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政治网 > 政治教学 > 教学论文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讨(4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讨(4篇)
来源查字典政治网| 2018-07-09 发表| 政治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

第一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

网络时代,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既有机遇又有挑战。高校应充分抓住大数据时代的契机,明确并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话语权。完善网络教育话语权方面规章制度,提高教师素养以便更好引导网络话语权,全面构建良性话语网络化互动平台,创新高校思政教育话语的表达方式,丰富并拓展高校思政教育话语内容以及优化高校思政教育话语的传播平台等路径,是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的有效对策,能够促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良性发展,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正向引导作用,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规范他们的网络言行,全面夯实高校思政教育在网络中的主导地位。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升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要切实做好思想政治的各项工作,就应结合具体情况、针对具体问题,与时俱进,因势利导。大数据时代悄然来临,高校大学生作为主要网络群体,不仅是网络信息的共享者,同时也是网络信息的发布者。[1]若不进一步夯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网络地位,便会被其他敌对思想势力占领。对此,思政教育话语应积极抢占网络阵地,占领网络教育空间,这是当前各高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更是提高自身网络思政话语权的基础。

一、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困难

(一)多元化思潮冲击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每天都会产生海量信息。海量的信息、多元化的价值理念及思政教育话语同时存在于虚拟的网络空间,并飞速、广泛且自由的扩散着。但对于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当代大学生来说,无法及时分辨这些信息,容易出现价值观偏离,失去正确的方向,陷入敌对势力的圈套,这在大程度上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及挑战。

(二)数据存在安全隐患

开放性的特点促使网络信息信息传播更加高效、快捷、广泛,为高校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但与此同时也为其带来了相应的安全隐患。个人隐私信息在大数据背景下将变得不再隐秘,各种网络诈骗案件频繁发生,短信及电话骚扰等此起彼伏,网络漏洞为犯罪分子提供了作案契机,利用黑客技术,能够成功获取受害人详细信息,对大学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随着当前电信诈骗案件的不断发生,让广大学生对网络空间的信任感日益下降,这也给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不良影响,阻碍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大数据对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重要作用

(一)海量资源有助于更好地分析学情

高校大学生群体规模较大,以至于长时间以来对思政教学工作的研究始终无法全面掌握相应的数据,只能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确立样本数据,但这种方法会导致样本与总体之间出现较大的差别,进而影响最终研究结果的精准性,往往做出的决定仅能单纯地依靠整体上的认知,这将会使所作出的决策缺乏科学性。因此,应用大数据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智能分析,会直接显示出数据当中的内在规律及发展形势,能够帮助高校思政教育更好地分析学情,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二)新兴平台有助于拓展教育空间

高校思政教师是当代大学生的引路人,但由于日常教学任务重,群体性的思政教育又无法对学生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思政教育积极作用被削弱了。[2]对此,若将思政教育融入到网络当中,就能深入挖掘学生日常网络生活中的各种数据信息,有利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动态,同时利用网络互动平台,还能增进师生感情,促进彼此间的互动,便于开展思政教学活动,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确保思政教育的整体效果。

三、大数据背景下提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有效对策

(一)完善网络教育话语权方面规章制度

完善高校网络教育话语权方面的规章制度,是提升网络话语权的根本保障,在大数据背景下,社会大众呈现出多元化的思想,在复杂且开放的网络环境中,想要确保高校思政教育的网络话语权良性发展,就必须要建立并规范有关规章制度。对此,我国有关部门应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国情的具体法律规定。同时,高校也应按照相关的网络法律条例,建立系统化、综合化、符合高校特征的管理机制,对高校全体师生的网络言行进行约束和管理。

(二)提高教师素养,引导网络话语权

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师所出现的共性问题是大部分教师对于网络话语权认知较为片面,无法更好地引导广大学生科学合理利用网络话语权。对此,想要提升网络话语权,关键是要提高思政教师的认知及网络素养,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应做到与时俱进,全面了解与掌握网络空间中的言行,充分意识到网络话语权的重要地位及作用,教师应客观评价自己,深入探索网络话语及其行为背后所影射出来的价值观及当代大学生的兴趣与特点,进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有效利用网络话语及热点话题,结合学生的兴趣及特点实施教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其次,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突出自身的引导作用。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与普及,高校大学生获取信息及发布言论的途径更加多元化、平等化,因此,在这样的开放空间中,思政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及观念,用师生平等的身份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创建良好的交流环境,实现全面的双向互动,彻底取代传统灌输式教学,在互动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话语权。

