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政治网 > 学习园地 > 解题技巧 > 高三政治寒假作业:第3单元

高三政治寒假作业:第3单元
来源查字典政治网| 2015-12-18 发表| 学习园地分类:解题技巧

学习园地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查字典政治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三政治寒假作业:第3单元,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关系。

社会经济生活的两个基本方面生产和分配,生产决定分配,分配是社会再

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社会生产有着重要的反作用。国家实行的分配制度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而财政是我们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方式和主要来源,因而本单元是全书的重点之一。

二、本单元重难点

第七课

重点:

1、按劳分配的基本含义及其必然性。

2、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基本含义、具体形式及其意义。

3、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难点:

1、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具体形式。

2、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第八课

重点:

1、财政收入的制约因素。

2、财政的巨大作用。

难点:

1、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财政收入是否越多越好)。

第九课

重点:

1、税收的基本特征。

2、我国税收的性质

3、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难点:

1、纳税人与负税人。

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三、 需注意的地方

第七课

1、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第一,因为公有制为主体;

第二,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保证。

2、为什么要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是生产力的多层次性决定。

是多种所有制决定。

是市场经济决定(决定按生产要素分配)。

3、为什么要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必然要求按生产要素分配。

(市场经济决定。)

4、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和非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 社会主义性质分配:按劳分配。

非社会主义性质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5、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区别第一,存在的范围不同。前者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后者存在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中。

第二,性质不同。前者是社会主义性质分配,后者是非社会主义性质分配。 6、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合法的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

合法的非劳动收入:按土地要素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按技术要素分配、按管理要素分配、按信息要素分配。

第八课

特别提示:以下两点都体现了财政作为国家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手段之一,在市场失灵不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时,由国家财政来调节资源配置。

1、调节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重点)

〖思考〗财政是如何促进经济发展?

第一,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数量、方向、结构的控制和调整,促进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及经济结构的优化,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二,财政用于基础设施、基础工业以及高科技研究开发等,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2、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重点)

热点:全国城乡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等

第九课

特别提示:

1、税收的基本特征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利润、国债都没有这三个基本特征,而行政规费中只有一部分具有这三个基本特征。 2、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复习时应注意掌握以下几点:

其一,纳税人的概念。特别是要明确认识各个税种的征税对象和纳税人。

其二,公民自觉纳税的必要性。税收作用、性质及意义。

其三,自觉诚实纳税,反对任何违反税法的行为(特别是犯罪行为的含义及特点)。

其四,依法履行公民基本义务的同时,还应行使纳税人的权利。。

四、训练题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1、(07上海)3. 2006年我国部分城镇居民个人收入的增量高于应缴纳的税金、社会保障金 的增量,因此该年度他们的个人可支配收入( )A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变动不确定 2、(08海南)4.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下列选项中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功能的再分配措施有:C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②个人工薪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③扩大财产性收入 ④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3、(07广东)27.2003年一2006华我国城乡盾民收入变动情况(单位:元)

类别

2003正

2004年

2005正

2006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472

9422

10493

11759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

2622

2936

3255

3587

根据以上材料,司以看出 A

①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②城乡居民收入之间还存在差距

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快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

④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慢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速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当前,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试行年薪制、股权制、期权制,有助于调动经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这是符合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原则,有利于( D )

A、壮大公有制,增加其比重 B、改变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C、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D、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

5、上海某民办医院实行收入分配向名医倾斜,身怀一技之长的名医的年收入可达到1020万,从而在该院形成了一个高收入的名医专家群体,医生之间的收入差距最大相差10倍。施行这种分配方式后,好医生出诊、动手术的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总数仅占全院职工8%的技术骨干的工作量就占了全院的70%。该医院名医专家群体所取得的高收入的分配方式是( C )

A、按生产要素分配 B、按劳动要素分配

C、按技术要素分配 D、按资本要素分配

二、不定项选择题

6、江苏省无锡市的华西村被外界誉为天下第一村。长期以来,华西村坚持个人利益分配不搞大锅饭,也不搞独吃饭,而是适当拉开档次,坚持按劳分配。全村没有一个暴发户,没有一个贫困户。同时,还注意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将经济效益超额部分的80%留给企业,其中10%奖给承包者,30%奖给职工,30%奖给其他管理基础人员。华西村的分配方式表明(ABCD )

A、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 B、按劳动者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分配,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C、华西村实行按劳分配促进了华西村经济的发展 D、按劳分配是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 7、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各地都要合理调整和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制定和推行最低小时工资标准。为了达到调整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的目的,就需要政府( ABD )

A、调节过高收入,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B、取缔非法收入 C、对高收入者征收高额税收,以此补偿低收入者 D、兼顾各阶层各方面群众的利益三、简答题

