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政治网 > 学习园地 > 知识总结 > 【复习指导】2015年思想品德中考复习漫谈

【复习指导】2015年思想品德中考复习漫谈
来源查字典政治网| 2015-12-14 发表| 学习园地分类:知识总结

学习园地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

1、选择考查内容和重点的指导思想

作为体现国家意志的初中毕业政治学科学业考试,必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考查内容和考查重点的指导思想,必须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新时期的时代要求。

2、强调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

不脱离初中的教学,强调学什么考什么。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能力,着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考查,把学生的知识和觉悟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真正做到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

3、强调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积极反映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中的热点、重点问题

这是思想品德的特定要求。设置这门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分析和阐述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一方面,命题坚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引导教学关注现实,增强时代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命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方法,剖析一些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4、强调命题的教育性

引导学生对正确的观点有所接受,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选择。将学生置身于行为的选择和判断的情境当中,使试题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和教育作用。

二、试题特点

试题考查学生在识记的基础上对有关知识的转换或解释、推理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好地达到了学业考试的目标。同时,一些开放性的试题也较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导向作用。

创新是整个试卷的鲜明特点。试题在材料的选择上,注意贴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力图反映时代特点,引导学生关注、思考并解决现实问题,贯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能力考核的方向,强化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对于指导今后思想品德课的教法和学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试题的开放力度加大,同时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

开卷考试的重要特点就是试题具有开放性。开放性试题不仅体现在试题题型、考查内容上,而且体现在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上具有开放性。因此,试题的内容和形式都必须符合这一要求,应避免学生大段大段地从课本上“搬运”答案,又可以较好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问题设问、情境的设计遵循了开放性试题设计的自身规律与要求,既体现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及思想品德课的特点,又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试题给学生以展现能力的空间。主观性试题全面反映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特别鼓励学生理解、参与实际过程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已学过知识的创新思想能力。

2008年学业考试试题,直问直答式的试题已经没有,试题都以一定的材料作为背景来设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注重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的制定更为全面、合理、开放,考生回答问题“只要观点正确,符合题意,均可得满分”。评分方法的开放性为考生充分发挥创新思维能力创造了条件,对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2、试卷的非选择题部分以栏目主题的方式呈现

非选择题部分[倡导文明旅游]、 [长征在心中延续]、 [法律伴我成长]、 [关注民生,共建共享]、 [点燃激情 传递梦想]五个主题。以主题为中心的设计更加注重考查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推动活动课教学开展和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也可以更好地突出《思想品德》课程特征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3、试题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生活性

试题在材料的选择及问题的设计等方面都蕴涵着对学生思想觉悟的考查,体现了本学科的德育功能。试题贴近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生活,注意学以致用,突出了能力立意和素质立意,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有的注重以具体的材料或情况为载体,突出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创新能力。有的集教材重点、社会热点和时事热点问题于一身,考查了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同时通过学生的答题,教育学生热爱国家、孝敬父母等美德,匠心独运地把考场变成了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课堂,充分发挥了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试卷中的大量试题都取材于社会及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将对学生的知识的考查、价值的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鼓励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探究和体验,以此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及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4、试题紧扣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试题重点考查了一年内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特别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非合作北京峰会、绿色GDP核算研究报告、国家最高科技奖、构建和谐社会等时事热点内容,有纯粹的时事识记,有热点时事的理解与评价,有时事与教材知识的整合,还有以时事为背景的知识透视等等;也考查了与青少年健康成长密不可分的知识考点,如珍爱生命、善待生命、提高自立能力、情绪调节、未成年人保护、义务教育、环境问题、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方面的内容。这些试题不仅考查学生对教材重点的理解,而且考查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对学生养成关心党和国家重大的时事,关注社会、观察生活的习惯以及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进行自我教育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5、非选择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学生的感悟和体验

培养学生文明素养和良好的习惯,把社会发展要求变成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变成学生自己的情感和行动,无论如何是离不开学生的感悟和体验的。试卷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注重知识主干化即考查内容的重点都放在了最重大的时事和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上;知识综合化即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迁移和整合所学的基础知识;答案生成化即答案在教材中找不到相同的表述,而是要学生结合生活实践,走进试题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生发、组织答案。

综上所述,2008年安徽省初中毕业思想品德学业考试题命题坚持了科学性、基础性、思想性、时代性、开放性和技巧性等基本原则,具有试题热点化,立意能力化、形式多样化的特点。既为课程改革中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引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今后政治课教学改革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三、反思