(三)全面构建良性话语网络化互动平台

一个平等且互动性强的平台,既能够有效保障高校师生的良性沟通,同时还能更好地规范他们的网络言行,从而推动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的稳定发展。对此,高校首先应加强对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构建主题性网站、校园官方论坛等平台,与此同时,还要对各个网络平台实施规范化管理。在当前多元化思想浪潮下,网络中经常会出现许多负面信息,网络后台运行管理人员应对这些信息及时监控与管理,切实保障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并要针对社会中暴力事件、道德失范等不良现象进行公开探讨,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警惕性及思想认知。[3]此外,互动平台还要制定信息反馈制度,让高校大学生充分行使自身的网络话语权时,能够将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及时汇报给教师,从根本上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话语权。

(四)创新高校思政教育话语的表达方式

当代大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往往有着更加强烈的好奇心,将会产生更加强烈的探索欲望,同时还有着一定的创造力及丰富的想象力,基于此,高校网络思政教师应利用更加生动有趣且时代感较强的话语表达形式展开教育,让广大学生更乐于接受。思政教师应转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要采取双向互动的思政话语传播形式来代替以往教师课堂教学中单渠道传播的模式。[4]但与此同时也要需要注意,不要过分注重外在形式,而忽视了思政教育话语自身的内容及时代性。其一,思政教师应将蕴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思政教育内容有效与网络空间中各种各样的话语表达形式相互结合,利用视频、照片、动画等方式加以传播。其二,思政教师应积极运用与学生实际生活、校园生活及社会中的各种真实案例,高效运用网络数据库中海量信息,用事实来印证真理,提高思政教育话语的说服力,用理性客观的话语观点让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深刻的影响,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三,思政教师还要注重情感的积极作用,用蕴含感情的话语来进一步加强话语的友善性与亲切感,充分表明自身的价值观及坚定立场,让当代大学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并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最后,思政教师应科学引导,与传统教学中的知识灌输有效结合到一起,建立一种平等、公正、自由、互动全新的师生对话模式。平等互动的交谈方式充分契合了现代网络空间中双向互动的特征,也更容易被广大学生群体认可和接受,能够切实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与情感,从而便于教师更深入全面地掌握学生真实情况及思想动态,真正做到学生成长道路当中的引路人。

(五)丰富并拓展高校思政教育话语内容

首先,高校思政教师应全面掌握网络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技术,向学生呈现专家学者针对社会热点事件和问题所发表的正确言论及与思政教学内容有关的照片、视频等,这些正面的素材有助于集中广大学生注意力,引起关注。其次,高校思政教师应积极学习并主动借鉴网络中的流行语。语言是实现话语权表达的主要方式,思政教育话语的创新既需要增加各种全新的素材资料、引进全新的思想观点,同时还需要高校思政教师积极学习与充分利用网络流行语,将当今时代的新鲜元素渗透到网络思政教育话语内容体系中。比如高校网络思政教师可将我国相关的政策及制度转变成当代大学生日常运用及较为常见的通俗化语言,要网络平台中广泛传播,以此来强化网络思政教育话语的吸引力,增强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时代感,彻底摆脱思政教育传统僵硬、呆板、落后的内容。[5]最后,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话语内容应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将思政教学的基础理论与广大学生的精神及物质生活有机融合。网络思政教育主要是以实际社会面貌为事实参照的,因此,就需要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话语应稳固的地根于实际生活空间中,努力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六)优化高校思政教育话语的传播平台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当中的基础性设施建设水平较低,话语表达的具体媒体作用被削弱,校园网络建设存在诸多不足,并未真正构建校园官网网站,而这些不足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政教育的网络话语的进一步传播及创新。高校必须积极构建并充分运用现代化网络平台,全面优化网络思政教育话语环境。具体来说,首先应开通校园官方微博账号与微信公众号,建立丰富的话语传播平台。高校应积极将网络平台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到一起,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思政教育的引导、团结及服务等作用。此外,高校大学生应时刻在政治上保持敏感度,辨别敌对思想观点,立场鲜明地展开正面交锋。其次,高校应打造高素养、强技能的网络思政教育团队,积极培养网络意见领袖。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团队的教师既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要能够熟练的运用网络技术,这是提升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的根本保障。网络意见领袖主要指的是在网络世界中,具有意见领袖引导作用的人,他们所发表的言论将会直接影响整个网络舆论方向,这些意见领袖能够得到广大学生的情感认同及客观认知。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的提升要依靠各领域的网络意见领袖,通过他们来逐渐靠近话语权中心,引领网络舆论向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网络话语权是互联网时代下,人们平等自由发表个人观点、表达主观言论的权利,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话语权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其教学工作也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存在相应的挑战。要提升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就必须完善网络话语权方面的规章制度,提高教师素养,构建良性网络互动平台,创新网络思政教育话语表达方式,丰富网络思政教育话语内容,优化其教育话语传播平台,这样才能进一步突出思政教育的引导作用,发挥网络思政教育的积极作用,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根本上促进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话语权的提升,为思政教育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许占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建构研究:基于学生工作微信公众号的视角[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33(6):10-12.

