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当前位置: 查字典政治网 > 政治教学 > 教学论文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3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3篇)
来源查字典政治网| 2017-07-06 发表| 政治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政治教学

弟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下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

摘要: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力逐年增加,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建设者与接班人,面临着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交际问题等,一些心理素质低的学生,明对这些发展性问题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因此,为了能够让大学生真正的成为国家的建设者与接班人,高校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培养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抗挫折能力;培养

一、引言

在客观环境与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油然而生,导致大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不断的受挫,使其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二、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现状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想要有良好的发展就需要面临各方面的挑战。然而大学生在面临挑战时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就会产生失败感与挫折感,甚至采取一些极端心理。因为他们希望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同,渴望独立,由于缺乏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与分辨能力,造成学生在社会发展中迷失自我,变的盲目自信,产生偏激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业问题。高校课程具有专一性与延展性,学生所学习的每一门功课都具有一定的系统理论与发展史,这些知识内容不但重要,而且十分的晦涩难懂,造成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一定的学业负担。部分学生的自我期望值与自己的学习能力具有极大的差距,造成学生在学习中不断的产生挫败感,心理产生负担。第二,就业问题。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力不断加大,社会发展不断要高技能性人才,更需要综合性人才。部分学生一味的沉迷校园,缺乏社会实践,无法将所学知识灵活的应用到社会实践之中,造成学生缺乏就业机会,面临就业困难等问题。另外有部分学生对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缺乏合理定位,一味的好高骛远,没有从底层做起的行为意识,造成就业困难。第三,人际交往。大学校园中的学生与教师均来自我国各个地区,甚至还有的来自于国外,学生在行为习惯与风俗习惯等多方面均有较大差异,造成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隔阂,同学之间矛盾频发,使学生产生忧郁、烦闷、低落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第四,恋爱问题。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等多方面已经逐步走向成熟,恋爱话题已经成为大学生发展内容之一。有部分大学生缺乏交际能力,与异性交往时就会出现语无伦次、面红耳赤等现象,或是处理不好与异性交往的关系,使学生产生困惑、苦恼等不良心理。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方法

想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教师需要明确挫折和挫折教育的内涵,充分认识到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存在的不足,寻找出问题所在,然后因材施教。第一,加强马列主义理论教育。通过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教育,使学生懂得唯物辩证法理论,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使学生面对问题时能够利用正确的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学生良好运用唯物辩证法,在面临挫折与困难时才能够端正自己的思想态度,将挫折与困难看成自己的发展动力,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有效避免受挫后的不利影响,降低消极情绪的产生。第二,强化法制教育。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需要高校加强对学生进行法制宣传,开展各类法制公开课、法制教学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制意识与法制观念,避免学生因心理受挫产生一些不正当的行为与做法。在当今高校教学活动中,一些校园暴力事件频出,多是因为学生缺乏抗压能力,产生一些极端心理所造成的。因此,高校加强法制教育,使学生能够明白自己一些过激的言行的违法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第三,注重品质培养。加强学生的品德培养,使学生能够具有正确的道德认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科学的认识挫折,利用合理的方式克服挫折,提升自控能力,明确生活目标,严格遵守法律规章。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学生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最佳办法。第四,注重文化熏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以通过应用古往今来的著名历史人物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教育。例如陶渊明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通过学生对古代思想家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新自己的认知观,树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思想理念,具有广阔的胸怀与海纳百川的气量,正确看待人生的得与失,增强抗挫折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培养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界与思想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时代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与接班人,高校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是学生发展的必然需求。通过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维护校园安全,加快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王方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3(04):25-27.

[2]任艳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感恩之心的培养[J].学理论,2009(18):246-247.

[3]张琴.从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现状反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教育探索,2009(05):107-108.

作者:李捷 单位:山西能源学院)

弟二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

摘要:

高校作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如何更好的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作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能力,成为思考的重点。对此,为进一步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论文首先对能本管理的意蕴进行全面阐述,并将能本管理与人本管理进行对比,从而得到能本管理的优势、在能本管理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及路径;并结合国内外对能本管理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启示,提出通过能本教育为大学生打开视野,从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

能本管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其离不开良好的管理。只有在良好的管理下,才能让大学生通过思想教育,汲取思想道德的营养。由此,从某种角度来讲,管理理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能本管理理论作为一种新理论[1],开始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开拓了事业。因此,如何借助能本理论,并将其应用到目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成为本文探讨和研究的重点。而要把握能本管理视阙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首先是要理清楚能本管理理论的内涵,并结合能本应用启示,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一、能本管理的实践理性与理论意蕴

