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政治网 > 学习园地 > 解题技巧 > 天水市一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政治试题及答案

天水市一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政治试题及答案
来源查字典政治网| 2015-12-25 发表| 学习园地分类:解题技巧

学习园地

天水市一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政治试题及答案

【摘要】天水市一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政治试题及答案是查字典政治网为您整理的考试资讯,请您详细阅读!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哲学思想源远流长,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形成了不少充满哲学智慧的经典名言、俗语、成语和诗歌。回答13题

1.下列观点中体现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这一思想的是( )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②心外无物

③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④存在即被感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下列说法中,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 )

A.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B.勿疏小善,方恢大略

C.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3.黑格尔说:第一个把美女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重复这一比喻的是庸才,第三个重复这一比喻的是蠢才。这启示我们 ( )

A.敢于否定,树立创新意识 B.要注意区分不同事物的不同矛盾

C.要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 D.要注重量的积累,只有继承,才能实现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来,欧洲一些科学家计划进行人类克隆。他们认为克隆人技术是人工生育技术的一大进步,将给人类带来福音。而另一些人出于不同的宗教观点和对社会伦理可能出现混乱的担忧,反对进行克隆人类。据此回答45题

4.上述材料说明 ( )

A.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B.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C.不同的人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出现差别

D.社会历史条件决定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5.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①立场不同 ②世界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

③所处环境不同,生活水平不同 ④知识构成不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据说,苏小妹曾用对对联的方式刁难丈夫秦少游,她出的上联是闭门推开窗前月,秦少游苦思冥想,急得额头上沁出汗珠。忽然,听到一声啪响,只见一粒石子飞入湖中,顿时波光粼粼,玉盘似的月影凌乱于水中。秦少游冲口说道:投石冲开水底天。这个故事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

A.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B.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C.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决定条件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7.宋代王安石读到一首诗中有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的诗句,心想明月怎么会当空叫,黄犬岂能卧花心呢?于是挥毫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自以为改得高明,却闹出笑话。原来,作者笔下的明月是其家乡的小鸟,黄犬是在花间爬来爬去的小虫。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 ②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

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④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⑤对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⑤ D.①②③⑤

8.一百多年前,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样包装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可是舒施尼做梦也没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从科技革命到最糟糕的发明说明了 ( )

A.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 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对事物的反作用也不同

D. 科学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9.十一五规划首次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其中被列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的,国家会允许这些地区GDP负增长。这一作法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意义是 ( )

①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 ②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③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④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从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到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从金玉合璧的奥运奖牌到纸卷轴状的祥云火炬,在设计时都遵循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的理念,将现代创意与民族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从哲学上看,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是因为 ( )

A.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部分离不开整体

B.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C.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离不开部分

D.内部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了事物的特殊本质,是其存在的深刻根源

11.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不同:国与国不同、人与人不同;一日三餐各有所好、一年四季各有千秋。因为不同,万物相别、相竞争、相互补、世界因为这许多的不同而丰富、精彩。这许多的不同 ( )

①是包含着相同的不同 ②是被相同所包含的不同

③是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客观依据 ④是统一中的对立

⑤是应当而且也可以彼此宽容、接纳而和谐相处的不同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1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政治使人精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学使人善辩。这表明 ( )

A.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 B.矛盾双方有其共同之处

C.矛盾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D.矛盾的特殊性规定事物的特殊本质

13.崇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一观念发端于我国古老的典籍《易经》。《易经》认为,阴阳和谐是宇宙运动变化的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化生万物。这种朴素的阴阳和谐观符合 ( )

A.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B.矛盾对立性和统一性是不可分割的

C.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树立全局观念

D.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复杂性

14.下列说法中正确反映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何为第一性的是 ( )

①人病则忧惧出,忧惧则鬼出 ②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③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④理在气先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5.某乡村有很多柿子园。每到秋季采摘时,果农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作为喜鹊过冬的食物。每年秋去冬来,喜鹊们都在树上筑巢过冬,春天来了也不急于飞走,把柿子树上的害虫捕捉得干干净净,从而保证了柿子的丰收。这一事例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A.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 B.人们能够改造和利用客观规律