[2]王振金,鲁潇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建设路径探析[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7,30(3):209-212.

[3]魏晓文,李晓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建构的策略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4(10):90-94.

[4]冯曦鹏,何云峰,王静,等.基于高校场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述评[J].高等农业教育,2016(2):25-28.

[5]崔海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2017(8):85-90.

作者:徐向阳 陈云玲 单位: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初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宣传阵地,担负着为国家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负有重要责任。但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供需错位、供给质量过低的问题,在经历教育领域从以教师为主导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转变过程中,部分高校存在理解偏差,过分强调迎合学生需求,未能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领作用,尤其是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仍有待提高。文章运用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思维,在考虑高校学生的需求基础上,从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形式、供给环境四个方面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精准供给、高效供给提出建议,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有引领作用的思想精品,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措施建议

一、概述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重要宣传阵地,担负着帮助大学生形成优良道德品质的责任。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求新、求变,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心。而网络的发展一方面为高校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知识内容以及丰富的形式手段,迎合了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但是另一方面网络信息纷繁复杂,信息参差不齐,大学生易被一些错误言论和思想利用,对于其正确的的思想价值观念的树立起着歪曲误导的作用。高校在经历了由教师主导到学生主体的改革过程中,一些学校缺乏辩证思维和理解偏差,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迎合学生需求,出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错位和供给端过分重量忽视质的问题,一方面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精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迟缓,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产生反感、厌学现象,这些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领作用大打折扣,对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极为不利。基于此种现象,笔者在充分考虑高校大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运用供给侧改革思维,着重探讨如何摆脱供给端低效质低现状,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真正需求,实现精确供给、高效供给。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道德调节作用,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同样也会召唤着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相应改革,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低端无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思想文化精品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主体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承担着重要职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充分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工作。[2]传统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仅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他们承担的教书育人的重要工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几乎完全靠理论课教师的知识观念灌输,很少利用学生典型、社会知名人士讲座或者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来以榜样示范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意识是客观事物的重要反映,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等诸多领域的反映,它涉及诸多领域和诸多主体。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能就是帮助学生掌握思想政治知识和品德规范,引导其思想品德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笔者认为凡是能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对学生的思想意识有正确的引领和启发作用的主体都可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高校学生的需求是多样的,他们不仅仅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他们还需要学习生活的经验和鼓励以及今后职业和人生选择等重大问题的指导和建议,因此改变供给主体过于单一,实现多元供给,多元共治来满足学生思想上的需求尤为重要。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内容量多质低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达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容:世界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人生观教育、法治观教育以及道德观教育。[3]世界观指引方向,人生观实现人生价值,政治观、道德观以及法治观是对当前我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以及相关思潮的有效引领,通过这五大方面的教育,使人不仅处理好个人问题,而且能够将个人与国家社会紧密结合,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可以肯定的是这五大方面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在高校进行这五大方面教育的过程中,要么过于重视理论宣传教育,要么过于重视活动形式而忽视了理论和时事相结合,此外,高校也都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开展党和国家的群众路线、两学一做等系列讲话活动,同时也着手开展线上线下教育活动,但是在高校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却存在低端无效的结果,很多高校学生组织对这类活动要么走形式要么偏离内容要旨,活动开展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案例作品很多,但是却存在着重复使用、同质化甚至脱离学生实际情况和现实热点的问题,因此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既无新意又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同时还浪费了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优质资源。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形式死板僵化