2007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思想品德试卷从整体上看,题量适中,难度适宜,试题明显地体现了开放性、综合性、时代性、人文性、实践性。这些将对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产生积极的影响,也会促进政治教师认真地研究思想品德课的课程标准,准确地把握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把握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特点,以求更好地引领学生的达成课程目标,为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和健康实施打开宽阔的道路。但是,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业考试与评价改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值得探讨和有待于完善的地方。综合分析,有以下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与研究。

1、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人的个性解放,解放人的思维、灵魂,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张扬。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于“满堂灌”和“撒手练”。这与素质教育要求是相背离的。实行开卷考试后,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既要有“以师为本去感知”的意识,更要有“以生为本求发展”的思维。开卷往往侧重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充分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供的感性材料,扩大课堂容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要更要善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和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通过认识事物的现象和联系,揭示其本质及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是互补的、民主的、和谐的。只有这样,才能唤醒与弘扬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和确立学生的创造型人格。总之,如何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也是我们今后应注重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2、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结构体系的关系

开卷考试后,虽然学生死记硬背的东西减少了,但是基本的概念、原理还是需要识记,甚至要理解或运用的。因为开卷考试“开”的是课本或一定的资料,而在时间、空间、规则、答案逻辑结构的组织上都还是“闭”的。即使有一些题目,不是拘泥于课本,而要根据题意相关内容解答(即采意为主,采点为辅),但是在有限的时间中如果我们连最基本的知识都不熟悉,回答起来也是很难的。尤其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无论题目多么新颖,评分标准多么宽泛,但答案最终的是通过教材的相关原理或专业术语体现出来。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对基本知识的学习,加强对一个个“目”的积累。但是,仅仅拥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又是不够的,命题内容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看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必须把着眼点放在主干知识上,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总纲带动点目。我们务必使学生明确一个单元、一课在教材框架中处于何种地位,也就是把单元、课的内容纳入整体知识体系中去把握,从而引导学生的构建和完善一个正确的认知结构体系。在处理教材时,既要把整体知识分解为一条条易于学生接受的知识条目,又要注意各部分知识之间的联系;既要引导学生搞清一单元、一课、一目的内在结构,又要挖掘不同的单元、课、目等之间的有机联系,使知识以网络化呈现;既要注重强调知识结构,把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示出来,又要引导学生自由地发现知识,并从中领悟创造知识的方法和途径。经过这样的剖析、挖掘、创新,最终一定会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学生能力必然会有较大的发展。

3、正确处理课内和课外的关系

实行开卷考试后,题目新、材料广、答案活,命题更加注重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更加真实与全面地模拟现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引进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以大量真实的感情材料吸引学生,而且要联系国内外重大时事进行教学,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参与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的能力,这是命题和教学都应该十分注意的。此外,增强对时政材料的敏锐感,并以独特的视角发掘普通材料的价值和教育意义所在,等等,都是命题者和老师应提高的能力。
四、建议

众所周知,开卷考试有利于克服传统考试的重识记、轻理解,重书本、轻实践,重接受学习、轻自主探究,重结论、轻过程,重继承、轻批判等弊端,旨在淡化对知识点的机械记忆,的强调自主地探究知识,批判地汲取知识,主动地寻找掌握知识的方法,从而把学生从死记硬背的重压下解放出来,弘扬个性,发展特长。

但必须看到,开卷考试也不是万能的,它只是反对死记硬背,决不能否定在理解基础上的必要记忆。我们的学习如果离开了对知识的记忆和积累,那么任何能力的培养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对知识的运用也无从谈起。因而,我们要在建立正确的考试理念的基础上,来面对开卷考试。

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我们发现考生失分的原因,其主要集中在四个“弱”上,即基础知识弱(不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灵活动用,考试时靠抄书,结果抄不到多少分数)、审题能力弱(审不清题意,缺乏提取有效信息的办法)、解题技巧弱(应变能力不足)和知识迁移弱(思维不活跃,知识提取、重组、应用能力较差)。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理念

教师教学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宗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实现教育思想,达到教育目标,必须转变教育理念:①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②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③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④改变过分强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和评价内容,方式单一的现状。学生评价的体系,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泵”。

2、夯实基础知识,多角度思维,是做好开卷考试的前提条件

首先,全面正确理解知识点。依据《课程标准》,而又不拘泥《课程标准》,这是命题的基本原则。所谓依据《课程标准》是指命题者所选择的主题的设问要涉及《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识记、理解和活动的相关内容,不出偏题、怪题;而不拘泥《课程标准》,是指重视命题背景材料的新颖性,并有意识地用漫画、数据图表、表格等,来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科学性和发散性。