C.正确意识决定着事物发展的进程 D.认识的根本任务在于指导实践

16.下列名言中最能体现因果联系的是 ( )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④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有人大代表将城市和农村比喻为人的两条腿。现在农村这条腿短,不补齐这条短腿,就要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

A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B.部分对整体具有制约作用

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帅着部分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8.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变化 ( )

①表明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把握规律 ②体现了我国对经济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

③表明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④体现了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市场经济中的各种商品价格,从来都不是固定在某一价位上,这一现象体现的哲理是( )

A.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B.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20.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彰显出中国共产党对21世纪中国发展的理念变得更加理性、成熟。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的转变过程从哲学上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 ( )

①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②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③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④正确处理好发展和增长的关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1.一种新型固体垃圾处理炉采用二次焚烧的办法,将垃圾高温分解,分解后残留物无毒、无污染,可作为肥料直接施于农田。这一事例说明 ( )

A.规律具有客观性 B.只要积极努力,办任何事情都能取得成功

C.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 D.人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22.那些岩缝中、地底下的锈迹斑斑的兵器,让唐代诗人杜牧大发感慨: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该诗蕴涵的哲理是 ( )

A.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C.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D.事物变化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10多个省区持续降雪,出现低温冰冻的极端天气现象,造成严重灾害,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和损失。有专家指出,极端天气如果发生在远古或者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就不会构成如此严重的灾难。之所以造成如此严重灾害。和时值春运、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以及防灾准备不足等因素共同起作用有密切关系。鉴于此,我国政府提出,越是经济发展越要高度重视防范灾害的工作。回答23~24题。

23.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极端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表明 ( )

①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也随之深化和发展

②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和失控

③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界的联系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④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使人类超越自然而逐渐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4.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 ( )

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

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地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

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

④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5.针对我国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党中央作出了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为我国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体现了 ( )

①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部分功能之和大于整体功能

③事物的变化发展引起联系 ④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

26.材料一:我国GDP约占世界的4%,消耗的资源占世界的25%以上。人均GDP排名世界100多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材料二:北京奥组委指出:2008奥运工程建设指挥部要按照节俭办奥运要求,在场馆建设上,从节约资源能源、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方面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强调在现有条件下,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的知识,说明节俭办奥运的科学性。(8分)

27.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于5月~l0月在上海召开,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我国第一次举办这样的大型综合性博览会。主要目标是:提高公众对城市时代中各种挑战的忧患意识,并提供可能的解决方案;促进对城市遗产的保护,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的城市发展;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成功实践和创新技术,寻求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融合和互相理解。

分析上海世博会主要目标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10分)

28.加快城市化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日前,有学者概括出我国城市建设的十大败笔, 从中可以看出一些我国城市建设哲学思想的欠缺:

(1)摧残旧城:一哄而起的旧城改造其收获却是对古建筑永难修复的破坏。矗立了80多年的济南标志性建筑具有典型日耳曼风格、可与近代欧洲火车站媲美的济南老火车站被拆除;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千年古城墙一夜惨遭摧毁

(2)疯狂克隆:中国城市越来越相像, 所有高楼和商业街都挤在市中心,一样的港式、欧风、新加坡模式的中不中、洋不洋、今不今、古不古的建筑

(3)胡乱标志 :以最高最现代的建筑作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新建筑之后还有更新的、规模更大、楼层更高、造价更贵的,因而标志性建筑也总在易帜。

(4)攀高比傻:你建世纪大厦,我建摩天高楼。高楼大厦成了中国城市现代化的代名词。

(5)盲目国际化:不少城市都在为扩大市区人口规模不懈努力着,几百万上千万市民在他们眼里成了国际大都市的指标。

(6)窒息环境:新的建设高潮在有限的旧城区内无休止地要面积,欲望的扩张和对金钱的渴望窒息了建筑艺术。满眼的广告牌充斥着人们的视野。

(7)乱抢风头:美从来就是一种整体的和谐。今天中国的建筑却只考虑个体如何出奇制胜只管自己,不管别人,更不谈后来人,构成城市形体的建筑像时装表演,各显神通。

(8)永远塞车:中国大城市市区机动车平均车速已从80年代的20公里左右下降到目前的12公里。

(9)假古董当道:近年来全国弥漫着一股人造景观热,世界公园、民族园、老北京、三国城、水浒城之类的东西堆砌不出真正的文化来。

(10)跟人较劲:开发商们建造了大批没有花园的花园别墅,密不透风的混凝土森林的都市广场。你建花园,我建广场,他建皇宫, 看上去面光光、住进去心慌慌

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中我国城市建设哲学思想的欠缺。(12分)