大多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停留在传统课堂之中的单方面思想灌输之中,还是那种你说我听,你写我记的传统课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老教师受传统僵化教学模式的束缚一时难以转变,而且也缺乏新媒体使用的技能,课件制作以及课堂内容展示难以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课堂气氛不活跃,使原本理论抽象的、远离学生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更加为学生所厌烦。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常用的除理论灌输法外还有实践锻炼法、自我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比较鉴别法、咨询辅导法等。[4]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并不缺乏,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忽视这些方法的使用,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用降低。

(四)高校过分迎合学生需求,缺乏对学生思想有效引导

网络技术发展迅速,在给我们带来丰富的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便利我们学习生活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由于网络技术具有虚拟性、匿名性、即时性等特征,国家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存在部分真空,一些人抱着法不责众的心态在网上肆意宣泄,散布不是甚至违法信息,同时网络也成了西方腐朽文化传入的重要平台,当前高校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缺乏理智,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部分高校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走向极端,过分迎合学生需求,讲求课堂形式而忽视对高校学生思想和心理方面的正确引导,使他们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现实中理智应对。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意义

有效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精神引领作用,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帮助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满足学生知识、精神渴求,从而在复杂的现实和虚拟环境中明辨是非,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从而实现人生价值。

(一)有利于优化系统结构,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功能

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5]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的功能发挥受部分因素的制约,整体的功能并不一定等于部分功能之和,系统论的最优化原则就是要选择最优的结构形式,使整体发挥出最大限度的功能。[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件系统的功能,它不是简单的高校教师对学生的思想灌输,它受到诸多要素的制约,其中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内容、形式手段、教育媒介、教育环境等诸要素,因此实现这些要素的系统衔接和有效配合,有利于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效。同时思想理论是变革的先导,思想对经济、政治和社会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具有促进作用,因此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引领功能能够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一步完善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供给侧改革有利于现实资源最优利用,实现物尽其所值,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要素都能得到最优资源,从而实现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系统要素的有效配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客体、介体等诸要素的最大效用,形成一个高效运转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在实践中不断和发展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不断完善学科体系。

(三)有利于满足学生需求,实现高端精准供给思想产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供给侧改革不同于西方供给派所主张的供给侧改革,它在强调供给的同时并没有忽视需求的作用,供给与需求是一体两面,不可分裂,而我们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也是在充分尊重学生需求的基础上考虑高效供给,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思想精品,实现供给与需求有限对接。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有利于提供优质产品,精准供给,满足学生知识和思想需求,解决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所面临的思想问题,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措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改革需要协同发力,多元参与,优化质量和形式,通过理论课教师、高校部门管理人员以及社会人士的共同参与,笔者在此从主体、内容、形式、环境四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一)多元主体协同供给

1.理论课教师转变观念,提升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传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培养优良品德的主体,高校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中听理论课教师授课,与教师接触时间最长,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该注重言传身教,以自身的学识和人格魅力感染学生。首先需要理论课教师具有丰厚的理论基础,既能够将理论知识讲透讲到位,又能够引经据典,密切结合当今时事热点,在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探讨,让学生觉得理论知识并不是那么枯燥,离自己的生活也并不那么遥远,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思想交流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明确、正确的观念,同时又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其次,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多媒体运用能力也应该得到提升,高校应该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是思想的沟通者和情境的表演者,教师应该将理论知识与情境相结合,让学生感同身受,将课堂艺术化。最后,应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年轻化,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都在40-50之间,具有多年的从教经验,这既是优点同时也是局限,这使这部分教师能以适应当前的学生思想特点和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与学生存在一定的代沟,而年轻教师则适应能力强,与学生更能形成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

