击心灵力度不够等诸多问题,从而给受众以面目可憎的印象,实际成效自然难以达成。故而,立足实际成效,高扬创新精神,多维度、全方位地进行教育革新,使之以崭新面貌与姿态呈现,将是超越困境的又一现实路径。内容的陈旧干瘪是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取得成效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大力进行内容创新。内容创新要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使教育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要紧贴现实生活,使教育拥有亲切的生活气息。惟其如此,方能同受教育者关注的目光相接轨,也才能博取受教育者的青睐和倾心。同时,内容创新还应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跨越领域间的藩篱,博采哲学、经济、历史、文化、政治等不同领域的有益资源为其所用;跨越国界及时限,使内容纵横驰骋于古今中外,在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思想文化的交汇与对比中获取教益。广博而深厚的内容是生发思想、激发智慧的肥沃土壤,是教育内容新颖奇特的关键支点,也是打动受教育者心灵的力量之源。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需祛狭隘性、单一性、肤浅性,追求开放性、立体性及厚重性。好的内容要依托于好的形式方能真正吸引人、打动人,形式的创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成效的有效途径。形式创新需借鉴古今中外的有益做法,如西方的隐形教育于无形中传达教育理念、达成教育目的对我们具有极为重要的借鉴意义。形式创新需做到生动活泼、不拘一格,可采用辩论、案例、情景模拟、讨论、视频等多种方式。这些方式能克服一言堂、填鸭式教学的沉闷乏味及效果差的缺点,突出主动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确保课堂气氛的活跃及教学效果的良好;能够消除受教育者的抵触情绪,使其积极主动地进入教育过程,在轻松欢快或紧张刺激的状态下获得某种智慧启迪、思想教益、心灵震撼、情感共鸣。多种教育方式的选择有利于受教育者开阔思路、扩展视野、深化认识、锻炼并提升各种能力与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分析(4篇)】相关文章:

浅议思想政治课教学

浅谈启发式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重难点分析

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幽默艺术

思想政治课导学式教学模式初探

初三政治教案

思想政治课说课稿(范例)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提问的反思

朋友友谊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与跨越

最新政治政治教学文章
热门政治政治教学文章
精品推广
教学论文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