29.2009年国家安排的民生支出达到7284.63亿元,比2008年增长29.4%。实施了许多民生工程,在使困难群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安居乐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基本观点,分析党和政府为什么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改善民生?(8分)

30.材料一 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的核心是和为贵。与传统社会相比,当下社会的不同多起来了,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行为模式、不同的利益需求等等。然而,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正是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

材料二 利益分配不公是危害社会和谐的最突出问题。在国际上,拉美国家的现代化模式之所以受到质疑,就是因为GDP增长过程中伴随着巨大的贫富落差,由此导致人际对立对抗、社会动荡动乱。拉美陷阱是一面镜子,我们应以此为鉴。

材料三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命题。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第十一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年规划》,十一五规划将缩小城乡、贫富差距等问题提高到更高的战略高度。以前一直倡导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理念,也将让位于效率与公平并重,或更加注重公平。这将有利于扭转以往的社会失衡,使弱势群体受到保护,并有机会享受更多的社会福利。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12分)

天水市一中2008级2010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政治答案

15 BAACD 610 DCBAD 1115 CDAAA 1620 DBCCD

2125 DBCDC

26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基本国情是生产力水平低,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要立足国情,从我国的现有条件出发,节约资源,办好奥动会。(4分)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作用,节约办奥运的方针既能节约资源,又会推动我国推动我国奥运事业的发展。(4分)

27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②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③联系的普遍性;④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⑤事物是发展变化的;⑥矛盾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⑦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⑧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

28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应该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摧残旧城割裂了事物的历史联系,乱抢风头割裂了事物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缺乏全局观念,影响整体效果。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胡乱标志、永远塞车反映出城市建设目光短浅,未能用长远的眼光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③规律是客观的,发挥主观能动性要遵循客观规律。攀高比傻、盲目国际化、永远塞车、 假古董当道、 跟人较劲等,不顾实际条件,违背客观规律,城市建设带来许多消极后果。④矛盾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应该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一味求新,不要旧城的旧城改造,只考虑个体,不管别人的乱抢风头,片面看问题,割裂事物的对立统一关系,破坏事物的整体和谐。⑤矛盾具有特殊性,应该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疯狂克隆使城市失去了自身的个性魅力,盲目国际化超越了自己的实际情况,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学生如从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角度回答,亦可酌情给分。)

29①整体与部分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②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关键作用。③要树立全局观念,寻求最优目标。我们要把改善民生置于社会建设的全局中,统筹兼顾,合理安排。④要搞好局部,发挥整体最优功能。党和政府关注民生问题,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对民生的投入,维护和发展了人民群众的最直接、最现实利益,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30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既要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绩,也不能忽视存在的问题,要在全社会树立共同理想,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又应该允许个人有不同的具体价值选择。和而不同,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4分)②矛盾特殊性的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反对不管时间、地点、条件变化的简单化做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反对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必须注意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的性质的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团结。(4分)③主次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合理兼顾效率与公平。当前,应重点解决好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4分)

查字典政治网的编辑为大家带来的天水市一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政治试题及答案,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天水市一中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政治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高三二、三轮政治复习需要注意的几个误区

中学政治的听课方法

2015年高考政治:掌握基础知识不会做题怎么办?

江苏省2015年高考考试说明:政治

高三政治主要原理及其应用

2015年中考政治复习题:在集体中成长(选择题)

2015年高考时事政治热点:APEC三大议题

如何学好高中政治

七步骤教你高考政治规范化答题

2015届新高三学习计划:高考政治复习方案

最新政治学习园地文章
热门政治学习园地文章
精品推广
解题技巧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