2.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实现有效衔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主体并非仅仅局限于理论课教师,为更好的实现多元主体协同供给,使学生接触到不同的主体,感受到的不同人物的经验和心得体会,高校应该充分应用榜样示范法,一方面可以通过宣传高校学生感人事迹、好人好事等,为学生树立贴近他们生活的榜样形象,从而使他们更能够受到鼓舞。另一方面,高校学生管理部门也应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中,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与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并通过他们的真诚服务以及耐心帮助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关怀,从而自己在内心树立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此外,高校还应该请社会优秀人士来校讲座,通过讲授他们在学生时代中的迷茫和坚持,现在的成功和感悟,通过对学习、生活、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介绍,让他们更真切得感受到成功需要坚持,同时能够让学生获取关于学习和求职的经验教训,有效规避高校大学生内心的迷茫,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目标和信念。

(二)去粗取精盘活资源

1.精选实时热点,构建系统内容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等综合立体供给的内容体系,这些内容体系并非孤立的一部分,各部分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甚至有些内容存在交叉的部分或者从不同的视角看会有不同的看法,高校教师在授课时首先应该谈论研究,将这些内容涉及的课程实现有序分配,不仅在内容上还要在侧重点上有所偏重,这样高校教师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讲解工作,同时又能够节省时间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系统讲解,此外,这种避免重复讲解的方式也不会让学生厌烦,而是通过对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进行交流或是在一些共同问题上从不同视角探讨得出不同的结论,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对以往思想精华的继承,同时又是对当今思想的创新发展,对当今问题的分析解决,因此,教师应该紧密联系时事热点,为学生提供真正有供给价值的信息,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优化教学资源,提高资源质量

正像市场机制一样,市场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特征,使得市场资源存在浪费的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也存在这种分配不当,资源过度消耗的问题。因此高校应充分调查估算合理分配资源,同时应该明确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取胜不在于开发的教育资源的数量以及开展的教育活动的多少和求异,更不能够以发表论文著作衡量一个高校的综合实力,高校应该摒弃那种唯排名论,一切教学科研活动以排名为先的错误挂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摆正位置,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质量,集中优势力量开发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和教学素材,实现线上线下资源实时滚动供给。最后,各高校应该打破隔绝状态,相互学习交流,实现教学资源共创互享。

(三)丰富形式分层指导

1.分层指导,实行针对性教育

人们的认识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深入的过程,认识水平具有阶段性和渐进性特征,不同年龄水平的学生对特定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不同,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笼统进行,本科生、研究生、职业院校学生的理论层次不同,认识高度不同,对知识、思想需求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群体高校应该做好事前的调查,通过数据分析不同学生的真正需求,从而实现高效供给。因此高校应该采用不同类型的教材、不同教育方式,甚至专业书籍的安排序列也应有所区别。

2.丰富形式,打造多元课堂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该改变传统你说我听,你写我记的僵化课堂模式,将探究式教学模式、专题式教学模式、合作式教学模式等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实现教师与学生的知识情感实时交流。此外,高校还可以采用翻转课堂模式,通过搭建微博、微信等平台,老师课前发布生动有趣的微课视频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思考,实现学生课前对知识的预习,而老师在课上则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重点突破,从而打通知识,实现情感认同。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如实习、就业创业、暑期社会实践等,让学生有的选择,通过学生亲身实践从而达到对学生教化的作用。

(四)完善制度优化环境

1.优化校园自然环境,体现人文关怀

德谟克利特认为人通过环境的熏陶、日常的锻炼和教育而获得第二本性。[7]荀子也曾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人者变,其色亦变。[8]人的思想品德是在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高校应优化自然环境,完善文体设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2.挖掘高校精神传统,实现思想渗透

高校应充分发扬高校传承下来的精神文化,发扬优良的校风、班风、校规、学风和教风等软文化。一方面高校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线上线下的我爱我校、我知我校等文化活动,让学生自觉去了解母校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精神文化,通过鼓励优秀学生从而达到宣传教育的作用。此外,高校还应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和完善对高校学生情况的信息调研制度和反馈实施监督机制,切实掌握学生思想心理状况,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调节,防患于未然。最后,高校应该注重良好校规校纪,班风学风的建设,尊重高校大学生的主体精神并不意味着对大学生毫无约束,任意为之,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高校应注重纪律意识的宣传和渗透,让学生自觉遵规守纪;同时高校也应该为学生创建自由的表达平台,通过营造学术环境、规范校园网络环境、创建优秀校园文化环境为高校大学生提供自由的表达和创造的人文环境,在师生、生生之间的意见、思想碰撞中实现在校大学生知识情感的转变和升华。

