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政治网 > 政治教学 > 教学反思 > 政治教学反思1
我是一个从事政治教学的年轻教师,在分科后新学期开始时,所教班级总有几个学生或多或少的“不适应”与“不习惯”:不习惯我的讲解,不习惯于课程思维方式的转变,不习惯我课堂上的自由引导,他们还总希望我的讲解速度适应他们,我对重点知识要加以勾画-------这些所有的期待都反映在了初期的“磨合”中
针对上述现象,在实践中,我渐渐地意识到必须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的训练,特别是防止学生知识“虚拟”状态的出现。
一、产生知识“虚拟”态的原因。
从思想政治课自身的角度出发,本课程与社会的热点以及学生生活中的基本技能紧密联系在一起,时新的素材,多角度的视觉,广博的知识面,这使学生简单地认为只要关注热点,就能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加以随意的发挥,而往往忽略了其中对专业术语的严格界定与准确表述。
从高一学生的学习习惯角度出发,学生正处于初中和高中的过渡时期,对高中的学习方式一无所知,甚至还是简单的停留在初中阶段的学习方法上。单纯地认为只要课内作业及时完成,老师考试前的“全员”“全方位”的“辅导”,就一定能突破“封锁线”。
当以上的原因都产生作用的前提下,学生的焦虑,自信心的不足,对部分学科如政治的自行放弃等现象都出现了。更令人担忧的是他们有时还简单地认为是老师的缘由,而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知识基础上已经出现了漏洞,也就是我在此阐述的“虚拟”状态,知识看似明白却不能准确地掌握本质与其内在的联系。
二、解决知识“虚拟”的对策
1.加强课堂40分钟教学空间的利用与拓展。把本框重点与难点问题讲明,要注意突破知识要点的过程与阶段的过渡与延伸。把社会热点引进课堂,注意“简练”与“默合”,特别是相关术语的表述与相关联系,让信息资源有效的转化为教育资源,使学生不“腻”,却又线索分明。
2.加强思维过程的讲解以及共性思维方法的使用。高中的思想政治课更活跃,注重培养思维的发散性与实际操作的能力。所以,老师应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参与思考活动,不必太在意知识讲述与教材相对应的完整性。要学会科学的取舍。既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不可束缚太紧,又要在放手中加强思维方法的引导。把老师在解答问题中的方向与步骤标明,启发学生的思考,由起初简单的“照葫芦画瓢”到今后的自主自立,自己学习。
3.适当采用辨析的方式对待基本知识与原理,在似是而非中,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用了原理,加深了理解,拓展了知识网络的空间。
【政治教学反思1】相关文章:
★ 初三政治教案
与“政治教学反思1”相关文章
网友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