8、2005年4月,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接受《上海证券报》的采访时指出,必须健全中央企业的经营业绩考核制度。他表示,与经营业绩考核相配套,今年要在中央企业普遍实行负责人年薪制。下一步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与市场机制全面接轨的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

在央企实行与经营业绩考核相配套的年薪制,体现了我国的什么分配原则?简述这样做的理由。

〖答案〗

(1)央企的这一做法,体现了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起来的分配原则。

(2)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对央企负责人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实际上就是按其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进行收入分配。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央企负责人按年薪制所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管理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体现了社会对企业经营者的管理劳动的尊重。

(3)只有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四、论述题

9、材料一:收入分配问题既是经济学家长期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政治家长期关注的重大课题。2004年,世界银行公布的我国基尼系数为0.46,大大超过了警戒线。随着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开始出现失衡。

材料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要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注重社会公平成为我们党在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上重新思考的课题。

材料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进一步强调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

请根据所学的经济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过程中,如何做到效率和公平并重?

〖答案〗

做到效率和公平并重,即是兼顾效率和公平。首先,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裕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次,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即平均主义和收入差距悬殊。再次,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和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2)从经济发展、收入分配、就业等方面谈谈,如何做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答案〗①从经济发展上看,国家要继续实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从而缩小地区之间的差距。

②从收入分配上看,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以兼顾各阶层各方面群众的利益,特别是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③从就业上看,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对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培训,完善就业服务;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实现充分就业,重点抓好困难群体、大中专毕业生、被征地农民和残疾人的就业工作;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等。

第八课 国家收入的分配

1、(08广东)10.2007年5月30日,我国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1调整到3,当日沪深两市跌停个股约860只,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C

A.收入政策 B.货币扩张政策

C.财政政策 D.货币紧缩政策

根据财政部向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提交的《关于200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显示,2006年中央财政总收入19272.04亿元,比2005年增加2022.25亿元,增长11.7%;中央财政总支出22222.04亿元,比上年增加1972.63亿元,增长9.7%。中央财政国债余额35568亿元,增加2954亿元。根据材料,回答23题

2、假如以上面的数据为计算标准的话,2006年的财政收支状况是( B )

A、财政收支平衡 B、财政赤字 C、财政的理想状态 D、财政盈余

3、下列对于财政赤字的认识正确的是( D )

A、任何时候都不应出现财政赤字

B、财政赤字能拉动经济发展,因此不需要对其加以控制

C、国家应该通过增发货币来弥补财政赤字

D、发行国债是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方法

4、十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中国经济预计将保持8.8%的年均增速,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5万亿元。与此同时,2005年中国财政收入将达3万亿元左右,而九五最后一年2000年的财政收入仅为1.34万亿元。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不到15%预计提高到2005年的20%左右。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情况下,全国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这说明( D )

A、财政可以推动经济发展

B、财政收入有利于企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C、财政收入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取得的收入

D、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5、2005年,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28个省(区、市),2300个县(市)已初步建立社会救助体系的框架。救灾和扶贫工作力度加大。全面中央财政用于抗洪救灾的资金89亿元,救助受灾群众9000多万人次。中央和地方财政安排扶贫资金162亿元,农村贫困人口比上年减少245万人。这体现了( A )

A、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

B、财政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C、财政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D、财政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

二、不定项选择题

2006年2月9日,《中国发展观察报》指出,2006年要进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财政支出的重点是要进一步转向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满足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的基础、加快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出发,保证对加强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持力度。根据材料,回答67题。

6、上述材料表明( CD )

A、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B、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是财政的全部内容

C、财政支出重点的确定是以经济和社发展的客观需求为依据的

D、政府的政策可以通过财政支出体现出来

7、国家通过对财政收支的调整和优化,有助于( ABD )

A、促进经济结构的合理优化 B、促进经济的发展

C、巩固国家政权 D、经济的平稳运行

三、简答题

8、(07上海)35.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会公平。今年全国财政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比上年增加395亿元,今年起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将全部免除,中央财政拨款95亿元专门用于帮助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困难学生,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也将进一步落实。(1)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属于国民财富两次分配中的哪一次分配?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属于国民财富的再分配。(2)实现教育公平必将推动经济和社会更好地发展。请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简答其原因。社会公平是经济效率持久增长的必要条件。教育公平有利于劳动者素质的整体提升,由此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实现教育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因而必将促进社会与经济更好地发展。 四、论述题

9、材料一:1998年以来,为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克服世界经济增长减速的影响,我国从19982004连续7年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已经超过9000亿元。这对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办成了不少多年想办而没有力量办的大事。国家使用财政赤字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成效显著。

材料二:从2000年到2004年,我国的财政都呈现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的状况,财政赤字上升的速度不断加快。2005年6月,《中华工商时报》刊载《2005年中国财政赤字大幅降低意味着什么?》一文。该文指出,来自于财政部的数据,2004年我国财政赤字规模是3198亿元,2005年财政政策转向中性后,财政赤字将降至3000亿元,赤字的绝对数额削减6.2%。长期建设国债的发行规模也从1100亿元缩小至800亿元。 2005年财政赤字将由去年占GDP的2.7%降至2%,这意味着什么?