能本管理理念是以人的能力作为根本管理理念。对能本管理理论来讲,比人本管理更高级,换句话说,是人本管理的升级版,多了一份创新和延续,能本管理可以给大学生或者社会人士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带来新的启示。对能本管理来讲,其具有丰富的内涵,但总结起来可以归纳为两点:能本管理具有深刻的实践理性。对于现代管理来讲,归根结底是人的管理[1]。以此,以人为本的管理理论,被看成是现代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和标准。但是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过分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但是却没有突出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在实践中提出人是管理的根本,但却没有人的能力才是基础和关键;另外,也没有看到创新是人力资本的核心,也是关键。在市场经济下,人的创新开始占据主导的作用。因此,应该提升传统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将这种理念上升到人的能力为本的管理理念中。能本管理蕴含深厚的哲学意蕴。对能本管理来讲,人的能力被认为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尺度和动力,并在生产中不断地通过新技术,提升生产力的水平[2]。而在提升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那就是人。人作为关键,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由此,人是生产力提升的媒介和基础。而人类的发展,就是人类通过自己的能力,对自然进行改造。由此,这种改造的能力,就是人的能力的一种展现。通过人的能力,改变社会生产结构,最终展现出不同的生产力。因此,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就是人的能力不断进步的历史。所以,可以将人的能力看成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因素。能本管理蕴含人全面发展的现实路径。在能本管理理念中,进一步的明确了人全面发展的方向,并提出社会的发展,放到微观环境,就是要在对人的全面素质进行培养,进而使其综合素质有全面提升。而马克思认为,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从个性、关系和劳动能力三个角度入手[3]。只有从上述的三个方面出发,才能更好的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

二、能本管理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在能本管理视域下,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考验,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在这个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新型的管理体系应该得到应用。而通过上述对能本管理理论的分析,如何借助能本管理的内涵,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但是,在全面发展的指导下,引入能本管理,能更好的契合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体现出以下几点意义和价值。第一,更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把握,并可以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的实施工作。由于我国对能本管理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起步晚,并且很少有针对类似方面总结出来的调查研究,所以实践起来会有一部分阻碍。如果结合普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情况来看,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问卷或者个案来进行调查,取证以做到证明。第二,为大学思想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借助能本管理内涵,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并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效果。在工作时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新思路,从而做到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能本管理条件下更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功效。

三、能本管理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结合能本管理的内涵与其带来的价值,要实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就必须要加强路径创新,才能更好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在能本理论前提下,要实现突破,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能力作为目标,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在一个新的时期,社会经济体制变动,思想观念也急剧变化。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思想认识等受到严重冲击。在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下,人们的选择性越来越大,而不同的人在不同价值观念方面的认知和判断能力也不同。因此,面对多元化的价值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还会需要提高学生的政治能力。只有有了扎实的理论思维,才能让受教育者在教育中区别不同的思维理念,进而确保思想观念的正确性[4]。因此,在能本管理理论下,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要确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并树立较强的政治能力,进而能够经历各种思潮的冲击,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成为稳定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第二,构建高校学习型组织,并以学习型组织为依托,不断激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能本管理组织来讲,其主要是以个人能力为主,因此,该组织必然是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在这个组织中,注重培养组织人员的能力作为主要目标。换句话说,就是学习组织的构建中,学习是核心要素,通过学习可以提升不同个体的个人能力,从而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而对于组织来讲,个体能力的提升,最终会引起组织整体能力的进步。但是,笔者认为学习型是通过系统的认知和记忆,从而将系统整合起来,并形成具有一定价值思维观念、行为模式的团体,进而让组织适应变组织的构建,并不是简单的将不同个体相加或者是进行累积,而革,并保持创造能力。而在这个过程中,高校作为一个学习的主要载体,其主要是通过学习让学生进步。因此,从高校自身功能来讲,就可以将其看成是一个学习型的组织,并需要采用学习型组织构建的原则和策略进行建设和提升。而对于高校这个学习型组织的建设,笔者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从管理方式上,高校应该结合扁平化组织的优势,在对思想政治学习型组织建设中,采用这种扁平化的方式进行管理,从而减少组织内部沟通和交流的流程,更好的构建成员交流渠道,及时让教师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同时,在组织中,成员可以自由的选择团队和合作者,进而在这个气氛融洽的团队中,可相互促进、相互学习,最终共同成长和进步。(2)在运行方式上面,则通过个体激励、团队合作等方式,来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并重视个体对团队的价值,这样才能实现整个团队价值的最大化。(3)在内容上,一方面要强调内容的丰富性,进而满足其不同的思想需求;另一方面,也要强调政治性。由此,通过上述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并树立科学的思维能力。(4)在方式上面,一定要加强激励机制的应用,充分强调和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并将学习看成是一种追求,也是一种好的生活习惯,进而通过学习解决自身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总之,借助学习型的组织,不仅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习型组织是加强以能本管理理论为基础,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第三,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管理,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讲,其属于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就必须通过加强管理的方式,并综合协调各种资源,提升思想政治的时效性[5]。对此,要加强教育工作,首要的一点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队伍建设。通过强化队伍管理,健全管理机制的方式,进而理顺教育的机制。而在加强主体工作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客体建设,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象、活动等方面的管理,进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建设,通过创新教育媒介的方式,更好的让学生能够了解思想政治内容,更好的获取相关的思想政治信息;加强思想政治氛围建设,通过塑造氛围的方式,让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形成合力。与此同时,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关键还是在于人,即充分发挥人的能力,进而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能本管理理念下,一方面,要树立学生以能力为本位的价值观念,并坚持唯才是举的方针。同时,健全思想政治队伍激励机制,通过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激励,并通过选拔更加优秀的辅导员,最终更好的做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让这些奋斗在一线的辅导员,更好对学生思想进行引导。