其次,重视基础知识,注重能力考察,要了解每个考点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即了解每个考点的来龙去脉。这在2009年的中考政治试题中将会更加突出。因此,我们在复习时,一方面要注意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更要注重运用基础知识去认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试题灵活开放、鼓励创新,将继续是2008年命题的努力方向。从题型看,图表分析、漫画点评、案例分析、材料分析、判断分析、实践题等都可能采用;从答案看,多元化、鼓励创新的试题会有所增加。复习中,应该结合近年中考思想品德中常见的题型,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的训练,提高答题的技能和技巧。

无论试题形式如何灵活多变,都脱离不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命题原则。因此,我们要学会以不变应万变,准确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并善于运用教材知识去分析社会实际中的问题,这是提高复习效率的根本。

3、回归教材,掌握重要考点,全面复习,构建知识体系

纵观近几年中考试卷,题目都比较活,基本上取消了靠死记硬背知识点得分的现象。绝大多数题目都体现了点面结合。“点”即中考考点,今年删减为95个考点。“面”即知识体系,有一单元一课一目的知识体系,也有全书和整个学科体系。要对重要考点逐字、逐句、逐段地反复阅读,多动脑筋进行理解记忆,做到对每个考点都能了如指掌;也要将考点编织成“网”,即知识网络。

我们知道,政治试题的题源大量来自于时政热点或学生生活实际。但这并不意味着课本已没什么用处,我们可以抛开课本去大量找材料、押热点,也不可能只是总结出一些答题思路,用这些套路去解答一切问题。从另一层意义而言,我省两考合一考试,试题的易中难比例为7:2:1,基础性试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也将是今后考试的方向所在。所以,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要以课本为标准,在课本中寻找观点和答题依据,把基础知识分析清楚、理解透彻,才可能高屋建瓴、游刃有余。

4、关心分析国内外大事,参与实践活动,注重探究学习,是应对开卷考试之根本

政治中考的内容与时政、社会热点紧密联系,已经成为政治中考的一大特点,与青少年成长有关的时政材料在各类题型中都能寻找得到,时政热点已成为政治中考的主要背景材料。因此,考生在复习中要重视书本知识与时政热点内容的结合,要重视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与青少年有关的实际问题,并能加以剖析。最后的复习特别要注意结合学科主干知识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在分析热点时,应切实把握时事热点、焦点问题的来龙去脉,每一个重大热点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一定要完整把握;每一个重大热点与教材中哪个知识点可以挂钩,也要全面了解。做到有条理、多角度、多侧面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表现出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对时政材料尽可能地做到全方位和多角度的分析,寻找出与之相适应的知识点。要大事着眼,小事着手。考生还要多留意日常生活的小事和不为人们重视的行为对社会的影响,特别是学生的行为习惯的表现与知识点的联系。如青少年的上网问题,卫生习惯问题等。这些看似小事,却能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现实,更能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能力,充分体现了中考改革的人文精神方向,也反映出学生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体现了良好的素质,关心社会等品质。

5、精选精炼题目,是正确分析解题的关键

练习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训练学生解题应变能力、拓展扩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精选巧解一些开放性试题,通过习题的演练巩固基础,提高能力,这是学生备考、应考的必须条件。

学生应多向思维,学会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中考命题常常通过一个材料中包含的一个主题,引发学生多角度、多层次,用不同的知识点来解答具体问题,所以学生要多向思维,对某一材料的多个层次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理解。这是一个需要不断训练的过程。

习题演练不求数量,但一定要学会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总结出一定的解题规律和方法。要在学习成功的喜悦中参加中考。学生不能为练而练,不加选择。政治习题的解题往往书写量也比较大,有时不同的习题会用到同一个知识点,而且当思考过程完成后,有时的书写就成为一种简单重复。为此,学生不应写多少数量的题,而是看多少数量的题,在看的过程中,发现解题规律,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即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思维方法。


【【复习指导】2015年思想品德中考复习漫谈】相关文章:

2015中考政治复习指导:“漫画”型题目解题方法

高考时事政治:2015年5月27日(国内)

【时事政治】2015年3月25日国内外时事新闻

2015中考政治复习指导:简答题解题方法

中考政治考点:2015年中考时事政治解题方法

2015年高考政治复习重点及策略

2015年高考政治必备万能公式

2015年高考第二轮复习要落实好“四练”

2015年最全中考时事政治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复习提纲

最新政治学习园地文章
热门政治学习园地文章
精品推广
知识总结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