作者:郑春林 单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

第三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在不同的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各生产要素和实体不断融合,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向前发展。在教育教学领域中,信息技术同样也是起着重要的作用,将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相互融合,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高校的教学实践当中。信息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一方面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空间和途径,另一方面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因此,本文从湖南高校的实践出发,从当下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现状入手,逐一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湖南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加强信息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广泛推广。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引言

在大学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对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正确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帮助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树立良好观念的重要一课。但是据笔者的调研发现,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现状还不容乐观。因此,如何使思想政治理论课重新焕发生机,成为学生乐于学习并能够起到重要提升的一门课程,是所有高校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2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片面追求形式,缺乏对于实际教学课程内容的重视

在对有些教师的观察中发现,部分教师存在对于多媒体课件过分依赖的现象,在上课的过程中通常在多媒体课件中配备了新颖的图片,绚烂夺目的动画效果,让学生过度沉迷于这些内容而忽视了教学的实际内容。一般来说,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对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能够更好地突出课程内容,但终究只是一个教学辅助工具,太过追求华丽的表达形式不仅不会提高课堂效率,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抓不住教学的重点。

2.2课程设置不合理,有些课程课件信息量过大

当课堂的信息量过大时,使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虽然能够体现出多媒体技术存储量大的优势,对于促进思想政治课创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课堂吸引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笔者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现在的许多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为了防止课程内容上的欠缺,在课件中添加了大量的与课程主体内容相关或不相关的内容,因此由于内容过多,教师必须加快教学速度,使自己预先设置好的内容都能涉及到。但是当大量的信息一股脑全部灌输到学生当中,会造成学生一时难以全部接受,抓不住重点,从而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2.3师生之间缺乏互动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主体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老师一直是教学中的核心,但是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重视的应该是学生的中心地位,逐步引导学生由被动向主动学习转变,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中。思政课教学作为一种老师与学生相互认知的过程,应该是非常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通过提问、形成讨论问题的小组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中,一方面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方式,但是也应该看到如果运用不当另一方面也同样制约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减少了课堂互动的丰富性。

3湖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对策建议

3.1坚持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结合,实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改革当下湖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形式和内容上出发,首先在形式上,许多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结合就是要一改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完全突出教学方法的创新,将信息化教学完全渗透到教学中,但是这难免造成了教学的过分形式化,从而导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性。因此,老师应该细化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加强对感官上的视觉和听觉的影响,传达正确的教学内容。如果一味地忽视教学内容的有效传达,没有理论和系统的思考,教学的效果一般不会很理想。同时,在个别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中,过分重视兴趣和娱乐上交流,无法突出其思想和知识上的传达,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形式和内容上的统一。

3.2坚持信息技术与教学感情投入的结合,实现技术与情感上的统一

当下将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相结合,在笔者看来是能够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媒体技术的优势,利用互联网等现代手段实现多媒体教学,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和阻隔。然而,从目前实施的情况来看,教育工作者过分重视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忽视了与学生进行的重要性。因为本身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特殊性,在上课的过程中,如果老师过分依靠从网上下载的课件或网上资源内容,照搬照抄,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法满足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实际需要,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老师往往忽视了与学生的情感互动。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需要重视情感上的互动,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3.3坚持信息技术从课堂内向课堂外的延伸,实现课上与课下的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祖国的青年一代,教育的目的不仅要让他们学会知识,同时也应该学会做人,正所谓成才先成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湖南省高校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重要性,同时它也贯穿于学生教育的全过程,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既可以是显性的课堂式教育,也可以是隐性的渗透式教育,然而,就湖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现状来看,课程开设时间较为有限,一方面不能充分地进行思想政治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对于学生的内在要求也远远达不到标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学习和研究思想政治的课外知识,比如是一些时事政策等,利用互联网实现有用的信息资源的搜索和筛选,客观分析问题,实现课内课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聂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J].民营科技,2017(7):80.

[2]司会敏.浅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3):29-30.

