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政治网 > 政治教学 > 计划总结 > 2015-2016学年度高考政治哲学考前终极总结

2015-2016学年度高考政治哲学考前终极总结
来源查字典政治网| 2016-01-26 发表| 政治教学分类:计划总结

政治教学

一、知识结构与核心知识

四个“一”:

一组核心概念---物质与意识(客观与主观);(另外:意识的反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能动性)。

一个根本观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一个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一个对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二、“两个二”(两对辨证关系和方法论)

2大原理

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意识的能动性(一拖二: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的反作用)。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三、主干知识与热点联系

1、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是自然灾害、气候、环境等生态文明方面的事例。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学生生活实际和党和政府的各项现行方针政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

3、意识的反作用------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目标目标的提出;长征精神等民族精神的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等,或者人文素材。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重大科研、科技项目果的取得;重大工程建设的成功等;科学发展方面的事例。

四、知识内在联系

1、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与价值观、实践与认识以及辩证法的联系。

2、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分析法)的联系。

3、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与实践与认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等。

4、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我国的现行经济政策和政治政策(经济常识和政治常识上的)。

5、哲学意义上的宗教与政治学意义上的宗教。

辩证法复习总结

一、知识结构与核心知识总结:

三个“一”:一个核心和实质-----矛盾的观点。

一个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一个对子---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一个“二”:两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与发展的观点。

“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联系观:3主要个哲理: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联系的6种性质:普遍性—条件性;客观性—可变性;多样性和复杂性。

发展观:6个主要哲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发展的原因、发展的状态、发展的趋势。

矛盾观:6个主要哲理 :矛盾既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次矛盾、主次方面。

二、主干知识与热点联系

1. 一个根本方法--矛盾及矛盾分析法----我国及世界的重大事项和形势的分析;我国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地区发展、企业发展、个人发展等方面的事例或者人文素材。

2、两个总特征----科学的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方面的事例(人与自然的关系、可持续发展或者人与社会方面、民生方面);改革开放30周年、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建设。

3、三大规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改革(国有企业、经济结构调整、三农);人文素材。

----创新型国家建设、新农村建设、中国崛起等方面的事例或者学生生活实际方面的事例。

三、知识内在联系

1、联系、发展与矛盾的关系(第二课与第三课、第四课的内在联系)。

2、联系、规律、矛盾的客观性与坚持唯物主义思想。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统一的。

4、事物性质的规定与矛盾的主要、次要方面和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5、事物发展的内外因与矛盾的对立、统一和主要、次要矛盾的关系和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

6、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与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和政策的联系。

7、两个“对子”即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形而上学的关系。

认识论复习总结

一,知识结构与核心知识

“两个一”:一个基本观点-----实践的观点;一个基本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

“六个二”:两对基本关系---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

两个根本---认识的根本任务与认识的根本目的。

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第一次(实践—认识)第二次(认识—实践)。

两种现象------真相与假象。

两种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获取认识的两种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两个三”:实践的三个特征和三种形式。

认识的发展---深化、扩展、推移。

“一个四”:实践决定认识的四个表现(唯一来源、动力、最终目的、唯一标准)。

4个主要哲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核心哲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认识的根本任务、认识总是发展的。

二、 主干知识与热点联系

1、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当今生态环境问题;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国政府的重大举措(西部大开发,工业反哺农业,人才强国战略);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观的落实等。

2、实践与认识的辨证关系、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多方面的实践活动)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我们党和政府的多方面的方针政策)。

a、认识的根本任务与我们对自然、社会重大问题认识的发展等。

b、实践的观点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新农村建设、和谐世界下的外交实践等。

三、 知识内在联系

1、主观能动性与意识的能动性与意识的反作用。

2、主观能动性与规律的客观性、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体现。

3、意识、认识、真理、理论、科学理论。

4、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主观因素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5、合理想象、创造性思维与发展、创新、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6、分析与综合、整体与部分、矛盾分析法。

7、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8、实践的特征与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对外开放。

9、实践的基本形式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10、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与我国的国体、党的性质和宗旨;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等。

价值观、人生观复习总结

一、知识结构与核心知识

1.把握两条基本线索: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决定;反作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2.明确几个具体关系。

a、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根本上是一致的);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b、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贡献与索取的关系;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的关系。

c、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3. 注意几个区分:a、社会意识、价值观、人生价值观、理想在性质上的(正确与错误、科学与非科学)区分b、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正当的个人利益的区分c、理想与幻想、空想的区分。

主要哲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关系、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个人与社会、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理想和现实的辩证关系、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辨证关系。

二、主干知识与热点联系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意识的变化与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导向问题(诚信意识、环保意识、科学发展观、绿色GDP、循环经济、工业反哺农业、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念、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或者人文素材。

2、个人与社会、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伟人的影响和榜样人物对社会的影响。

3、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整治扰乱市场经济秩

序的各种行为(假冒伪劣、偷税漏税、地方保护、重大安全事故等)和保护正当的个人利益的行为(解决老百姓在住房、医疗、就业、教育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等方面的问题)。

4、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具有时代特征的突出事件中的先进人物、模范人物的事迹及比较典型的名人明言。

5、树立崇高理想和理想的实现-----发扬时代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

6、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党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政府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的典型事例。

三、知识内在联系: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

2、社会意识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集体主义价值观、理想、与意识的反作用的关系。

3、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与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

4、正确价值观的标准与三个代表、基本路线和“三个有利于”的关系。

5、集体主义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宏观调控的手段。

6、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与地方保护主义。

7、价值的含义、人的本质属性、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劳动者、纳税人、储蓄者、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8、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实现理想需要艰苦奋斗、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实践的关系

【2015-2016学年度高考政治哲学考前终极总结】相关文章:

九年级政治教学中要学会运用拿来主义

运用多媒体依托互联网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

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中考政治试题

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幽默艺术

思想政治课导学式教学模式初探

高考模式下思想政治课教学

2005-2006八年级期中考试

政治教学的价值分析与价值设计

违法行为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学习目标

最新政治政治教学文章
热门政治政治教学文章
精品推广
计划总结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