参考文献:

[1]李柯.能本管理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31-32.

[2]宋翔翔,吴洁.精细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大学教育,2015(4):72-73.

[3]娄进举,闫荣双.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学生工作前行人文视阈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54-56.

[4]马千惠,史慧丽.马克思主义三化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J].湘潮,2016(1):51-53.

[5]吴自斌.能本管理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J].江海学刊,2013(1):208-213.

作者:贾佳 单位:河北地质大学

弟三篇:茶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

茶文化不仅仅是茶与文化的有机结合,还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是综合的、系统的知识,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茶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阐述了茶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体现,并提出了茶文化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常态化、多样化、生动化,并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

茶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1茶文化的内涵

人们对茶的认识,能想到的大概是神农尝百草,以及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茶的历史距今已经有五千多年。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必然的,在千百年来的饮茶活动中逐渐形成,是中华民族文明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历史资料、经典古籍中我们能够了解到茶圣陆羽在所著的《茶经》中,系统地概括总结了唐朝之前的茶文化和茶工艺的精神。之后文人墨客们将茶文化与儒家、道家、佛家等众派思想融合、整理,如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仁、礼等;道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清静无为、追求朴素等;还有佛家思想中的禅等都揉进了茶文化,让茶文化和、静、怡然、本真的思想理念更加丰富,这也是茶文化本身所追求的内涵和精神,如陆羽所注重的茶德就是中庸思想在茶文化中的体现。茶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哲理,从孔孟到荀子再到我们今天,儒家思想在茶文化中影响极大,扎根极深。以儒家思想的仁为最显著的表现,儒家提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并使其与茶文化的热情、包容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茶道。除了仁,儒家中的和在茶文化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从古至今的品茗人士无不将和看作茶文化的核心观念。而静则是茶文化中追求和推崇的一种境界,宁静以致远,修身养性。赋予茶文化灵魂的是道家思想中的辩证思维,而道家思想的道法自然理论反映的是品茶过程中回归自然,将自然与自我融为一体,感受到自然的真。佛教注重人类心灵的觉悟,品茶时,将其他琐事放在一边,让心灵得到净化,直观地感受茶文化,感受其中的真理,感悟生命的真谛。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程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主要体现,与许多学者提出的观点是一样的,基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就是期望功能和现实功能的吻合程度。有学者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指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使受教育者在学习相关知识以后达到的实际效果和教育目标结果的契合程度。也有其他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研究问题包括三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效性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有效性。然而,不管学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如何理解,都能发现关键点在于教育的实现程度和效果,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所关注的重点就是教育达到的实际效果。

3茶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体现

茶文化在世界历史的舞台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国家主席习近平也在外交场合大力推崇茶文化。据相关数据表明,大多数的大学生对茶有一定的了解,也喝过茶,对于茶文化是认同的,知道茶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有裨益,同时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但却很少有人对茶文化有真正的理解,对茶文化的精神内涵的认识能够一一细数的更是鲜有。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与教育、医学、政治、文学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传播茶文化的过程也是传播其他领域的知识文化的过程,使茶文化成为了一种知识传播的载体,在各个领域传播中华文明。将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增长大学生的见识,也让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传播文化,成为文化知识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此外,发展了近五千年的茶文化,基本功效已经为人们所知,茶的功效在于对人们身体的健康有益,而蕴含在茶中的茶的精神内涵,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帮助人形成平稳和谐的心态,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再者,大学生现在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期,通过茶文化的有效引导能为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茶文化中所包含的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可以教化大学生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大学生的协作能力。同时,还能教育大学生待人宽容,脚踏实地,保持自我。具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体现在以下几个细节中:

3.1茶文化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礼仪修养

儒家思想是传承了千百年的正统思想,时刻教育中华民族华夏儿女人无礼,无以立,而茶文化在吸收百家之长以后,也包含了儒家思想的这种精神。如,当有客人到来时,需要泡茶、敬茶、陪茶,这些都是礼的体现,而随着茶文化的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一种待客之道,古语还有粗茶淡饭,不成敬意的说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懂礼,包括礼仪礼貌礼节等,这不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同时也是个人人品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茶文化的精神都可以成为人生的座右铭,指导人们发展的方向,把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大学生提高礼仪修养、加强礼仪规范。

3.2茶文化有利于丰富大学生的知识文化

品茶是一件很普遍的事,人们在茶馆里饮茶、交流、作诗、写文章。后来随着音乐、教育等元素的加入,各个领域的人们对茶更多了一份认识和鉴赏。茶文化是一种用肉眼看不见,但能够用心感受到的精神文化,人们通过泡茶、品茶的过程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感受到品茶人的心境。同时茶文化涉及到的领域也非常广泛,包括音乐、绘画、医学、文学等方面,这些丰富的知识对开阔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都起着重要作用,还能促进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

3.3茶文化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质

茶文化中蕴含的百家思想传承至今,发展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直到今天,茶文化当中的精华仍然值得大学生去学习和挖掘,从茶和茶文化中去品味其中的道理,感受茶文化的精神,体会古人在茶中注入的思想感情和理念,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发展和完善自我,健全人格,为社会做贡献,如设立图书角,将与茶文化有关的经典名著收集整理出来,专门放在指定的地方,并做好这方面的大力宣传,吸引学生到图书角,展示各种古典名著,供学生阅读,引导学生学习,从历史典籍中去具体感受古人的精神文化。也可以通过有奖竞答的方式,设立一些和茶文化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来回答,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考查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和认识程度,鼓励学生学习茶文化,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印象,有利于在无形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

4茶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要让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中国的茶文化,并突出其实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4.1开设专业课程

各高校可以开展茶艺课等相关课程,学习茶文化的精神,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专业的、系统的茶文化知识,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

4.2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通过各种活动让大学生在兴趣中了解茶文化,如开展讲座、茶艺表演,组织展览等,把专业知识通过讲座、表演、展览等形式展示出来,使学生更简单直观地理解茶文化,给学生学习和体验的空间,使茶文化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

4.3开展茶艺培训

通过组织茶艺社团,让大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提高茶艺技能,并在这个动手的过程中让茶文化给自己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了解茶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和内涵,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培养健全的人格。

4.4开展实践调研

针对各不同的专业,对茶文化进行研究和调查,通过理论联系实践,让大学生不仅能够学到有关茶文化的专业知识,还能运用到实践中去,把茶文化中的思想理念和实际结合,如以人为本、礼和静等民族文化精神,学生掌握了这些思想理念,不能够只停留在脑海中,还要运用到实践中,能够引导学生待人接物要真诚、有礼,为人处世要淡泊宁静。这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影响极大。同时这些理念也是在实践中所形成的,对茶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会有新的发展。

4.5拓宽管理方式和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针对人的教育,刚柔并济,坚持柔性管理和感染熏陶相结合,让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方式更加丰富,注重对新知识文化,如茶文化的培养,拓宽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面,不局限于课本当中,如,通过开展与茶文化相关的活动:茶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知识竞赛、以茶文化思想理念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通过在活动中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茶文化和思想政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提高思想觉悟。

5总结

茶文化是一种精神文明,能够给人们提供正确、有效的思想指引。把茶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既能够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又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相当大的实用性。综上所述,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茶文化的精神为新时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构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可以以此作为突破口。以仁、礼、和谐促发展为核心的茶文化,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实施的重要力量之一。高校应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茶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常态化、多样化和生动化,并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安绍强.基于茶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分析[J].福建茶叶,2016(4):298-299.

[2]胡雅娟,夏达.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影响研究[J].福建茶叶,2016(6):211-212.

[3]包大明,任天飞.中国茶文化历史漫谈[J].兰台世界,2013(28):115-116.

[4]姜天喜.论中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30-32.

作者:王颖 单位:四川城市职业学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3篇)】相关文章:

九年级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的说明

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幽默艺术

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原则 —— 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

初二政治《法律规范经济行为》的说课稿

浅议思想政治课教学

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改革的影响

朋友友谊 —— 初中政治第一册教案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政治学习效果

浅谈思想政治课的导入

最新政治政治教学文章
热门政治政治教学文章
精品推广
教学论文推荐

学科中心