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政治网 > 学习园地 > 政治试题 > 九年级政治可持续发展同步精练试题(附答案和解释)

九年级政治可持续发展同步精练试题(附答案和解释)
来源查字典政治网| 2016-05-26 发表| 学习园地分类:政治试题

学习园地

地球自转一圈,5万娃降生中国;地球绕太阳一周,我国净增1 184万人口。这不能表明我国

( )

A.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适应

B.人口形势依然严峻

C.必须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D.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人口的特点的认识。5万娃降生中国、我国净增1 184万人口表明我国新增人口多,人口形势依然严峻以及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迫切性,A项与题意无关。

2.2011年4月28日公布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我国_____的特点。

( )

A.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B.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

C.人口素质偏低 D.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这一特点的认识。材料中的数据体现了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其他三项与题意无关。

3.(2010湘 西中考)2010年4月22日是第41个世界地球日,国土资源部确定今年中国地球日的主题为珍惜地球

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这一主题的确定

( )

A.说明只有中国重视节约利用地球资源,其他国家和地区还没有清醒的认识

B.说明我国自然资源虽然分布比较平衡,但是总量太小

C.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D.说明我国长期以来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是科学合理的,没有造成任何浪费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资源的状况的准确把握。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倡导低碳生活体现了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C项符合题意。A项的认识片面,节约资源,走持续发展之路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我国资源总量大,B项做法与我国资源国情不相符;D项说法过于绝对,我国长期以来对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有很多不科学的行为,如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等。

4.2011年春季中国北方部分地区尤其是山东、河南等地出现严重旱灾。这警示我们( )

①要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

②要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

③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④保护资源,节能降耗迫在眉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 ②④ D.①③④

【解析】选C。旱情的持续警示我们保护环境和生态,③观点错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排除③,C项符合题意。

5.最能直接体现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是( )

A.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上海召开

B.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倡导低碳经济

C.农民工跨省养老保险保障工程实施

D.组织医疗救援队 奔赴玉树灾区开展救援工作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确理解。倡导低碳经济是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直接体现,A、C、D选项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没有直接联系。

6.(2010包头中考)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目标,并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上牢固树立。建设生态文明需要( )

①实施可 持续发展战略 ②贯彻科学发展观

③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④先污染、后治理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态文明观念的正确认识。建设生态文明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建设生态文明需要落实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先污染、后治理是一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与生态文明观念背道而驰,④说法错误。

7.(2011吉林模拟)如果我们人类不节约水,人类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的眼泪。这句话蕴涵了( )

①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②节约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③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的要求

④经济必须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的理解与认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是把节约资源放在重要位置,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①②③④都与题意相符,故选A项。

8.漫画《不堪一击》中企业经营者的行为( )

①有效地加快了该地区的经济建设

②没有实施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割裂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

关系

④有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企业经营者的行为没有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没有落实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的表现,②③说法符合题意,①④认识片面。

9.观察右面漫画,要救救地球就必须( )

A.切实增强人们的节能减排观念

B.减少耕地面积用以植树造林

C.减缓经济发展,遏制全球变暖

D.让发达国家承担主要责任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对漫画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的关键是要提取 漫画的信息,弄清漫画的寓意。漫画中地球面临着二氧化碳的包围,向人类发出求救的信号,因此我们必须要节能减排,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是全人类的责任。B、C、D三项观点均错误。

二、材料分析题

10.(2010龙岩中考)倡导节能减排,践行低碳生活

材料一 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

材料二 2009年11月26日,中国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提倡发展低碳经济、过低碳生活合乎我国正在实施的什么国策和战略?

(2)中国政府确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是根据国情采取的自主行动。请你简要归纳我国在人口、环境和资源方面的国情。

(3)你有哪些过低碳生活的窍门,请亮出来与大家交流。

【解析】本题结合时政材料考查学生 对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知识的理解。第(1)问比较简单,提倡发展低碳经济、过低碳生活合乎我国正在实施的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第(2)问是对我国人口、环境、资源国情等内容的理解,重在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按教材内容回答即可;第(3)问考查学生对低碳生活的 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具体的行动即可。

答案:(1)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或科学发展观)。

(2)人口方面: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环境方面:从总体上说,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资源方 面: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3)随手关灯,及时关掉家用电器;减少使用空调、看电视的时间;多 用公共交通工具;多爬楼梯,少乘电梯;节约用水,减少使用一次性木筷,节约纸张;选用节能产品;开展植树活动等。

11.2011年1月31日《济南时报》讯:中国社科院 农村发展研究所廖永 松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国人 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而且时空分布不均。在南方地区常出现洪涝灾害,但在北方地区特别是黄淮海地区,水资源又极度短缺。近年来水资源问题不断恶化,是自然降水减少与用水管理不合理两个方面共同造 成的。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问题?

(2)为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应实施什么战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这一战略的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资源的国情、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要求等一系列相关联的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第(1)问考查学生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第(2)问学生可以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以及要求两方面谈认识。

答案:(1)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水资源相对短缺;水资源的短缺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这一战略的理解如下:

①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②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树立一种新的观念生态文明观,保持人 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能够认识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的责任。

③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战略。

④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2012中考科目:

【中考语文】【中考政治】【中考英语】【中考物理】【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中考历史】【中考生物】【中考地理】 【中考体育】

2012中考考前:

【中考动态】【中考心理辅导】 【中考家长】【中考饮食】 【中考政策】

2012中考考后:

【中考动态】【中考成绩查询】【中考志愿填报】【中考分数线】

【中考录取查询】 【中考状元】【中考择校】

【九年级政治可持续发展同步精练试题(附答案和解释)】相关文章:

2014七年级政治上册复习资料

2015中考政治复习指导:辨析题解题方法

中考政治经典名词解释汇总

2015年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

2015中考政治答题:思想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

2015年高考政治:掌握基础知识不会做题怎么办?

政治分析题如何得高分的考试技巧

2015中考政治复习指导:“漫画”型题目解题方法

政治选择题解答有妙招

高考政治读题审题技巧

最新政治学习园地文章
热门政治学习园地文章
精品推广
政治试题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