作者:杨红芳 单位: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第四篇: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机制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解决当代社会矛盾和问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处于二十一世纪新时期的中国的精神文化、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目前,我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相对薄弱,思想政治的教育对高校学生的培养、教育而言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面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各种状况和困境,构建一个统筹协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意义非凡,有着实际性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

一、二十一世纪加速思想政治教育向协同方向发展的必要性及其深远影响

追溯中国过去的教育历史,从由儒家的孔子提出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到近代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教育以及后来提出的军政训政宪政的教育理念,显而易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吉林大学的陈秉公教授说: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阶段,是以政治思想教育为核心与重点,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共同推进的综合教育实践。当前,在由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中国梦的大背景下,各方都被鞭策,我们希冀通过共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然而,鉴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与人民的政治素质及思想水平,现实情景和这一宏伟蓝图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乃至个体都急需一个以和谐、统一、科学为主旋律的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当下,随着社会的急速变化,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国际化培养背景下,悄然出现许多不断冲击高校学生价值观的事物,更加复杂的人际和社会关系和复杂多变的社会的大环境也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简单直白的教育机构和其采取的教育方式在新时代的浪潮来袭之时明显手足无措,一些高校缺乏有力的措施去应对挑战。因此,一个更加符合现实情景的创新的思政教育课程的制定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将这一设想转变为现实,有相当数目的研究者转变了思路,之前把提高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作为重心的方针已不再适用,确立协同教育理念以及建立,完善协同教育体系是当下推进思政教育工作的重点。协同,这个词语的本义是指遵循一定的秩序,各个影响元素在普通规律支配下有序的、自组织的集体行为。根据广大民众的理解,协同是多方力量聚集起来解决多个问题,由于实际力量的增加,无疑可以更加高效地解决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协就是协调统一,同就是共同。协同就是合理安排集体力量,共同合作。更加准确的解释是,协同是组织并协调多个的不同职能部门或者不同个体,做到资源整合,调动资源,共同努力,使问题得到更加合理的节省时间,财力的解决方案。科学的协同工作机制,可以引领高校学生建立符合社会道德品德要求的人生观、价值观,从现实生活上、心理上,指导高校学生。当下高校学生处于学校的象牙塔,和社会接触甚少,高校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成立,面对社会的种种问题,思考方式还未定型。处于这种阶段的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诸多因素影响,不可忽视的因素还是社会和高校的共同作用。高校和社会科学地协调、联系,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展开裨益甚多。在这个协同的教育体制中,面对某一共同难题,我们可以调动两方、三方,甚至多方的力量。像一个大型机器一样,在协同的机制中,各个团体承担了不同的任务,每一个任务都是至关重要的,每一个团体都在发挥着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科学地协调了各个团体,使这个机器能够高效地运作。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齐心问题解。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针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从未停息,各个高校不时探讨,各大专家进行了相当数目的试验,虽然我们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速其创新还有漫漫长路去征服,现在工作的展开无疑遇到了沟壑。学校行政系统与教学系统分离管理,形成了教学事务和学生事务两个界限分明的系统,导致专业教师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缺乏沟通交流,一定程度上将思想政治教育从知识传授中剥离出来,将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将科学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分离,最终导致思政教育在高校学生阶段完全出现断层,学生对思政教育不够重视,导致思政教育达不到预期效果。面对当今新时期背景下的社会需求和国际化培养背景下,协同机制的构建对高校学生思想教育、政治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我们应当足够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的构建。它是促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整发展的催化剂。