材料三:为了适当削减赤字和公共投资,积极增收节支,降低财政风险,我国在2006年将继续适当减少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和财政赤字。2006年中央财政拟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00亿元,比上年减少200亿元;拟安排中央财政赤字2950亿元,比上年预算减少50亿元。

(1)材料一反映了的是我国采取了什么样的财政政策?采取这样的财政政策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将在2006年采取什么样的财政政策?你是如何理解这一政策的?

〖答案〗(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理论依据:在经济增长滞缓、一部分经济资源未被利用,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现实原因:为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克服世界经济增长减速的影响;国内需求不足,供需严重失衡,国内经济增长滞缓,物价持续低迷。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将在2006年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是指适当减少财政赤字和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规避经济过热和赤字激增双方面的风险,保障经济增长的安全性。稳健的财政政策,其核心是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有助于在经济发展中更多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实施,减少政府主导性和有政府色彩的资金,根据市场导向有效地配置社会资金,改变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快增长的问题,建立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

第九课 征税和纳税(07广东)根据以下材料,回答1-2题。

为了提高我国高收入群体自.觉纳税的意识,2006年11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办法(试行)》。首次明确提出个人年收入所得12万元以上的纳税人须向税务机关自行申报纳税。

1、该文件的发布体现的税收特征是 C

A.无偿性 B.固定性 C.强制性 D.自觉性

2、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看,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公民 D

A.收人越高,义务越大 B.权利和义务都不容推卸

C.基本义务是不断变化的 D.必须自觉履行义务

3、(07上海)7.2006年我国税收收入呈现新的特点,东部、中部、西部税收全面增长。其根本原因是( )CA、国家对税收制度进行了改革 B、国家的宏观调控不断加强C、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D、公民的纳税意识得到了增强4、(07上海)13.今年我国首次实行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制度,某纳税人所得项目中属于资本要素分配的是( )C ①工资、薪金所得 ②稿酬所得③利息、股息、红利所得④财产租赁所得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5.马克思曾说:赋税是喂养政府的娘奶。这句话表明:D ①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②征税对象和征税数额之间的数量比例非政府批准不能随意改变 ③国家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来自税收 ④税收都是以国家政治权力为前提的分配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二、不定项选择题

6.公民要依法履行纳税的基本义务,这是因为:ABC

A、公民都是国家税收的纳税人

B、税收是国家存在、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

C、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D、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

7.农业税逐年降低直至取消的做法:AC

A、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 B、违背税收的固定性

C、有利于调节农村经济,促进农业发展 D、违背税收的无偿性

三、简答题 8、围绕税收的三个特征回答。(1)填表: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的

项目

特征

强制性

没有

没有

无偿性

没有

没有

固定性

没有

没有

(2)简要归纳税收三个特征之间的关系 答: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的统一体,三者统一于税法。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9、(江苏07年36).在我国,公民纳税越多,享有的公共服务也越多。

(1)在我国,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而就整体而言公民纳税越多,享有的公共服务也越多。

(2)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公民依据其收人和规定税率依法履行纳税义务,平等地享有公共服务。因而就每个公民来说,他所享有的公共服务与其纳税的多少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四、论述题 10、在发达国家有这样一句名言:在这里除享受阳光和空气外都要纳税。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1)请简述我国公民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答:①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途径,为实现国家职能提供了财力上的保证,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②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通过税收实现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③我国公民依法纳税既是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也是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一种贡献。所以,公民必须依法诚信纳税。(2)结合实际谈谈为了国家的税收。我们应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答:①积极学习和宣传税法,自觉培养纳税人的意识。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讲诚信,依法自觉纳税,把为国纳税引以自豪。③增加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④坚决同一切违反税法的行为作斗争。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政治寒假作业:第3单元就先到这里,希望大家学习的时候每天都有进步。

【高三政治寒假作业:第3单元】相关文章:

高中政治的基本学习方法

2015年高考政治时事:十大热点

高三政治复习要“知己知彼”

高中政治解题技巧与试题训练

高中政治常识主要原理归纳总结

中考政治重点:初二政治知识点归纳

高中一年级政治学习提纲

高一政治教学计划

高中政治学习知识体系的把握

高三政治主要原理及其应用

最新政治学习园地文章
热门政治学习园地文章
精品推广
解题技巧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