二、构建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机制的探讨研究

一方的教学努力无法让学生较好地接受思想教育,有了各方的共同努力,尤其是专业教师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深入学生心理的各个方面角度,学生才会主动接受采纳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前研究生和博士生导师只负责专业知识的教授,没有给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足够的重视,导致高校学生主要从公众号的推送和各种新闻APP了解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在鱼龙混杂的媒体视角下逐渐淡化消失。多种原因造成现在的局面:一方面,高校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大部分精力放在学业上,导致其没有时间和精力面对时事政治;另一方面,高校思政教育形式单一化严重,思政教育观念较为陈旧,沟通机制未建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缺陷和上述两方面的现状密切相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僵硬,新时期背景下,缺乏高校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环节,极大地影响了高校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兴趣。思想政治教育不应该拘泥于课堂中,而是应该和多方面取得联系,使教育工作跳脱出课堂,尝试专业教师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协同机制,利用学校、实验室的各类资源,将其协同起来,利用资源,在教育教学全过程穿插思政教育工作。导师带领学生将高尚的理想信念落实在平时工作,思政教育工作者引导他们把对社会问题的感性关注上升到理性分析,帮助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等政治理论的有关方法观察、分析社会现,学习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杨咏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具体三大要素组成人、组织和环境,而每个要素又包含多个二级要素,内部呈非线性特征。所以,在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让人、组织和环境协同、共同发挥作用至关重要,建立人与组织,组织与环境的统一协同机制,在机制的协调统一下达到人力资源和环境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人的主观意识一定程度上受环境影响,充分发挥人对客观世界的能动性,让环境与组织两个因素与学生生个体的有机协同是进行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一步。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方向进行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承、发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契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先进理念。

三、关于构建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协同教育机制的建议

正如人们普遍的认知,每个人的价值观的建立与其成长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者的重心不应该继续简单地放在课程教育上,忽视协同创新理念;不能拿只钻研课程,忽视人文关系。就协同的方面而言,我们应该对讲课老师、学生组织、家长等和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高频率接触的群体的影响给予重视。专业课的教师、导师等只是传授专业课知识,但对其所教授的学生的心理、生活以及政治观念基本不了解,这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展开,专业教师除了教书的任务以外,也应当切实承担起育人的作用,在教授理论知识时,给予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些关心,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点对点的了解,在专业课教育的实践平台上,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不同人才培养方向的具体要求,了解不同学生的家庭背景、思想情况、专业背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或是通过自身行动,以身作则,以此提高一流学科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培养一流学科人才的综合能力。合力联动,配合专业课教师在进行教授专业理论的过程中进行思政教育,几句发人深省、言辞诚恳的言论,都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起到潜移默化作用。在协同育人机制下,把思政教育渗透到学生的专业实践中十分重要,千言万语不如让学生亲自感受,在实践中进行思政教育不仅提高了思政教育工作的效率,更提高了思政教育的效果以及效果的持续性。在世界要求国际化人才的今天,把能利用的资源整合起来,把现有的优势发扬,对于思想教育工作的展开是很好的帮助。

四、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机制的建立需要参考多方面的作用,从现实出发,展望未来。学校要注重在日常生活中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思考、反思,能产生新的认识。高校学生日常生活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迪,这离不开教育工作者对高校学生的关注和关心。教育工作者要尽可能地在日常生活中多接触高校学生的,在隐性教育中做到言传身教。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从多个方面展开思想教育工作的中心,利用宽广的思路、多样的方式、健全的体制、有趣的形式,建立一个体系完善、分工明确职能齐备的管理部门,各部门的相关工作做到统筹安排、职能明确、协调合作,形成明确、协调、完备的合作体系。学校要有计划地联系各大教学部门,将教学工作、社区服务工作协调起来,把专业理论老师和思政教育工作者协调起来,共同管理高校学生,共同探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相互学习,竭力做到思想教育工作的共同发展,在保证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前提下,稳步推进思想教育工作。高校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难免会遇到诸多外在因素来干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这些因素来源与影响不尽相同。所以,在实际推进时,要找到关键,分清主次,着手于事物的矛盾点和协调点,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出发,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视角看待思想政治教育中所产生的问题,抓住问题本质,斩草除根。此外,高校应该组建部门或者机构,明确相关职能,提高有效资源的利用率,使其能最大限度地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推进和开展。

参考文献:

[1]涂子沛.大数据[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杨咏.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D].扬州大学,2015

[3]马俊峰,马兰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对策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4]王洪贤,杨越明.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机制构建[D].湛江师范学院,2014

作者:赵岩 李根 单位:吉林大学化学学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讨(4篇)】相关文章:

初三政治教案

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影响

政治课教学中的意境

高中政治新课程说课稿模板1

九年级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的说明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点滴

新课标下我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建议

浅议思想政治课教学

政治课教学兵法片谈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心理误区与跨越

最新政治政治教学文章
热门政治政治教学文章
精品推广
教学论文推荐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